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那条小河

图文|刘春梅

家乡的那条小河,静静地卧在小村西头,它没有名字,只是一条普通的小河。然而,它却是家乡最厚重的底色!

小河,时常勾起我难以忘怀的乡情。她,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永远印在我脑海里。她,是一首美妙的诗,经常轻吟在我的心间;她,又是一首委婉动听的歌谣,时时回荡在我的耳畔------

多少年来,小河高唱低吟地流淌着,滋润着两岸的庄稼地和家乡几代人的成长,她也是哺育我茁壮成长的摇篮。她,凝聚着我太多的童年欢乐和梦想;她, 历经几多风雨的洗礼,如今依然屹立在我乡魂旅思中,我的血管里不时澎湃着小河的声音------

家乡的小河散文随笔(刘春梅散文原创作品)(1)

这条小河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兴修水利”是那个时代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那个年代的特有时代号角。因此,我的家乡和全国各地一样,每年都要如火如荼地掀起兴修水利的热潮。

上世纪70年代,我国修建了众多水利工程。由于当时生产力还很落后,挖掘机少得可怜,修一条河常常需要动员全县的劳动力,且要奋战几个月才能完工。全凭着乡亲们勤劳的双手,一铁锨一铁锨的挖土,再用地排车一车一车地往河岸上推土。往往是一个人竭尽全力在后边推着车子,前面还需一个人用绳子拼命拉着,两个人必须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把车子推上岸。负责拉车的这个人常常会被绳子勒破肩部的皮肤甚至肌肉,疼痛难忍。后来,乡亲们就披上专门拉车用的、很厚的“披肩”以用来保护肩部。

家乡的小河散文随笔(刘春梅散文原创作品)(2)

满载泥土的车子在软软的泥土路上(其实并没有路)往好几米高的河岸上推。谈何容易!真是“费尽移山之心力”,那“逆行”的角度及强度真真令人震撼!

为提升工作效率,一部分乡亲们就在松软的泥土上铺上几块长长的木板,权当是“高速公路”来使用。即便这样,仍然需要走一步滑两步的砥砺前行。如此往返几趟,推车人及拉车人都已经累得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可见,当年人们为修建这条河,所承受的劳动强度实在令人叹服!这是现代人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了的。

乡亲们就是这样咬着牙、瞪着眼的拼命干。披星戴月,霜里来,雪里去,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修建这条河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用青春和汗水筑起了这一座不朽的丰碑!乡亲们那“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的身影,已定格在我脑海那片历史的天空上,永不褪色!

当年,每逢秋收后,村里年龄20岁至45岁的男壮劳力都有去修河的义务。每个生产队作为一个小组,承担大约二、三十米长的工程。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工地上,人头攒动,热火朝天,而且还伴着此起彼伏的口号声。那场面很壮观,那情景也恰似没有硝烟的战场。“千军万马齐上阵,天寒地冻何所惧,困难险阻脚下踩”是那条小河修建时的最真实的画面。

家乡的小河散文随笔(刘春梅散文原创作品)(3)

当时正在上小学的我,也曾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队,不定期去工地现场表演节目。节目包括合唱、三句半、快板书等项目。师生们举着红旗,扛着“兴修水利,造福子孙”的大字标语,围着村附近的工地流动演出,老师们则拿着铁皮喇叭大声喊着“慰问信”的内容:“广大社员同志们,贫下中农同志们,我们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下定决心,争取兴修水利工程取得全面成功。我们向战斗在兴修水利一线的干部群众致敬!你们辛苦了”。这斗志昂扬的声音回荡在工地上空,确实能给那枯燥、艰苦的劳动环境带来一丝温情,也活跃了劳动气氛,丰富了乡亲们的精神生活。演出归来,我们早已累的是“里面一身汗,外面一身泥”。然而,能为兴修水利工程演出这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的节目,我的心中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

家乡的小河散文随笔(刘春梅散文原创作品)(4)

记得工地上每隔几十米就插着“农业学大寨”的红旗,每天黎明前拉开序幕。夕阳西沉,黄昏莅临时,一天的劳动才正式落下帷幕。附近村里的乡亲们就回家休息了。离家远的民众,一部分被村支书安排在附近村乡亲们家里,我家就曾住过十几个人呢。另一部分就在工地上搭起帐篷,晚上睡在帐篷里的简易地铺上。吃饭问题是以公社为单位统一安排,就是在工地上修建一座简易房子,配置上简单的厨具,安排几个女士为大家做饭。一般都是玉米面窝头和大锅炖白菜粉条。每周改善一次生活。所谓改善生活,就是在菜里放上几块肉,偶尔也能吃上一顿肉包子。这绝对是那个年代的“大餐”了。

我村的书智大叔,每逢吃包子时,虽然自己也馋的垂涎欲滴,但他却克制着自己对肉的那份渴望,把包子馅里仅有的几块肉,用纸包裹起来,带回家给他患病的老母亲吃。书智大叔的孝心当时曾在十里八乡被传为佳话。

家乡的小河散文随笔(刘春梅散文原创作品)(5)

每次回家,我总喜欢伫立在小河边,凝视、沉思一番。眼前总是浮现出勤劳勇敢的乡亲们挖土推车的身影。

现实中,当年的壮年汉子很多已不在人世了,当年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如今也早已两鬓染霜。我禁不住发出“悠悠小河今犹在,难见当年兴修人”的感叹!

如今,这条小河依然一年四季川流不息地流淌着。她虽然没有长江的气势宏伟、黄河的雄伟壮丽,但她却尽职尽责地守护着家乡的小村,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满腔热血、赤胆忠心。她义无反顾地担当着家乡这片旱能浇、涝能排的庄稼地的神圣职责。保佑着乡亲们衣食无忧、幸福安康。

我喜欢欣赏海的波浪壮阔、也陶醉于西湖的碧波荡漾,更喜欢长江的一泻千里。然而,我更爱家乡这条小河。因为,她已深深融进我的血脉中。她目睹了家乡几代人的喜怒哀乐,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她更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欣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快捷方便,心中荡起层层幸福的涟漪,日复一日地吟唱着那首“游子吟”,欢快地流向远方------

家乡的小河散文随笔(刘春梅散文原创作品)(6)

刘春梅,60后,禹城市人民医院退休干部,爱好运动,读书。喜欢用文字叙述所见所闻,抒发情感。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