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日不落大英帝国现在虽然走向没落,但长期老牌工业大国地位不是吹的,至少在军事装备方面基础相当深厚。二战后英国实力大幅下降,成为美国的专职小跟班,很自然在对外军售及技术交流方面两者保持一致。长期以来对华实施军售禁运,直到上世纪70-80年代随着中西方关系转暖,两国之间一方需要技术引进、另一方需要庞大市场开始热闹起来。
这一期间中国军事装备水平已经严重落后,以苏联50年代技术支撑,几乎所有武器装备都和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代差。在中西方关系变好之后,中英之间开始了多项武器装备技术引进,以及共同研发等交流合作。
“斯贝”发动机,这是一款中国军迷最不陌生的发动机,几乎成为一个时期中国研制战机标配动力。不是说它多优秀而是实在没得选,中国第一次接触“斯贝”是在英制“三叉戟”客机民用版上,由于当时国内大量采用涡喷发动机,对于这种性能更好的涡扇发动机当然更青睐。包括老版歼-11(60年代)、歼-9、轰-6I,以及后来的飞豹战斗机等,都将“斯贝"作为动力来源,1975年12月,中英签订引进斯贝发动机合同。
“斯贝”发动机
合同包括了购买整机和专利授权,金额约7700万英镑,在此基础上进行国产化。1980年利用英国原装货组装成功,也完成了各种测试结果符合技术要求,对应型号涡扇-9(后来改称秦岭发动机)。而秦岭发动机直到2009年才最终生产定型,飞豹在2000年左右用的是库来引进库存,甚至还包括从英国购入的封存二手斯贝发动机,整个仿制耗时20多年。
飞豹战斗机
歼-7M改装项目,甚于米格-21的仿制品歼-7一用就是几十年,成为当家主力但在70年代除了机体平台还行外航电系统一塌糊涂。同样基于英国技术来源,1980年,中英签订双方合作改装歼-7战斗机合同。由马可尼公司提供956型平显器、静止变流器、7M型测距雷达、大气数据计算机、通信电台、照相枪等六项电子火控设备和支援系统,史密斯公司提供0101-HRA/2型雷达高度表等,用以改装100架歼-7战斗机。
合同期间差点因为外汇不足而夭折,好在1981年约旦介入达成80架歼-7采购合同,要求是引进西方先进航电和武器系统。其实这个要求正好对应歼-7M改装配套,在此基础上该项目得以继续,然后没想到成了80年代出口中的爆款,先后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朗等都有采购。中国空军也有装备,特别是平显加装后的影响巨大,对于后续歼-8、飞豹等机型都有参考借鉴作用。
歼-7M新座舱(英国人专门介绍)
巴基斯坦是最注重实战国家,曾将歼-7M和歼-6、幻影5、F-16进行实战模拟对抗,得出结论:幻影5除续航性能占优外空战打不过歼-7M,相比F-16除雷达和机动性不如外还是有一战之力。
歼-7M战斗机
L7 105mm线膛炮,这本来是英国对付苏联装甲力量的利器,也是克制五对轮的大杀器。虽然是50年代发展而来的产品,但当年英国造炮水平还是相当高,这款火炮早期配套的脱壳穿甲弹就可以轻松穿深300毫米。后期采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甚至穿深可以达到420毫米以上,威力方面不亚于早期120毫米滑膛炮。
和英国人的需求一样,面对北方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我们压力山大,而且在当时对T-62完全没有对抗能力。需求相同对于英国这款L7 105mm线膛炮就想办法获得,转手从奥地利引进L7坦克炮技术,该项目又被称之为“三七”工程。
l7型105毫米口径线膛炮
装备在79式坦克上的105mm线膛炮,该坦克上同样有英国火控技术,也是我国首款大量融入西方坦克技术的主战坦克。
装备在79式坦克105mm线膛炮
“辛柏林”炮兵侦察雷达,英国于70年代入役的迫击炮侦察雷达,对81毫米迫击炮探测距离达10公里、120毫米迫击炮探测距离达14公里。这在当时绝对属于高新技术,1984年,从英国及瑞典各进口一套“辛柏林”炮兵侦察雷达(一说三套),一套送往炮兵学院进行训练和技术研究,另一套配属前线用于侦察越方炮位。
对越作战期间“辛柏林”进行了实战部署,通过探测敌方弹道并进行测算,精确判断敌方发射阵地。从而引导我军火炮进行反击,在实战中取得很好的成果,1984年被越军侦察兵炸毁配套电源车(后经抢修重新投入使用)。“辛柏林”的引进开启我国炮兵侦察雷达研制序幕,在其基础上研制了国产第一代近程炮位侦察校射雷达,也就是371型炮兵雷达。
“辛柏林”炮兵侦察雷达
371型炮兵雷达
“猎迷”反潜巡逻机,以德哈维兰“慧星”客机为基础改进而来,和美国P-3C “猎户座”、法国“大西洋”ATL3等齐名,都是典型的远程巡逻机巡航范围可达数千海里。机载“空中霸王”雷达系统可是个好东西,90年代中国引进8套用于装备运-8警戒机,至少在空警200入役之前国产猎迷是海军重要预警平台。
“猎迷”反潜巡逻机
运-8警戒机
涡喷-5发动机,仿自苏联BK-1φ发动机,属于第一代喷气式发动机。大家知道苏联早期在喷气式发动机领域很一般,直到德国战败后的技术人才引进,以及从英国购入尼恩发动机并进行了仿制。“尼恩”发动机仿制出来的型号是RD-45,用于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如米格-15、米格-17等,后续升级版本就是BK-1φ发动机。
随着中国引进米格-17相关技术,在国内仿制过程自然将BK-1φ国产化,对应仿制型号就是涡喷-5。当然这是间接吸引,主要用于歼-5、轰-5系列机型,随着2002年歼教-5退役才告一段落。
“尼恩”发动机
米格-15的RD-45发动机
“海标枪”防空导弹,是英国一款中远程、中高空舰载防空导弹,1973年在82型驱逐舰上使用,随后配套42型驱逐舰。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和破片杀伤战斗部,最大射程70公里,作战高度10到22000米,最大速度3.5马赫。
在80年代初这绝对是优秀的航空导弹,而且具备区域防空能力,对此时的中国来说相当急需。甚至双方开始讨论引进42型驱逐舰及配套海标枪等,不过由于成为考虑改为引进技术,对051型驱逐舰进行改装加装“海标枪”防空导弹(代号:051S)。
双方甚至达成初步协议,不过1982年马岛战争海标枪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发射26枚击落阿根廷5架战斗机及1架直升机。实战中出现反应慢、对低空拦载能力差等问题,战后这个引进项目中止,但显然一定的缺点不能掩盖整体性能上的优秀,当年如果真的购入对舰空导弹研制将起到重要作用。
“海标枪”防空导弹
这些双方合作引进装备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还有航母、步兵战车等合作项目,不论是基于自用还是共同投资用于出口。这些合作交流在当年可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地的相对比较有限,不过总体来说在关键装备上我国还是从中学到不少,对于后期同类产品的研制打下坚实基础。
中英合作NVH-1步兵战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