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会呼吸的海绵让城市更宜居(1)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会呼吸的海绵让城市更宜居(2)

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实践,路面积涝少了,水体净化能力提升了,许多看得见的变化就在家门口发生。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会呼吸的海绵让城市更宜居(3)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而海绵城市建设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既减轻了市政排水的压力,又提高了整个城市的韧性。

日前,2022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系列论坛之上海市勘察设计高峰论坛——城市更新之海绵城市建设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37个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系统等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性样板工程获授牌颁奖。徐汇东安公园、寿祥坊海绵小区改造、张家塘综合整治项目以及保利天悦小区位列其中。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会呼吸的海绵让城市更宜居(4)

徐汇区这批样板工程既包括公共区域的改造,也有新老小区环境的提升。针对不同的区域功能定位与周边环境特征,负责团队展示了独具匠心的海绵城市设计。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会呼吸的海绵让城市更宜居(5)

东安公园位于中山南二路811号,北临内环高架中山南二路,是一座以竹为主的江南庭院式公园,也是周边居民主要的健身活动场所。公园改造后,不少前来锻炼的老人发现路面采用深水材料铺平了,即使是下雨天也不怕打滑,对老年人十分友好。同时,基于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团队特别对整个水体的自净能力做了提升,比如在水底增加了苦茶类等水生态比较好的一些植物,提升整个水体的自净能力。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会呼吸的海绵让城市更宜居(6)

与公园不同,作为区内主干河道,张家塘港河道位于徐汇区居民居住相对密集地带,张家塘港综合整治项目要兼顾防汛除涝、水资源调度、水生态等河道功能与周边居民的需求。以整治重点樱花幼儿园区域(桂平支路绿地)为例,这里设计了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等设置,还特别增加了雨水花园科普区域,增加海绵智慧大脑、海绵断层展示点,向公众直观展示海绵体地下构造,设计无动力脚踏车娱乐设施,让孩子们通过骑自行车的环保互动体验感受雨水收集再利用。

在居民小区,海绵城市的表现形式是雨水街坊,是介于雨水花园和海绵城市中观尺度最重要的城市构成,本身具备了完整的单元属性。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会呼吸的海绵让城市更宜居(7)

在“寿祥坊”海绵小区改造工程中,团队在充分考虑老旧小区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利用中央绿地雨水、路面雨水、屋面雨水汇集进入地下蓄水池,雨水经净化后可经泵提升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洗车,多余水量溢流至雨水管排放。蓄水池建于中央绿地地下,不破坏地面景观,选择透水铺装材料,实现功能外,也能美化小区环境,满足了小区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会呼吸的海绵让城市更宜居(8)

保利天悦小区是新建的商品住房,建设前大部分区域为硬质路面,外排雨水量大,会增加市政排水管道负荷,对北侧漕河泾港水质影响也较大。设计团队结合海绵式现代化研发园区理念设计,根据不同场地布局、竖向和管网布置条件,分区设置不同的海绵设施。比如透水砖设置于停车位,雨水花园布置在北侧绿化内,砾石缓冲带接连排水沟等。建成后,项目具有环境优美、密度低、建筑尺度适宜、配套设施完善等特点,能充分满足中高端居民住宅需求。

近年来,徐汇区建管委(水务局)结合区域更新改造,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此前的康宁坊、云锦路跑道公园、蒲汇塘水环境整治等均已评为海绵城市样板工程。接下来,徐汇区建管委(水务局)将继续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切实把海绵城市建设成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王旭

编辑:宁平英

校对:潘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