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鱼说史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史记·陈丞相世家》

宰相是辅助君主或者帝王处理国家政事的最高行政长官,上佐天子,下理官员和百姓,可以说,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有着无可被替代的作用。

而宰相和丞相并不是等同的概念,丞相是一种正式的官职,而宰相却慢慢演变为了一种职官制度。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谁更大(宰相和丞相有何不同)(1)

古代处理政务或记录政事的竹简

春秋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君主专制集权的需要,有实力的诸侯国皆先后设置了“相职”,但对这一职位的官称却不统一,比如说楚国称为“令尹”,吴国称为“太宰”,齐国称为“相”。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王)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这是丞相一词的最早来源,自此丞相也成为了秦国正式的官职。

秦国统一六国后,丞相一职得以被延续,直到朱元璋诛杀了右丞相,丞相一职彻底“寿终正寝”,但此时宰相制度并未消失,直到清王朝的覆灭,这一制度才正式终结。

其实,宰相制度是封建社会的衍生品,是帝王加强集权的一种手段,本篇飞鱼从“宰相制度”的演变入手,聊聊古代帝王是如何加强“皇权”的。

宰相制度的雏形——“三公”。

秦变周法,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为丞相副手。

秦朝统一华夏,确立皇帝尊号的同时,结合战国诸侯的政治制度,创立了一套对于管理封建性统一大帝国的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统称为“丞相府”,都直接听命于皇帝,三公、九卿皆不得世袭,由皇帝直接任命。

这就意味着秦朝时期的三公九卿和先秦时期的三公九卿虽名同,实质却发生了改变,这其实是后来宰相制度的雏形,秦朝时期天下之事皆决于丞相府,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设立,虽意在分割“相权”,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实权还是被掌握在丞相的手中。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谁更大(宰相和丞相有何不同)(2)

三公九卿制

《史记》记载:汉初,因秦置丞相,而弘为之,则丞相为三公矣,意思是说秦朝灭亡之后,汉承秦制,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丞相就是“三公”,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汉武帝时期。

为了削弱“相权”对“王权”的威胁,汉武帝将奏折的拆读与审议,转归尚书台(令),丞相、太尉虽然还是政权的负责人,但实际权力已转向了尚书台,此外,如果丞相有过失,尚书还可以向皇帝问状弹劾丞相。

“三公”向“三省”的转变。

今尚书制断,诸卿奉承,于古制为重, 事所不需。然今未能省并,可出众事付外寺,使得专之,尚书为其都统,若丞相之为。——《晋书·刘颂传》

魏晋以后,政治制度由三公九卿制度逐渐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此时的“三公”虽然还沿袭着“宰相”的名称,却已经失去了“宰相”的权力,上述引用则证明了尚书台在西晋已经成为了皇帝之下最高行政机关。

到了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正是更名为尚书省,需要说明的是,这时期的尚书省已经成为了一个机构,尚书省中的尚书令、尚书仆射和隶属尚书省的“六曹”尚书,合成“八曹”,有重大政事或者八曹意见相左时,由皇帝决议。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谁更大(宰相和丞相有何不同)(3)

三省六部制

此时的各曹尚书和尚书令、尚书仆射,也并没有上下级关系,也并未形成相互制约的整体,不过在这套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变化,比如尚书省要上报给皇帝的奏折需要先经过门下省,中书舍人也成为了皇帝的“秘书”机构。

到了隋唐时期,中书省、门下省的权力逐渐被放大,俨然已经成为了与尚书省同样的权力的机构,也成为了决策和执行权力的机构,至此,“三省制度”也就成为了封建社会里的宰相制度。

“枢密院”向“军机处”的转变。

太祖受禅,以赵韩王普有佐命巨勋,除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未几,范质罢相,以公为门下侍郎、平章事。——《玉壶清话》

到了宋朝之后,官职逐渐走向复杂化,不过此时的门下省和尚书省其职权已经被削弱,已不可再参与国政,此时的中书省成为了宰相机构,后来由于中书省要处理的政务太多,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赵普分身无术,于是北宋又设立了参知政事,一来协助中书省,二来也对其起到了牵制。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谁更大(宰相和丞相有何不同)(4)

古代官员

后来为了进一步分割中书省的权力,宋朝又设枢密院与中书省份掌军政大权,随后又设置了“计相”,进一步分割中书省的财政大权,至此,相权被一分为三,王权则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宋神宗时期,又进行了“元丰改制”,重新赋予了“三省”权力,到了元朝,三省制又被彻底废除,实行一省制,中书省再次成为了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设置左右丞相,参政等,共同行使宰相权力。

明朝建立时,这套制度被沿袭,后来却因为右丞相胡惟庸专权,被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于是中书省和丞相制度被废除,朱元璋把宰相之权分给六部长官,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又设置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此后内阁权力逐渐被扩大,又成为了新的“宰相部门”。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谁更大(宰相和丞相有何不同)(5)

明朝皇帝

清朝建立之后,沿袭明朝设置内阁,到了雍正皇帝,“军机处”被设立,慢慢的,军机处也由仅仅处理“军机”发展成为了全面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至此,封建专制下的“皇权”达到了顶峰。

飞鱼说:

从“宰相制度”的演变入手,聊聊古代帝王是如何加强“皇权”的,从秦朝到清朝,宰相制度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贯穿了整个封建时期,作为皇权的衍生品,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不过,就其发展的始末来看,宰相制度的演变,其实是古代帝王一步步削弱相权,进而加强皇权的必然结果,可以说,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促使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根本诱因。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谁更大(宰相和丞相有何不同)(6)

由宰相商朝仪式的变化

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也有出现过很多贤相名臣,他们辅助帝王亦建立起了不世功业,皇帝自然会委以重任,但当他们掌握了实权即使无架空皇帝的野心,其“相权”已威胁到了“皇权”,这又促使了皇帝对其进行削弱,也更进一步地促使了相权的演变。

相权被逐渐削弱,皇权被逐渐强化,这也代表着封建制度下的帝王越来越专制独断,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种“专制”势必会走向败亡,因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晋书》、《玉壶清话》、《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