作者:弹痕

在介绍迪耶普登陆作战的时候我们提到,虽然英军极力将“庆典”行动的失败,形容为一场伟大胜利的前奏。这场伟大胜利毫无疑问是指诺曼底登陆,但正是在诺曼底登陆后不久的1944年9月,一场由英军主导的,代号为“市场花园”行动的空降作战动再次以失败收场。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英军在迪耶普登陆作战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是否真的如英方所宣传的那样,成为了下一次作战的宝贵财富。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市场花园”行动发起时,双方的作战作战态势、英军的战前部署,以及战役过程中英军的应对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傲慢与偏见的作用(傲慢与偏见铸就的悲剧)(1)

诺曼底登陆后的第79天,西线盟军已经攻入塞纳河畔,到登陆后的第87天,美军已有16个师到达了位于法国东北部的埃纳河右岸。到9月3日,也即是登陆后的第89天,英军攻入布鲁塞尔。9月4日,英军攻入安特卫普。在一系列的作战行动中,德军根本无力阻止有效的防御,盟军的作战行动就如热刀切黄油一般顺利,兵临齐格菲防线似乎已经指日可待。

傲慢与偏见的作用(傲慢与偏见铸就的悲剧)(2)

但随着盟军推进速度的加快,前线的物资消耗量也与日剧增,根据粗略估算,每天至少需要1.4万吨的物资供应才能满足塞纳河一线美英军队的基本消耗。要继续将战线向德国境内推移,就必须加大物资供应量。但即使是1.4万吨的基本供应也需要后勤系统满负荷运作才能保证,显而易见,西线盟军要想发动新的攻势,就必须停顿一段时间,一直到足够支持下一阶段作战行动的弹药、补给、装备、油料等物资筹集完毕。

与此同时,东线的苏联红军经过近3个月的“巴格拉季昂”作战行动,已经将战线突进到了维斯瓦河畔,兵锋直指东普鲁士边境,大有直取德国本土之势。在这种情况下,西线美英军队高层自然很难无动于衷,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角度考虑,第一个进入德国本土的殊荣都是必须要全力争取的。

傲慢与偏见的作用(傲慢与偏见铸就的悲剧)(3)

但西线盟军的补给状况却在持续恶化,英军随军记者对当时的情况作了如下描述:“9月初,第21集团军群(受蒙哥马利直接指挥,下辖英军第2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集团军的战役集群)的所有储备物资都上了路。进港物资从每天1.6万吨减至7000吨······1400辆英制3吨卡车的发动机活塞都出了毛病,成了一堆废铁。”美军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去,巴顿甚至经常上演开着最后一滴油的吉普车,参加高级军事将领会议的戏码,作为对所部恶劣补给状况的抗议。

但无论如何,战线延长带来的后勤压力不是朝夕之间能解决的。其实西线盟军在苦苦支撑的时候,东线的苏军面对的情况更糟,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方面军已经在华沙近郊建立了桥头堡,但同样受限于补给能力不足无法继续推进。但在西线盟军高层看来,苏军已经站在了抬脚就能踹开德国大门的位置。美英联军必须尽快行动,争取在苏军之前进入德国本土,最好能赶在1945年之前结束战争。这一意图既有军事方面的考虑,也有政治方面的权衡。从军事方面来说,西线作战巨大的物资消耗和人员伤亡,已经使美英两国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对于英国来说,为了满足前线作战的需要,其国内不得不实行物资配给制。从政治方面考虑,抢在苏联之前完成对德战争,对于战后在欧洲大陆上的利益分配显然有着不言自明的重要意义。

傲慢与偏见的作用(傲慢与偏见铸就的悲剧)(4)

但如何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发起新的攻势,完全瓦解德国的作战行动呢?素以稳健著称的蒙哥马利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首先,投放3个空降师越过德军防线,抢占马斯河、瓦尔河及下莱茵河上的桥梁,形成一条85公里的走廊;在空降行动发起的同时,隶属于英军第30军的1个装甲师和2个步兵师利用空降兵控制的桥梁沿着走廊推进至阿纳姆地区,与英军第1空降师会合后,迂回至德国鲁尔区北面。在第30军沿走廊发起攻击时,英军第8军和第12军则分别在走廊东西两翼进行协同作战。这个作战计划被命名为“市场花园”行动,其中的空降作战为“市场”行动,地面作战行动则为“花园”行动。该计划的初衷在于,不需要正面攻坚就能将战线推进至德国境内,最为关键的是,本次作战一旦成功,就能夺取德国最重要的鲁尔工业区,这无疑会成为压垮纳粹德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蒙哥马利的这个计划意在出奇制胜,依靠空降兵无与伦比的战略机动能力,夺取德军纵深后方的关键节点,再以地面装甲部队的快速突进巩固和扩大战果,从而造成德军整体战线的崩溃。但在当时,空降部队落地之后,既缺乏重型火力摧毁敌方防御工事、压制敌方装甲目标,也缺乏装甲目标提供足够的战役突击力量,在本质上依旧是一支精锐的轻步兵。

傲慢与偏见的作用(傲慢与偏见铸就的悲剧)(5)

这就决定了空降作战除非能及时得到地面友军部队的及时支援,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进行渗透、袭扰作战,并不适合用于强攻。但“市场花园”行动在计划制定之初,空降成功就被视作是整场作战成败的关键。这和诺曼底登陆中,空降行动只是整个登陆作战中的一个配属作战行动截然不同。“市场花园”行动的关键在空降作战的成败,而空降部队又缺乏独立攻坚能力,必须获得炮兵和装甲部队的支援,才能将借由突然性达成的战斗成果扩大为战役性成果。

这也就决定了,要支撑一场大规模空降作战,所需要储备的物资要比一场大规模地面作战所需要的更加充沛才有成功的可能。但偏偏蒙哥马利制定该作战方案的初衷,就是以更少的物资消耗、更少的人员伤亡达成更大的战役成果。甚至为了保证空降作战能够正常进行,蒙哥马利下令将燃油和其他补给优先供应空降部队。这一部署使得地面装甲部队战前准备并不充分,以至于在战役的关键时期,无法按时赶赴指定集结地域,为孤军奋战的空降部队提供必要的支援。

傲慢与偏见的作用(傲慢与偏见铸就的悲剧)(6)

整体来看,此次作战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蒙哥马利的盲目乐观,和对于抢在苏联之前结束対德作战的偏执,如此大规模的作战行动,竟然没有预先制定应对突发状况的预案,以至于在后续的作战中,各部队在遭到德军计划之外的反击时(在作战方案中,德军的一切反击都不在计划中),只能硬着头皮顶。情报部门数次对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第9、第10两个装甲师,进入阿纳姆地区这一情况向蒙哥马利发出预警,但并未引起蒙哥马利的重视。

己方装甲部队缺乏足够的燃料、弹药的报告,也未能获得蒙哥马利的回应。自然,作为陆军元帅的蒙哥马利,对于空降部队缺乏有效压制火力和反坦克火力这一情况不了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德军的主要将领中,有以防御见长的莫德尔和整个欧洲空降作战经验最丰富的斯图登特的情报,就更加不是什么值得特别注意的了。但这一切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盟军空降兵刚一落地,就被斯图登特缴获了一份作战命令。作为老牌空降兵的空降兵的斯图登特,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该如何反制空降作战。德军很快集结了一切能够集结的机动兵力进行反空降作战,英国和波兰伞兵在被2个加起来不足7000人的装甲师打得动弹不得的时候,英军的装甲部队却因为油料和弹药耗尽,只能望着那座遥远的桥唏嘘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