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缇版《色戒》:色如何即是空?

咱们聊个不很严肃但又十分严肃的片子可好?

《色戒》钟丽缇版的,你们开不开心?想不想看?

这部电影才是真正从修行角度,深入探讨了“色如何即是空”、“出家还是在家修行”等深层次问题。

钟丽缇版《色戒》的导演是印裔法国籍导演宾·纳伦、他也是一位修行者,为这部影片准备了长达七年之久,他让故事的一开头便直指人性。

一位完成了3年3个月3天“本尊闭关”深得师父真传、颇具活佛赏识的喇嘛达世,遇见了让他魂牵梦绕、欲罢不能的农家少女琶玛。

在遇见那个致命诱惑之前,你可能认为自己已经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你可能自诩修行已达六根清静、超然物外,然而,当那个诱惑迎面而来,就在你伸手可及之处,甚至对你莞尔一笑时,你的修行在哪里?你的心又去了哪里?

达世:释迦牟尼在29岁前,仍过着世俗的生活。但我从5岁起,就过着他遁世后的苦行生活。为什么?

师父沉默。

达世:我们怎知他的觉悟,不是直接由世俗生活引起的?阿普(师父),严守僧人的戒律之后,应许给我的自由在哪里呢?我们发誓禁欲,但应许给我的满足在哪里?释迦牟尼曾说过,你不应道听途说接受我的教诲,除非你明白我的立场。所以,我们必须抛开成见,才可以真正学习,有些东西我们必须拥有过,才可放弃。

他认为:“我们必须拥有过,才可放弃”。

达世就是个“人”“人性”在他身上充分展示。

这也许戳痛了你的心,但这才是“人”。

琶玛,是导演在整部影片中设置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我看过关于本片的众多影评,甚至包括“百度百科”,都将她归为“诱惑”的载体,“色相”的呈现。

但是,我不这样看,如果仅仅限于此,她就是个败笔,一个仅仅为了完成诱惑而存在的道具。

然而,实际上,琶玛的身上展现出的,是另一条修行之道,是在家人的修行之道,是不逃避红尘、不规避欲望、不指望救赎、不幻想完美的修行之道。

对于“爱欲”,琶玛从一开始遇见达世,就不遮掩,不纠结,当她发现达世居然为了自己还俗时,她没有逃避,没有害怕,勇敢承担父母认为的“丢人现眼”的选择。

爱欲是可怕的吗?

还是我们成人的规则、我们成人的戒律赋予它“可怕”的象征?

导演用一场我们世俗人常会遇到的场景,突显出了这一问题--

晚上,达世和琶玛在一起,幼子醒来。

修行过的达世和未修行的琶玛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反

应。

达世看着儿子,认为不该在儿子面前表现爱欲:琶玛却轻轻抱住达世的头,让他专心看着自己。

幼子看着恩爱的父母,甜甜睡去。

达世看着儿子。

琶玛问:儿子有什么问题吗?

达世答:不该在他面前这样做。

而这时,儿子明明已经甜甜睡去。

一个是看着父母的行为沉沉睡去的孩子,一个是担心自己的行为纠结不堪的父亲。

面对人性,琶玛和孩子都是自然的,唯独这位有过修行造诣的达世,再入红尘时却是不自然的。

他出世时惦记着红尘,入世时惦记着戒律,从没有一刻,他自在过:从没有一刻,他懂什么才是真正的修

行。

喇嘛会不会有情欲,或者有动过情欲的念头?

有许多细节可以界定本片跟色诱'这样香艳的名堂全然无干,纯然是对人性深处的探究。

一些细节可以作证,比如塔西刚回到喇嘛庙的晚上,便在梦里开始遗精,其中没有经过女性的挑逗,刺激的镜头,只是人性的自然萌发。

而塔西遇到钟丽缇饰演的藏女达玛后执意还俗,老僧向他展示的红粉骷髅图对他也没有点醒效果。

在跟老僧阿波的争论中,他说的一席话细嚼大有深意:你常教导我佛的伟大,如何能抛却妻儿,抛却王位,终于得道。佛祖在出家前,是一个坐拥天下、后宫粉黛三千的太子,他难道不是看尽繁华后才看破红尘?

未入道可以破戒吗(色戒色如何才是空)(1)

未入道可以破戒吗(色戒色如何才是空)(2)

未入道可以破戒吗(色戒色如何才是空)(3)

未入道可以破戒吗(色戒色如何才是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