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工作进展(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

嫦娥四号工作进展(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

嫦娥四号工作进展(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3)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昨日下午传来捷报。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探月工程“五战五捷”。昨日16时47分,国家航天局局长、探月工程总指挥张克俭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以贺电,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贺电称,以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将全面拉开序幕。

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8年12月8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19年1月3日顺利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冯·卡门撞击坑着陆,由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的科学探测任务陆续展开。

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中国探月的第一行足迹,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

到月背去

伟大梦想决定伟大创造

月球背面对于人类而言,是“秘境中的秘境”。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锁定,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人类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陆续向月球发射了100多次探测器,但还从没有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开展就位探测。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批准立项;直到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实现了我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

当嫦娥三号任务圆满完成以后,作为备份的嫦娥四号怎么办?该去哪儿?一度引发不少探月科学家们的讨论。不少人认为,嫦娥四号无须冒险,还应落在月球正面。然而,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却坚定地提出:“中国探月工程应该走一步跨一步。落到月球背面去,这是一个创举。”

然而,“到月球背面去”———在不少科学家眼中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由于受到月球自身遮挡,在月球背面,任何人类探测器都无法直接与地球进行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介绍,到月球背面去,必须要面对“不在服务区”的失联挑战。

正是源于这样一种“不走寻常路、勇于挑战自我”的信念,中国航天人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嫦娥四号要实现人类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

“鹊桥”先行

梦想与星瀚不再遥远

2018年5月21日清晨,在嫦娥三号“奔月”4年多之后,中国又做出一个探索月球的大动作———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发射升空。

“鹊桥”这颗中继星是中国航天人用自己的辛勤、智慧和汗水设计建造的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创举,中国航天人在地球和月背之间搭起了一座充满想象力的“鹊桥”。

通过这座“桥”,梦想与星瀚不再遥远,月球背面将终结“不在服务区”的历史。地月L2点是卫星相对于地球和月球基本保持静止的一个空间点。位于地月连线的延长线上,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6.5万公里,距地球40多万公里。

“鹊桥”中继星主任设计师孙骥说,“鹊桥”虽然不是嫦娥四号任务的主角,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使命就是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服务,相当于把一个地面站搬到了天上。

除了为嫦娥四号任务提供中继服务,“鹊桥”还将开展科学与技术实验。中继星上搭载了荷兰与中国科学家联合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可“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

“奔月之路”

对未知领域探索的不竭动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系统总指挥金志强介绍,探月工程任务对轨道高度和入轨精度要求都很高,长三甲系列火箭成为执行探月工程发射的最佳选择。

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进入距月面15公里的落月准备轨道。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内,现场工作人员一声令下,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探测器的速度逐步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为零。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10时26分24秒,经历了近700秒的落月过程,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了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背面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成功留下了人类探测器的身影。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11时40分,嫦娥四号获取了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这是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拍摄的第一张图片。作为整个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的关键组成,嫦娥四号的一小步,无疑是整个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的一大步。

“追梦之人”

以“探月梦”托举“中国梦”

嫦娥四号落月的一刻,74岁的叶培建走向正在前排工作席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两代“嫦娥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一握,也让张熇这个嫦娥四号探测器研制团队里的“女当家”再也忍不住激动的心情,捂住脸当场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踏上月球背面,已经是好几代科学家共同的梦想。”张熇动情地表示,“此时此刻,我们都是幸福的追梦人。”

探月工程,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中极具风险和挑战的领域。它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是一份“1万-1=零”的事业。一颗螺丝钉、一个插头就可以决定整个工程的成败。

参与了嫦娥一号、嫦娥四号等多个重要任务的孙泽洲,现任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可以说是目前我国深空探测领域新生代里的代表人物。

孙泽洲说,中国探月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都凝结了上百家单位、几万名科技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嫦娥四号是航天战线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也是中外科学家协同攻坚、合作共赢搭建的探索宇宙奥秘的平台。

“后续,还有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和火星探测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我们一定不负祖国和人民期望,咬定目标使劲干、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吴艳华说。

综合新华社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