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公务员这一职业,就像一座围城。看透大城市艰辛的985毕业生,被它稳定、轻松、体面的光芒诱惑着踏入;又为它的乏味、呆板感到灰心,总想着逃离。

近几年,高材生大量涌进县城当公务员,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大材小用让基层也开卷学历,也有人认为高素质人才可以提升基层整体水平。

985毕业生涌入县城一(985毕业生涌入县城)(1)

对他人的选择,我们都可以从大局出发,但涉及到自身的选择,绝大多数人都是自私的。985毕业生选择跑到县城,对他们而言只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

每一个考入985的学子,一进校门都雄心勃勃,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但毕业之后,才会发现,任何一条道路上都挤满了人。

进公司,996也买不到立锥之地,还要面临35岁二次毕业;搞科研,大家都在削尖脑袋往里挤,进去之后同样从小小科研员开始打杂;考编制,万里挑一不是夸张,而是夸小。能以学历优势通过选调,拿到县城公务员系统编制,已经是刚毕业就能得到的较好安排。

985毕业生涌入县城一(985毕业生涌入县城)(2)

但进入这座围城后,自带的书生气及还未破灭的理想主义,会让他们与周遭显得格格不入。县城酒尚温就开过,系统内关系盘根错节,特殊的人情世故得重新开始学,写写材料、做做接待的工作,让人对十多年的苦学苦读陷入深深怀疑。

虽然朝九晚五,周末双休,有大把空闲时间。但县城里年轻人本来如熊猫般稀少,同等学历的则如华南虎,同层次的异性那几乎如龙似凤。他们很难线下交友、娱乐,让业余时间都成了难捱的时光,只能打牌、打游戏、打瞌睡。

他们的婚姻大事,也成大难事,手拿二分之一虎符,站在围城外。

985毕业生涌入县城一(985毕业生涌入县城)(3)

工作生活上的双重乏味,让他们时刻想着离开。但现实总会把他们拉扯回来,在这种拉锯之中,不知不觉适应了,并且成为关系网中的一个节点。后来他们大概率会找当地中上的异性一起走进婚姻殿堂,落地生根。

虽偶尔还会想起曾经的意气风发,却也早已接受了眼下的风轻云淡。

也许那时候会想明白,任何一个职业,要想成为塔尖的人,付出努力是必备条件,当初抱着追寻稳定,拥有更多业余时间的想法而来,大部分注定了选择基层,一辈子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