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城市往往都是被高大的城墙保护起来的。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城墙留出四门,完全可以满足城中的交通,一点都不会发生拥挤。当然,在现在社会城墙已经失去了实际作用,成为了阻碍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之一。

南京玄武门未解之谜(专走死人异常邪乎)(1)

当然,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朋友们也肯定对斩首流程非常熟悉:犯人们被关押在囚车中运送到法场,然后午时一到,全部魂飞冥冥。其实,真正的处死囚犯的过程和这个也差不太多,只不过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核,才会将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们全部处死。

而且,在当时判处死刑的权利往往集中在刑部官员的手中,即使地方要处死犯人,也必须先给刑部上报文书,要等到刑部回文以后才能够执行。由于古代的交通情况,往往从地方到京城需要很长时间,犯人们的家属也能借此机会在京城活动活动,侥幸的话,一些有家世的犯人还有存活的可能。

但是,在北京城中犯事的囚犯们往往就比较悲催了。刑部文书一出,往往就要秋后问斩,当然,那些触犯天颜,被下令当场斩立决的囚犯们就不可能蹦跶到秋天了。

事实上,死囚在执行死刑的时候一般都要是游街示众的。这一方面是为了震慑百姓,一方面是因为从天牢到斩首的法场,往往还有一段路要走,为了明正典刑,朝廷一般不会私底下杀人。

南京玄武门未解之谜(专走死人异常邪乎)(2)

在北京城,死囚们的必经之路是宣武门,明、清时京师内城九门之一。

南京玄武门未解之谜(专走死人异常邪乎)(3)

但在死囚眼中,宣武门对他们来说就无异于一道“鬼门关”。凡是经过宣武门,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不是阳间人了,所以,民间百姓也将这道门称之为“死门”。令人回味的是:瓮城上的午炮每日一响,声震京华,京人以此对时,人称:“宣武午炮,走囚车。”

囚犯们在经过宣武门的时候战战兢兢,周围的百姓们也因为他们的罪行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不过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会选择将手里的菜叶子、臭鸡蛋扔到囚车中去,让这些人临死之际还要遭受折辱,谁让他们犯下了杀头的罪过呢?在普通百姓的眼中,这些人都是罪无可赦的恶霸流氓。当然,如果是因为为民请命而被处死的好人,百姓们则纷纷谴责权臣当道,不会做出那些丢菜叶、丢鸡蛋的事情,甚至胆子大的百姓还会送上一碗烈酒,算是送“壮士”一行。

南京玄武门未解之谜(专走死人异常邪乎)(4)

行刑的地点一般是菜市场,这是因为古人迷信死人阴气较重,菜市场就不一样了,闹闹哄哄的,活人最多,所以,阳气最为旺盛,能够压制这些鬼怪,所以,他们最终才会选择在这里行刑。北京城的菜市口就在宣武门外,所以说犯人们过了宣武门也就离“鬼生”开始不远了。

鲜为人知的是,宣武门因为经常走囚犯,所以上面还刻着三个大字“后悔迟”。言外之意,囚犯们到这里,想后悔可就太迟了。木已成舟,为时太晚,已经没有丝毫回缓的余地,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在走上这一条路的时候心中都是悔恨交加。事实上,还是有一部分人即使到了这个时刻仍旧“虽九死其犹未悔”。

南京玄武门未解之谜(专走死人异常邪乎)(5)

袁崇焕当年就是在宣武门外被执行凌迟的,但是,他会后悔吗?恐怕他的心中之后愤怒和怨恨,根本不会后悔!甚至清朝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也是在这里慷慨就义,他们恐怕也不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反而,他们会觉得自己为国捐躯,无上光荣。

其实宣武门本来的作用是为了抵御外敌。明朝修建的时候,为了宣扬武功才将此门命名为宣武门。宣武门内、外大街交在正阳门西侧,与东侧的崇文门相对,为内城三个南大门中西面那个。在崇文门与宣武门的命名上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对应,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因为取武为意,城门守军训练用的护卫校场就设在宣武门外。

南京玄武门未解之谜(专走死人异常邪乎)(6)

时代变迁,到了明末,菜市口的位置屡屡发生改变。最终到了宣武门外,所以才会有宣武门“后悔迟”的三个字。

到了清朝晚期,政府为了修建火车站,拆除了几段城墙。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宣武门也渐渐变得朝不保夕,1966年,为了修建地铁。宣武门更是彻底沦为陈迹,护城河被填平,城墙也彻底被拆除,只剩下了一条笔直的大道。现在,再到北京城的宣武区,几乎看不到当年宣武门的影踪,高楼林立,人潮涌动,哪里还有半分当年菜市口杀人的肃杀气氛?

南京玄武门未解之谜(专走死人异常邪乎)(7)

宣武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名人故居既保存了传统精华,又赋予了时代内容。如大街北侧的纪晓岚故居,走进宅门,一股翰墨幽香便扑面而来,这位组织编纂《四库全书》的文人才子对中华民族历代文化的搜集整理,不仅功在当代,而且惠及万世子孙。

时代在变化,法律也变得更加人性化。临死之前还要被人观瞻,被人嘲笑对死囚本人来说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既然已经宣告了他们人生终结,那还不如让他们走得体面一些,如此一来,他们也少些怨气,场面也不至于太过血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