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人工智能和汽车工业结合的产物,毫无疑问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当我们畅谈无人驾驶未来发展前景的同时,不妨追溯一下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历史:它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前文我们从上世纪20年代“无人驾驶”起源,讲到在80年代激励中前进。本文将继续沿着历史的轨迹回顾下无人驾驶技术的成长历程。

一文详解无人驾驶(无人驾驶简史第二部分)(1)

06

1990年代——探索中前进

1993~1994年,Ernst Dickmanns团队成功改装了一辆奔驰S500轿车,而且为了实时监测道路周围的环境和反应,他们还为这辆车配备了摄像头和多种传感器。当时,这辆奔驰S500成功的在普通交通环境下自动驾驶了超过1000公里的距离。

1995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Navlab计划,通过在车上加装多台便携式计算设备、摄像头、GPS设备,来增强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在穿越国家的行程中,行驶了超过5000公里,据称98.2%的都是“无手”自主控制,实际上这辆车只是半自动驾驶,因为它只是使用神经网络来控制车的方向,油门和刹车仍是人控制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提供了非常高的借鉴意义。

1998年,ARGO项目(意大利帕尔马大学视觉实验室VisLab在EUREKA资助下完成的项目)利用立体视觉系统和计算机制定的导航路线进行了2000公里的长距离实验,其中94%路程使用自主驾驶,平均时速为90公里,最高时速123公里。

07

2000年代——加速发展期

从2004年开始DARPA(美国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举办了3次无人车挑战赛,考验无人驾驶在恶劣和复杂环境下的能力,同时对获奖者提供巨额奖励。前两次比赛都是在沙漠中进行,比赛规则要求参赛的机器人只能依靠GPS来引导行驶,并依靠传感器或摄像头来绕开天然障碍物,从而通过230公里长的纯天然沙漠地带。

第一届没有队伍完成任务,第二届比赛斯坦福大学取得了冠军,那辆车配备了摄像头、激光测距仪、雷达远程测距、GPS还配有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第三届比赛改为在城市中进行,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夺得前三名,不过第三届比赛结束之后,该项赛事没有再次举行。但是比赛中最先采用的一些设备与技术后来也被推广,有些也成为必备配置,如激光测距仪,雷达测距等。

2005年斯坦福大学一辆改装的大众途锐也完美地进行了挑战。这辆车不仅携带了摄像头,同时还配备了激光测距仪、雷达远程视距离、GPS传感器以及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

2009年,首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在西安举行,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等国内外7所大学的无人驾驶车辆同台竞技,展示了当前我国智能车最前沿的科技魅力。

2009年谷歌在DARPA的支持下,开始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谷歌在DARPA的支持下,开始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谷歌通过一辆改装的丰田普锐斯的太平洋沿岸行驶了1.4万英里,历时一年多。许多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工作研究的DARPA工程师都加入到谷歌的团队,并且使用视频系统、雷达和激光自动导航技术。

08

2010年代——不断突破继续向前

2010年VIsLab团队(就是当年的ARGO项目团队)开启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洲际行驶,四辆自动驾驶汽车从意大利帕尔马出发,穿越9个国家,最后成功到达了中国上海。整个期间VisLab团队面对了超过1.3万公里的日常驾驶环境挑战。

2011年7月14日,红旗HQ3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实测全程自主驾驶平均时速87公里,创造了中国自主研制的无人车在复杂交通状况下自主驾驶的新纪录。这标志着中国无人车在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行为决策和控制等方面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

2013年奥迪、宝马、福特、日产和沃尔沃等传统整车厂入局,在未来5-10年内开发自动驾驶汽车。

2014年谷歌对外发布了“完全自主设计”的无人驾驶汽车。

2015年谷歌第一辆原型汽车正式亮相,并且可以正式上路测试。

2015年梅塞德斯奔驰发布超现实F015概念无人驾驶汽车。

2015年12月,百度对外宣布其无人驾驶车已在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测试时最高速度达到100公里/小时。

2016年3月28日美国通用汽车宣布,以10亿美金收购硅谷的一家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的初创公司Cruise Automation。

2016年4月17日,长安汽车宣布完成2000KM超级无人驾驶测试项目。长安汽车此次长距离无人驾驶测试总里程超过2000KM,在历史近6天,途径四川、陕西、河南、河北等全国多个省市及地区后,最终抵达北京。

2016年4月24日,Drive.ai获准在加州测试无人驾驶汽车,采用深度学习技术。

2016年5月7日,全球第一个无人驾驶命案发生。一位特斯拉Model S的车主激活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车祸中死亡。

2016年6月首个中国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成立;6月7日,由工信部批准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正式开园运营。

2016年8月uber与沃尔沃宣布联合研发无人驾驶,将共同投资3亿美元到自动驾驶。

2016年8月24日,全球两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Delphi和Mobileye宣布,联合投入数亿美元开发无人驾驶技术,搭载该系统的汽车有望在2021年或在2022年上市。

2016年8月25日新加坡的nuTonomy公司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本土正式投入使用。

2016年9月14日uber 推出无人驾驶载客服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上路试运行。

2016年9月20日美国交通部颁布全球第一份自动驾驶官方政策《无人驾驶汽车车联邦政策》。

2016年12月14日Alphabet在洛杉矶宣布谷歌无人驾驶项目作为独立个体存在。Waymo作为新部门走上台前。

2017年1月 Waymo宣称能将激光雷达的价格降至7500美元。

2017年3月13日英特尔以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

2017年5月1日韩国土地部宣布批准三星电子在公开道路测试无人驾驶汽车的申请。

2017年5月12日德国联邦参议院出台相关法案,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还未此设立了诸多准入规定。

2017年5月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Waymo与Lyft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将在项目试点与产品开发上合作。

2017年5月25日瑞萨电子宣布与长城汽车合作推动包括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的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汽车在中国的发展。

2017年6月27日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部门Waymo和Avisa签署了合作协议,Avis将为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支持和维护服务。

2017年7月5日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北京召开,李彦宏正坐在在一辆百度和博世一起开发的,基于Apollo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上五环。并收到一张罚单。

2017年7月11日奥迪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奥迪峰会上发布了公司2018年旗舰车型-A8,号称这是首款专为高度自动驾驶而开发的量产型汽车。

2017年7月18日百度与微软宣布,计划联手进行自动驾驶的全球技术开发与推广。

2017年8月8日英特尔宣布已经完成对Mobileye84%股权的收购,计划将在今年8月底完成剩余股份的收购。

2017年8月10日英特尔、丰田、爱立信宣布成立一个集团,该集团将构建一套用于自动驾驶汽车以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大数据”生态系统。

2017年8月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公司Torc Robotics宣布与车机芯片领域巨头NXP达成合作,共同进行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研发。

2017年8月29日百度和江淮汽车首次对外透露清晰的合作规划,双发将于2019年推出自动驾驶量产车型,这也成为百度发布Apollo开放平台以来,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首批量产落地的里程碑式事件。

2017年9月1日高通推出了全新C-V2X芯片组和参考设计,使汽车制造商能够更加紧密地部署完全自动驾驶车辆所需的通信系统。

2017年10月12日黑莓旗下QNX部门主导开发的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渥太华市启动了上路测试仪式,这是加拿大国内第一辆自动驾驶汽车。

2017年10月12日美国加州车辆管理局正式宣布,从明年开始允许没有方向盘、没有制动踏板、没有后视镜和没有驾驶员的无人驾驶汽车在道路进行测试。

2017年10月18日自动驾驶创业公司Voyage联合创始人发布了一段苹果公司测试版自动驾驶汽车的短视频。视频显示,苹果自动驾驶测试汽车顶部配备了一套传感器和自动化硬件。

2017年12月7日无人驾驶技术公司Nutonomy在波士顿的无人驾驶合作试点,目前在波士顿的部分地区将乘客匹配至无人驾驶汽车。

当然,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还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有机构预测,由于技术的进步,2038年无人驾驶技术将达到L4(完全自动化)/L5(汽车的智能化)级。截至2030年,美国、欧洲、中国三个地区的无人驾驶新车销量将达8200万辆。从2025年开始,电动车将迅速发展。预测2030年开始,市场将对内燃机汽车做出限制,欧美中三地区的电动新车销量将达4400万辆。

2025年,美国、欧洲和中国的联网汽车将达到4.7亿辆,而2030年无人驾驶4/5级的汽车也将达到8000万辆左右。2027-2028年,5级无人驾驶汽车将开始成为市场主流,而到了2029至2029年,该层级的无人驾驶汽车将全线成为主流。

当然,一切只是预测,由于法律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技术验证及5G等通讯技术等原因,业内预计自动驾驶汽车的成熟发展需要很多时间的。然而,一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整个汽车产业格局都将动摇,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出行服务的影响,低成本出行服务和高效车辆调配将成为可能。

当“无人驾驶时代”来临时,出行服务的变化将推动汽车行业的变革,并促使产业链发生根本性改变,产业竞争格局也将发生变化。汽车企业转型势在必行,而汽车行业的“淘汰赛”也将随之开始,产业价值链更将重新洗牌。

CAIC大奖赛将积极联合产业链企业共同研发系列赛车平台,打通产业链,形成融合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大奖赛本着“三公”的竞技精神,将最创新的产品与技术,最优秀的人才团队,呈现给市场和观众。

这种市场融合创新 竞技展示的模式拥有巨大魔力,定将在汽车产业的升级中得到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