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近些年的变化(字字句句为桑梓)(1)

2017年12月,在驻马店老乐山举办的第五届“奔流研修班”讲座上,《奔流》杂志副主编郑旺盛赞道:“韩达先生就是一位扎根在生活沃土中的作家。”

焦作近些年的变化(字字句句为桑梓)(2)

上图: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焦作市作家协会主席韩达。

韩达生活的沃土在哪里?

从《守望理想》到《心上的风景》,从《传道红尘》到《菩提树》下,从《云台山赋》到《焦作赋》《神农山赋(并序)》《青天河赋(并序)》,再到《南水北调赋》,通过一系列作品,韩达将对文学的思考,深扎在家乡清澈的山水间、厚实的土壤里。

为家乡吟唱,为桑梓作赋

这是作家笔尖下的乡愁

近日,焦作日报《总想走进您心里——寻找本报第三届“金牌读者”》栏目特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焦作市作家协会主席韩达,以报为媒话乡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市涌现出一批青年文学创作者,其中就有韩达。

“起初,出于对分管工作的责任,当然更有我对文学的挚爱,给焦作日报副刊部投过几篇宣传云台山的散文。编辑部不仅及时采用,而且在后来的日子里,对我厚爱有加,时不时地向我约稿,这给了我很大鼓励,并由此再也放不下写作了。”忆起与焦作日报的情缘,韩达就像忆起与一位老友的过往。

孰料,成为一名报人也曾是韩达的理想。

与记者交谈时,已过花甲之年的韩达十分坦诚地聊起了他充满曲折又略带传奇色彩的前半生。

鲁莽的少年、大山里炸山开路的工人、摇晃着红蓝液体的化学老师、威风凛凛的警察、言辞激烈的律师、为云台山景区发展立下功劳的公务员,当这些身份叠加在一个人身上时,作家韩达的形象瞬间在记者心中丰满且生动起来。

然而,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任凭岁月洗礼,韩达凡心所向,素履所往,始终愿以写作为桨,划动生命之船。更值得焦作日报自豪的是,在这位知名作家的追梦路上,焦作日报曾经为其点亮一盏明灯。

韩达说:“以笔借力,携手同心,助力家乡发展,这也是我和焦作日报的缘分。我们都在用文字传递情感,汇聚力量。”

在《云台山赋》中,他寄情:“不墨而画,低阜峦峻;无器自鸣,仙岩耸立;隒重岨迭,各献其媚;以形而彰,洵非虚誉。”

在《南水北调赋》中,他感慨:“水穿城过,城如天骄系玉带;山依水立,水若玉镜映画屏。半城文化半城水,一河碧色一地景。”

在《焦作赋》中,他吟唱:“春日迟迟,花红树碧风和;夏云朵朵,鸟飞鱼跃人歌;秋叶离离,天高云淡水清;冬雪融融,山静人寿年丰。”

在《神农山赋(并序)》中,他高歌:“烽岩巍巍,昔日道仙之躯;白松离离,当年神农之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阴浓。绿靡靡以旁围,青遥遥而袤横。”

在《青天河赋(并序)》中,他赞美:”沄沄积陵,水断横山;穷阴匝海,带天平重。烟波浩渺,不尽湖光如清眸。山岳巍峨,天边翡翠抱明珠。”

赋,古代常用文体,讲文采、韵律,借景抒情。20多年来,韩达常用这种文体,遍写家乡景,述说家乡情,其中一些精品文章在焦作日报亮相,深受读者欢迎。可他依旧意犹未尽,他说家乡有抒写不完的风景。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玮萱 摄影报道

实习生:胡慧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