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1)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2)

文/科普时分

编辑/科普时分

人类寿命的“极限”是多少岁?

哈佛大学的科研人员在研究后表示,培养五个习惯或许会增加寿命,但很遗憾的是,人的寿命真的是有极限的。

且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这一生的自然寿命,其实已经注定了,而根据如今人类的各种基因进行研究后所推测出的寿命极限,在125岁左右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3)

这和人体内细胞的数量是有一定关系的,每一次的细胞分裂对于身体来说,都会有多多少少的耗费,这一点上就已经从开始确定了人类的平均寿命,美国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因为他们发现在近百年来,虽说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体自身意识的改变,我们的平均寿命是呈现一个上升趋势,但是人类的极限寿命却几乎没有变化,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个现有的框架中,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够为之努力的事情。

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就曾经发布过这样的一项医学研究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4)

研究结果来自哈佛大学的科研人员,他们在试验过程中随意地采访了十万人左右,在经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后发现了在他们身上都有的共性。

在这十万人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寿命造成影响。

实验最后科研人员还表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五个良好的习惯,就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体魄。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5)

分别是适量饮酒、不要抽烟、每天抽三十分钟时间用来健身、保持身高体重的比例在18.5和24.9中间,最后一个就是不要暴饮暴食,保持一个科学的饮食习惯。

这样就会在我们人类有限的寿命之内保持健康的身体。

第二个则是体温的极限

你知道人类体温的极限最高能达到多少度吗,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正常的体温在三十六度左右,一旦我们的体温上升或者下降一度左右,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各种不正常状态。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6)

当我们的体温下降到三十三度以下,或者体温高于四十度的时候,因为身体的各种不正常反应,这个时候我们通常已经无法思考,如果说体温下降到三十度以下,或者说上升到四十二度以上的时候,就会对生命产生威胁。

这个时候人体通常情况下都已经失去了意识,当一个人的体温已经下降到24度甚至更低的时候,自身的心脏就会停止跳动了。

而当人体温度上升到45度甚至更高的时候,人体就会因为高温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7)

通常情况下这个时候距离死亡也就是一步之遥了。

而在历史记载中,所检测到人体最高的温度是46.5度,这个记录来自1980年,美国的亚特兰大有一名男子名叫威利琼斯。

他因为中暑被送往医院,这个时候医生检测他的体温已经高达46.5度了,好在经过一个月的抢救,这名男子成功地挽回了生命。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8)

但是因为高温的原因,该男子的身上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永久性损伤。

接下来我们看看有人挑战只喝水不吃饭,他是怎么坚持了382天?

最长时间只喝水不吃饭

真的有人能坚持382天只喝水不吃饭吗,人类的身体极限到底有多强?

1906年苏格兰地区一个名叫安格斯的人为了减肥,就开始不吃任何的固体食物,每一天只靠喝水喝维生素以及咖啡,最终坚持了382天。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9)

当时安格斯只有二十五岁,在安格斯的这个记录过后,382天也被认为是人类坚持不进食的最长时间。

然而这个极限属于高风险行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了不引人模仿就取消了这个项目,而同样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取消的还有下边这个行为。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10)

人类不睡觉的时间极限

在最开始的时候是美国的一名男子表示,自己一辈子都没有睡过觉,在他说出这句话之后,在1904年被《纽约时报》发现对其进行了采访,这名男子名叫阿尔伯特赫平。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阿尔伯特赫平已经四十二岁了,在采访中他表示自己至少也有十年没有睡过觉了。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11)

记者询问原因才发现,在阿尔伯特赫平第一次当爸爸那年他二十一岁,因为每天晚上都要醒来照顾小孩,睡眠质量逐渐就变得越来越差,每天晚上入睡都十分困难。

后来在阿尔伯特赫平的妻子因为意外去世以后,他就再也没有睡着过,之后阿尔伯特赫平也陆陆续续地看过医生,但是都没有什么作用。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12)

后来部分医生觉得阿尔伯特赫平这种情况十分的稀奇,就来到他家中观察情况,在医生观察的一个星期中,发现阿尔伯特赫平真的不会睡觉,而且身体状况也没有受到影响。

当《纽约时报》的新闻发布出来之后,很多人都对阿尔伯特赫平这种身体现象十分稀奇,但是他自己却十分苦恼想要好好睡上一觉,终于在1947年的时候,他终于闭上了眼睛享年八十五岁。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13)

当然阿尔伯特赫平长时间没有睡觉这件事情,并没有经过验证,而经过吉尼斯世界记录证实的目前人类已知不睡觉的时长是264个小时。

时间来到1963年,这年美国圣地亚哥地区的一个高中生趁着圣诞节,进行了一个人最长可以多久不睡觉的科学实验。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14)

这名男子名叫兰迪加德纳,他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就进行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申报,很快就就有医生和专业性的认证人员来到兰迪的家中,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这场实验就正式开始了。

在实验进行到十一天的时候兰迪终于因为身体疲劳,再也无法坚持在椅子上睡着了。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15)

这次兰迪一口气睡了十四个小时,而在实验结束后兰迪除了在之后的一个月都相较于平常嗜睡之外,身体没有出现其他的异常情况。

而在这之后,医生这边表示这种行为十分危险并不倡导,万一有人身体不好进行这个挑战可能会危及生命,吉尼斯那边也考虑到这个行为有风险性而将这个挑战项目取消了。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16)

对于我们来说,睡觉会让身体和精神都得到放松,每天睡眠保持在八个小时有益于身心健康,如果长时间睡眠不足就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脑神经损伤。

有些人类极限真的不建议去尝试会有很大的风险性,而有一个地方的人每一天都在挑战人类极限,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奥伊米亚康人的生活环境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17)

这里的人每一天都在挑战人类的极限,他们生活的地方比北极圈内还要冷,奥伊米亚康人只要在室外待上二十分钟,就连眼睫毛都会挂上厚厚的冰霜。

这里的温度最冷已经达到了零下七十一度,一年之中最高的气温也才十四点五度,在这个地方羽绒服的生意一定能好的不得了,奥伊米亚康人在这里生活完全不需要冰箱,因为他们日常的外界气温都比冰箱还低。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18)

手机到了这里根本就无法开机,在室外拿出手机开机就会看到手机的电量急速下降,汽车在路上也不能随意的刹车,一不小心就会被冻在马路上无法前进。

然而奇怪的是,虽说奥伊米亚康的环境听起来十分不适合人类居住,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非常喜欢冬天,在他们的认知里觉得冬天因为天气寒冷,能够有抑制病菌的作用。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19)

这样一来就可以给人们带来清净的空气和食物,而之所以奥伊米亚康人能够在这里正常生活,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这个环境中,身体机能已经适应了这种寒冷。

而这个温度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人类身体的极限,最好不要因为好奇去尝试。

最后一个咱们讲讲人类不呼吸的极限时长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20)

在纯净水中人类不呼吸的极限时长是22分钟,然而这个记录其实在2016年的时候,就已经被一名叫做阿雷克斯的潜水表演者打破了。

他在巴塞罗那举办的潜水表演中坚持了,24分03秒的时长,将上一个时长彻底打破。

他们为什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呢,我们正常人如果不呼吸的话,最多也就只能坚持个一两分钟就难受得不行。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21)

其实他们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也是有技巧的,为了坚持的时间更长,他们往往会通过呼吸将空气压缩在肺里,我们一般情况下吸到一定程度就吸不进去了。

而他们会通过嘴巴不断地往里压缩空气,这样往肺里压缩的空气越多,能够坚持的时长就越长。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22)

我们生活在现代环境中,每天都要低头看手机或者看电脑,这个时候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往前倾,这个行为就会在无形之中压缩肺部,就会造成我们出现浅呼吸的情况。

长时间的浅呼吸就会引发身体出现各种状况,比如控制不好情绪暴躁易怒,时常肩疼还容易疲劳,如果你也有上述的症状时,一定要注意调整坐姿改善情况。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23)

结语

除此之外人类在各个方面还有不同的极限,因为我们身体的潜能其实是无限的,有些你以为自己一定做不到的事情,其实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做到。

但是人类极限的挑战并不建议尝试,很多人类极限往往伴随着危险性,除了今天讲的五种人类极限之外,还有奔跑速度的极限,力量的极限,耐力的极限等等。

人类极限寿命500岁(美国一男子53年没睡过觉)(24)

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要做的就是保持身体健康,不浪费地度过每一天的时间,这些极限挑战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然你就可能会知道国外为什么人少的原因了。

对于人类极限你是怎么看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