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三大计谋(鬼谷子谋略思维)(1)

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或先重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使用隐含钩钳的言语,可以在毫无关系的基础上钳住对方,与他相结。使用钩钳术说服对方时,钩钳方法转化、演变成说辞之后,表达的方式或用同、或用异,就是使用同异的语言形式阐明形势,说服、结交、控制对方。使用钩钳之语无法说服、掌控的人,需要多种方法并用加以控制。或先征召过来,改变远近关系,然后再逐步累加恩情,改变亲疏关系;或先逐步累加恩情,不断给予,然后全部剥夺;或者使用不断累加恩情,然后剥夺的方法,或者使用先剥夺其所有,然后再不断给予恩情的方法。这是就改变人与人之的关系而言的。

解读:使用同异的理论基础是捭阖,根据不同的情况,或用同,或用异。

重累的理解,向来众说纷纭。对于各种解读,读过之后,往往觉得过于生硬,不知所云,到底想表达什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方法呢?越想理解清楚,反而越来越糊涂。

其实,重累术从本质而言与《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没有区别。“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重就是重复,多次。累字的理解是关键,也可以从《道德经》中理解。累的字面意思与“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的累字意思相同。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的土堆积起来的。高台不会自动的堆积而成,需要人力来完成叠加、夯筑。这里涉及到了古代修筑高台的技术方法,古人的建造技术与现代不同。春秋战国时代修筑高台使用夯筑法,包括秦长城也是夯筑法。具体要求就是先在两面树立起木板,然后往木板中间的缝隙中填土,把土夯实,然后一层层的累加夯筑。重累术与此类似,使用方法就是一层层、一点点的叠加,由量变向质变不断推进。重累是为了促进量变的过程,顺应物极必反的原理,人为地加速量变向质变的转变。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催化剂,能够加速阈值到来,完成临界状态的转变。所以,“重累为毁,毁为重累”的本质原理即是事物发展的阴阳变化之理,物极必反,对立转化,也是“阳还终阴,阴极反阳”的捭阖之理。

鬼谷子三大计谋(鬼谷子谋略思维)(2)

三个字的钩子(钩钳之语)

靖郭君田婴准备在自己的封地薛地修筑城池,不少门客谏阻他不要这样做。靖郭君却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齐国门客请求拜见,他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多一个字,我愿意接受烹杀的刑罚。”田婴于是召见了他。门客快步走到他面前,说:“海大鱼。”说完转身就要往外走。田婴问:“先生没有别的要说的吗?”门客说:“我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田婴说:“没关系,先生请把话讲清楚!”门客回答说:“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网不住它,钓钩钓不上它,但是,如果它离开了大海,那么蝼蚁也能啃食它。现在,齐国就如同是您的‘大海’,如果您长久地拥有齐国荫蔽,那在薛地筑城还有什么必要啊!而如果失去了齐国荫蔽,即使把薛地的城墙修筑得跟天一般高,那又有什么用呢?”田婴:“说得很对。”于是停止了筑城。——《战国策》

【评析】这位门客水平非常高,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了游说。游说之前,已经有很多人进行了游说,很不成功,这时候靖郭君的内心是封闭、抗拒的。如何打破这种状态是开局第一步。

鬼谷子三大计谋(鬼谷子谋略思维)(3)

钩箝之辞,就是要把语言打造成钩住人心的钩子,说出来就可以钩住游说对象的心。这位门客成功的使用了一个悬念——“海大鱼”作为钩子,三个字无头无尾,无具体、明确的内容指向,只是一个事物,这成功激发了靖郭君的好奇心。“你说一条大鱼,这是什么意思?你究竟想说什么?”悬念引发问题,靖郭君就会产生把事情弄清楚的冲动,这就成功打破了靖郭君的内心封闭状态,需要门客进一步解释,可谓是环环相扣。

同时,在完成游说之前,门客做了极为重要的动作——转身就走,不给解释。这是一种顿挫,增加了游说现场的紧张程度,不给解释强化必须解读的张力,靖郭君必须要搞清楚怎么回事,强化了靖郭君内心想知道的紧迫感。

“你不能走,话还没有说完呢!”而门客更绝,没有直接给出解释,而是又来一次顿挫,“我不能说,小命儿重要,多说一个字儿,就要放到大锅里面煮死啦”。再一次强化靖郭君的心理需要,越是想知道,我越是要让你等一下,为想要知道的冲动再加一把火,增强张力。

用转身走的动作加上语言拒绝两次操作强化揭开谜底前的心理冲动,使靖郭君的内心处于极度饥渴的状态,此时靖郭君极想知道答案,心理状态完全改变,已经从封闭状态转变为开放状态,完全打开、准备听取门客的进一步解释,这些操作为下面的游说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就是钩,在完全没有缝隙的地方,打开对象的心,将其欲望钩出来,此时的欲望与事情本身可以无关,只是打开的一种手法。在这个故事中有关,前后浑然一体,绝对是顶级案例教学。

这就是先下钩,钩住之后,再用箝。箝承接钩,完成游说。

鬼谷子三大计谋(鬼谷子谋略思维)(4)

这里的箝是一个象比。

象用海大鱼,比用靖郭君。象的意思是:海中的大鱼非常有力量,网与钩都无能为力,但是失去水的大鱼,蚂蚁就会像啃骨头一样把大鱼消灭。这个故事的道理很明确,大鱼依靠的是大海,大海是大鱼的主场、地盘,离开了这个依托,大鱼对蚂蚁都不能奈何。

比指的是靖郭君,你就像大鱼,齐国是你依托的水。有齐国,你就是靖郭君;离开了齐国,肯定不是靖郭君。离开了齐国的依托,不管你有多强大,不管薛地的城池修得多坚固,迟早会被蚂蚁啃了。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一目了然。

那么谁是蚂蚁呢?有两种可能:一是朝中的小人。为什么会失水呢?因为在薛地修筑城池会引起齐王的怀疑与猜忌,一旦如此,就会有人进谗言,而靖郭君就有可能失去齐国的水。二是小国或平民。失去了齐国的靖郭君没有任何凭借,就是普通人,谁都可能消灭你。

游说词说完的时候就是靖郭君明白的时候,游说与说服,就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真正对靖郭君重要的是控制齐国的权力,而不是在薛地修筑城池。

鬼谷子三大计谋(鬼谷子谋略思维)(5)

钩箝是不需要揣情的,根据具体的形势,游说其内心最为重视的点即可,或对于其最要的价值是什么即可,完全从形势与利益需要游说。不需要提前进行相结交的过程,是可以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完成游说的方法。

或同或异,是制造心理波动的方法,或推高,或压低;明明要游说靖郭君,却偏偏要摆出不能游说的姿态;明明要解开悬念,却偏偏要强化悬疑的紧张感。或开或闭,捭阖人心。这位无名门客精通游说方法,极善操控人心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