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到这一回,讲的都是火候次序,由乾卦到姤卦,到遁卦,到否卦,到观卦,到剥卦,最后到坤卦阴阳合一,三田返复但是这不好讲,其一读者老爷们不懂卦理,其二,即便是精通《周易》者,也不明白这背后的含义是啥,不得师传,难以明了所谓传法不传诀,传诀不传火候,所以历来丹经讲火候,都隐藏的很深别看《西游记》火候讲的这么隐晦,对比其他丹经书籍,已经是浅显得很了只不过本文面向大众,而且讲解火候花费笔墨甚多,故而院长也无法写在文字之上(并不是在偷懒)所以这两回,很难在丹道上给各位讲解,只得偷个懒(下一秒打脸),往一些不重要的地方去聊聊闲天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西游记五十一回至一百回路线?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西游记五十一回至一百回路线(西游修仙第十六回)

西游记五十一回至一百回路线

上一回到这一回,讲的都是火候次序,由乾卦到姤卦,到遁卦,到否卦,到观卦,到剥卦,最后到坤卦。阴阳合一,三田返复。但是这不好讲,其一读者老爷们不懂卦理,其二,即便是精通《周易》者,也不明白这背后的含义是啥,不得师传,难以明了。所谓传法不传诀,传诀不传火候,所以历来丹经讲火候,都隐藏的很深。别看《西游记》火候讲的这么隐晦,对比其他丹经书籍,已经是浅显得很了。只不过本文面向大众,而且讲解火候花费笔墨甚多,故而院长也无法写在文字之上(并不是在偷懒)。所以这两回,很难在丹道上给各位讲解,只得偷个懒(下一秒打脸),往一些不重要的地方去聊聊闲天了。

《西游记》毕竟是小说,小说就得吸引人,所以这两回各种打的鸡飞狗跳,尤其今回与二郎真君斗法,各赌变化,乃至变到真君老家去,都是让人莞尔一笑,连《封神演义》在杨戬与袁洪的斗法中,也都抄袭了这一段,可惜抄的很烂。正如院长之前说过的,《西游记》写到后面,故事性多了,可解读的内容就少了(并没有),尤其是第八回开始,取经故事正式启动,那就更是故事性占据了大部分,但是即便这样,其中仍然蕴含了深意在里面。等到我们解读到那里的时候,便知分晓。

本回目开篇就是介绍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在《西游记》这部书中出场戏份很多,要说是第一女主角可能都能算。这也是得益于观音菩萨在民间的声望,就好比如今的流量明星一样,只要粉丝多,就拉过来拍戏。其次是因为观世音,观的是心,是心猿,《清静经》说“内观其心,心无其心”,正是比对的观世音观看猴王。而从观世音菩萨开篇讲起,也是对应本回目从“观卦”起手讲火候,直到“剥卦”。

且说观音菩萨兴致冲冲的跑来参加蟠桃盛会,结果发现会场被破坏,就跑去问玉帝。玉帝就说猴子闹事,已经派了托塔天王李靖带了十万天兵天将去捉拿妖猴归案,到现在都没有情报回来。观音就派了大弟子惠岸,也是李靖的二儿子木叉,去前线打探军情。

这里来闲聊一下民间老百姓的创造发明。前段时间院长去成都某恐怖密室玩,里面有一个房间,贴满了符咒,院长就好奇去看了看符咒上的内容,符头写的是“托塔天王李靖敕令”。我们要明白,中国的宗教,大体上而言,得分为官方和民间。比如道教、佛教,这都是官方宗教,而民间老百姓自己,也发明创造了不少奇奇怪怪的神仙,这些奇奇怪怪的神仙,大体上都是因为老百姓不太理解官方宗教神仙的来历,于是脑洞大开的,新创了一批神仙出来。这种行为典型的如《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就是作者想要自己创立一套全新的神仙等级体系,并且他还真就成功了,连正统道门都受到了《封神演义》这本书的影响,把十二金仙堂而皇之的放进了道观里面,是的,院长说的就是成都的青羊宫。当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再来看《西游记》里面的神仙,就能讲明白了。比如李靖一家子。

托塔天王李靖,正统道门没有这个神仙,就跟哪吒一样,属于民间自创。托塔天王李靖的身份,来自于佛教的护法毗沙门天王,又有一个称呼叫军神。而李靖这个人,就是唐朝李世民手下的将军李靖,也有军神的称号。老百姓搞不明白这两个军神到底怎么回事,就干脆统合到了一起,成了托塔天王李靖。而毗沙门天王与其他三个天王,因为名字中有个“门”字,老百姓就安排他们守门去了。这就是《西游记》当中的护法四天王。

李靖的三个儿子,金吒、木吒和哪吒,也是属于民间的发明创造。因为毗沙门有三个儿子,哪吒被创造出来之后(其原型很复杂,有道门的殷元帅,也有佛门天王的儿子),就拉到了李靖的名下,成为了三太子。也就是老三其实是最早当儿子的。之后才有了木吒(木叉)和金吒(军吒)。而木吒又跟观世音菩萨的徒弟惠岸行者融合成了一个人,就成了今天《西游记》里面的木叉哥哥了。

再说这木叉跑去前线,跟大圣爷打了一场,没打过,跑回来报告情况。观音菩萨嘀咕了一下,就推荐了玉帝的外甥,显圣二郎真君去擒拿妖猴。这显圣二郎真君也是有三重身份,在道教供奉的二郎神,是赵圣侯爷,也是元皇派的开山祖师,在灌口有二郎真君庙。而国家给祭祀的二郎神,则是都江堰治水大臣李冰的二儿子,李二郎。在民间的二郎神,就是我们熟悉的二郎神杨戬杨二郎了。

关于赵侯和李二郎怎么融合变化的,院长就不谈了。单谈杨二郎。这其实又是民间的一次创造发明。杨戬是历史上有名的宦官,也是有名的大奸臣,《水浒传》四大奸臣里面就有这个杨戬。所以我们现在一提到杨戬,都是面白无须,也就是宦官的相貌。至于为什么会把二郎神和杨戬给串联起来,那就只能说老百姓没文化脑洞大了,笑。当然其实有一个流传的故事,院长就这么一说,你们就这么一听,不要当真。说当时有个当官的老婆,跟另外一个男人偷情,偷情的地点就在大宦官杨戬的家里面。因为这个老婆跟自己的丈夫一直没有生孕,但是偷情之后怀上了奸夫的孩子,于是老婆就骗丈夫说,这是二郎真君显灵了,帮我们要了孩子。后来民间传出去,就把杨戬和二郎真君给绑定了(真是甩锅鼻祖呀)。

说回《西游记》故事本身,话说这二郎真君就带着自己的兄弟们去围剿花果山,真君跟大圣打得天翻地覆不分胜败。这个时候观音又建议玉帝等人出南天门,去观看战况。一群神仙在天上看,看到两人打成了平手,观音就说要不我也不讲武德,用净瓶去偷袭妖猴,相助二郎真君一把。旁边的太上老君一听就阻止了,说你那个玩意是瓷做的,打准了猴子还好说,要丢下去没打准,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呀,就算砸不到花花草草,丢地上瓶子也摔碎了,你家开矿的呀,这么有钱随便丢瓶子,让一边去,让老道来偷袭。观音就说我瓶子不经摔,你有啥宝贝能摔的,老君就拿出一个宝贝“金刚琢”,说咱这玩意千锤百炼,好使的很。

这里又岔开讲一个话题。大部分研究《西游记》的伪学者(注意是“伪”),都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崇佛抑道的小说,宣传佛教打击道教,这就体现了这些“伪学者”不认真读书,或者叫读不懂书。为什么这么讲,原文老君说他要用金刚琢偷袭大圣爷的时候,讲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先来看看原文:“一名‘金刚琢’,又名‘金刚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这里面有四个字,和尚是万万不敢写出来的,只有道士才敢这么大摇大摆的写,哪四个字?“化胡为佛”。这里面牵扯到了当年佛道之间的斗争,太上老君就是老子,写《道德经》的道祖。当年道祖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道士就认为道祖这是从函谷关出去,来到了印度,正好看到印度的释迦王子在修道,于是点播了释迦王子,王子顿悟,创立了佛教,这就是“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的典故。也就是说,佛教是从道教中衍生出来的,道士还写了一本经书,叫《老子化胡经》,专门讲道祖是怎么点化佛祖的。这下不得,捅了马蜂窝了,就引出来了御前佛道大辩论(历史上由皇帝举办的佛道大辩论有好几次,以后有空慢慢写),这次和尚取得了大胜利,所以皇帝下旨,全国范围内焚烧《老子化胡经》,道士开记者招待会,跟和尚道歉。那么就有人问了,既然都烧了,为啥现在我们还看得见这本经书呢?这就得益于和尚的功劳,在这次辩论胜利之后,和尚就写日记,详详细细的记载了这次辩论的经过,并且把《老子化胡经》一字一句的写下来,又一字一句的去驳斥,正因为如此,我们后人才能得见这本经书。所以回到《西游记》这部书本身来,如果真是崇佛抑道,那就不可能把这个典故给写上去,毕竟这是很明显属于夹带私货的行为。因为老君爷的这句台词,其实就是认定了“化胡为佛”在《西游记》这本书中的真实性。

再说太上道祖把金刚圈丢下去,刚好命中大圣爷的脑袋,一圈打趴在地,又被二郎真君的细犬(此处没说是哮天犬)给咬了一口,真君和六个兄弟一拥而上,用绳索绑了大圣,又用勾刀穿了大圣爷的琵琶骨让他没法子变化,这下总算功德圆满,把妖猴擒拿归案。

这正是“欺诳今遭刑宪苦,英雄气概等时休”,要知道这大圣爷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