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虽是围绕贾府展开,但却有一条四大家族衰败的隐线暗藏其中,譬如第4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门子在跟贾雨村描述护身符时,曾提到过金陵四大家族的盛况: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此护身符,依次描述了贾、史、薛、王四大家族之盛况,但可惜的是,这些都是往事了,从《红楼梦》开篇之初,四大家族都在缓缓走向衰落之路。
比如书中明确提到金陵史家,穷到什么程度了呢?家里的针线活已经请不起伙计来做了,全部女红都是史家自家的娘儿们动手,经常做工做到半夜,史湘云每次来到贾家都要跟宝钗埋怨一番:
宝钗道:“我近来看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雨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做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她来了,她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她就说家里累得很。”——第32回
包括贾家在内,虽然表面看着烈火烹油,繁花似锦,可内里已经开始腐烂,前期还花费百万巨资修建大观园,可到了后期,王熙凤病重,王夫人翻遍整个贾府都找不到一根完整的人参,宫里的太监来贾府打秋风,王熙凤都得典卖自己的首饰来应付,这些细节都在暗示贾府的衰落......
可四大家族中衰落得最彻底的要数薛家,贾、史、王三家至少还能徘徊在贵族圈的边缘,可薛家却是实实在在的没落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薛宝钗一家住在贾家多年不曾离去,完全依附于贾府,这是薛家衰落的铁证。但凡薛家本身还有点能量,断然不至于一家子这般寄人篱下。
为何四大家族中薛家衰落得最彻底呢?《红楼梦》中对薛家的宏观描述并不多,开场便是薛父去世,薛姨妈带着儿子、女儿前来京都,因为亲戚关系,为了方便照顾,直接住进了贾府的梨香院。
薛家的衰败,貌似是以薛父去世为导火索,家中无有撑起栋梁之人,薛姨妈为人愚善,慈祥有余,能力不足;薛宝钗虽博学广识,但终究是个女眷;薛蟠又是个心中没有算计的人,只知道一味贪图享乐,甚至薛家伙计因为薛蟠昏庸,偷偷背地里算计,导致各处生意越来越差:
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识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第4回
但如果仅仅用薛父去世来解释薛家的没落,似乎太偶然了,历史往往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发生的背后,必定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根本原因,而非某个偶然因素作祟。
薛家的衰落,其根本原因跟贾家一样——没有人才可以继承家业,而这一切,又跟薛家的家风有很大关系——第8回“贾宝玉大醉绛云轩”中有伏笔。
在此回中,贾宝玉来梨香院薛姨妈处做客,薛姨妈热情招待,其言行举止尽显宠溺之意,且看原文:
这里薛姨妈已摆了几样细巧茶果,留他们吃茶。【是溺爱,非势利】贾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忙也把自己糟的来取了些来与他尝。【是溺爱,非夸富】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薛姨妈便命人去灌了些上等的酒来。【愈见溺爱】——第8回
这里的脂批中,脂砚斋连续用了三个溺爱。
其后,贾宝玉要饮酒,奶娘李嬷嬷拦着不让喝,又是薛姨妈出言相帮: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贾宝玉)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
此处亦有一段脂批:余最恨无调教之家,任其子侄肆行哺啜。
很多读者对此段文字等闲看之,殊不知其中大有意味,从这段文字中足可见出薛姨妈之慈祥和蔼,以及家教风气之宽松,这也是导致薛家走向没落的关键因素——礼数不周,治家不严!
薛家的家教相比其他三个家族,显得很松懈,独木难成林,我们再举一例,第42回薛宝钗察觉出林黛玉读过《西厢记》、《牡丹亭》这些禁书之后,就前来“审问”黛玉,期间宝钗曾说了这么一段话:
宝钗款款地告诉她(黛玉)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偷儿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第42回
注意细节,宝钗说“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皆在一处”,这个现象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古代男女之防是很严格的,譬如薛蟠第4回来到贾府,直到第25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宝玉、阿凤着魔,阖府混乱,人口乱杂之际,才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换句话说,薛蟠在贾府住了这么几年,之前从没见过林黛玉,这就是士族大家的规矩!
薛家呢,姊妹、兄弟们都在一处,而且《西厢》、《琵琶》此等禁书还一起阅看。这种贵族规矩的丧失,我们今人看着似乎觉得没什么,但在封建时代,文化礼数属性变得薄弱,这是家族走向没落的一个警示牌。
这一点在贾家的衰落经历上也有体现,贾府当年鼎盛时期,家教之严格令人瞠目结舌。第45回,赖嬷嬷曾劝诫贾宝玉,言语间透露出宁荣两府当年的家教,且看原文:
(赖嬷嬷)因又指着宝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第45回
宁荣两府当年鼎盛时期,教育后代是很严格的。可到了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这一代,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贾府的家风松懈下来,所以贾宝玉才能这般没大没小,每日厮混在女儿堆里,如果贾宝玉能出生在贾府第二代(贾代善)、第三代(贾敬、贾政)时期,极有可能被教育成为栋梁之才。
而对于薛家而言,家风的松懈导致人才培养的艰难,进而导致家族后继无人,薛蟠每日不学无术,饮酒作乐,薛姨妈也照旧溺爱儿子,不过多责备,第47回薛蟠因调戏柳湘莲被殴打,薛姨妈得知后要找王夫人派人去捉拿柳湘莲,却不顾这件事本身就是自己儿子有错在先。
但家风松弛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薛家三口的关系变得很融洽。
书中曾多处记载薛姨妈、薛蟠、薛宝钗三人的对话,言谈间多充斥着浓浓的家庭亲情,很像我们今天普通家庭的相处模式,譬如第67回,薛蟠从外地出来,专门给妈妈、妹妹买了几大箱子礼物,比如其中有这么一处细节:
薛蟠笑着道:“那一箱是给妹妹带的。”亲自来开。母女二人看时,却是些笔墨、纸研、各色笺纸......外有虎邱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金斗小小子,沙子灯,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用轻纱罩的匣子装着,又在虎邱山上泥捏的薛蟠小像,与薛蟠毫无差错。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的看了一看,又看她哥哥,不禁笑起来了。——第67回
纵观四大家族,哪个家庭能有薛家这般和谐相处的场面?
抛开冰冷礼数规矩的限制,才能有薛姨妈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之温暖画面,总而言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若是薛家尚未败落,继续维持大家族之姿态,必然需要规矩礼数来作为推动家族机器运动的动力,家人一词,必定会蒙上隔阂疏远的外衣,到底何对何错,还需读者自行解答。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