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最经典的一部武侠电影 徐克的电影的民族情怀以及武侠情结(1)

我的回忆

年轻时看徐克先生的电影当然黄飞鸿系列,还有他的《蜀山传》印象比较深,徐克应该算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大师了。

浅析徐克

先以最近的一部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讲解

徐克最经典的一部武侠电影 徐克的电影的民族情怀以及武侠情结(2)

杨子荣原型是谁?历史是这样的吗?

《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充满了传奇性,他就是东北雪原上的007,除了缺美女。也是东方的佐罗,除了缺粉丝。杨子荣在短短一 年多的卧底生涯中,参加了大小战斗上百次,被评为“侦查英雄”。此人充满了传奇性,以至于到底原名是什么、是共军还是国军,家人也说不清楚。在《林海雪 原》中,杨子荣活捉了座山雕一伙土匪名声大震,但及其戏谑的,他在追歼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时,手枪的枪栓因为东北的严寒冻结,导致无法开枪,于是被敌方 的子弹击中,不幸牺牲。那时他只有30岁。

主创者说:张涵予就是杨子荣的铁粉,他从小听着样板戏长大,所有的唱词都倒背如流。张涵予和徐克,完全是命中注定我爱你的关 系:40年前,5岁的张涵予看了样板戏后,常常穿着绿军装给邻居们演杨子荣,当年就一遍一遍的背下台词和唱腔;而同一年在大洋彼岸的纽约,23岁的徐克在 纽约唐人街被《智取威虎山》的电影吸引,发誓将来要拍这部片子。直到去年,电影终于开机,张涵予和徐克的“梦想照进现实”,实现了长久以来的心愿。张涵予 自信地说:“我是最合适的,没有人比我更适合演杨子荣。”张涵予在影片的拍摄中也一直是自信满满志在必得,眼中闪烁的自信,从未被浓重的眼影遮挡。

徐克最经典的一部武侠电影 徐克的电影的民族情怀以及武侠情结(3)

座山雕很坏吗?历史上,他真的被杨子荣杀死了?

座山雕本名张乐山,出身于一个当地的土匪世家——一家三代都是土匪!15岁时他就练成了三大绝技:枪法绝、眼绝、腿绝,凭借一 身好武艺,18 岁便当上了匪首,占山为王数十年。在杨子荣与座山雕发生关系之前,东北军首张作霖和日军都想消灭他,但都以失败告终。座山雕此人为人十分多疑,这一点从影 片中也可略窥一二,梁家辉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架势强大,但是从未露出本来面目。有一次日军为了招安座山雕,请他喝酒盟誓,但是多疑的座山雕从窗口跳窗逃走。

在真实历史中,座山雕并未被杨子荣枪杀,而是被收缴,在牡丹江监狱服刑,最后也病死在监狱。原著作者曲波在写《林海雪原》时,还曾经到监狱里和座山雕长聊,书中的部分素材,也来源于与座山雕本人的交流。

主创者说:梁家辉虽然是香港演员,却也对《智取威虎山》这出样板戏、人物座山雕了如指掌。梁家辉1982年来大陆拍戏,收工之 后就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个京剧。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秃头、鹰鼻,长相极其怪异,以至于梁家辉最初看到自己的造型时,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

片子上映之后,很多人表示看不出来座山雕是他演的,这反而让梁家辉心中暗爽。梁家辉认为之前版本的座山雕比较脸谱化,他希望塑 造出一个更人性化的枭雄形象。比如,原本大家想像中,座山雕坐姿应该是雄霸四方的感觉,但是梁家辉却设计成好似把自己关在笼子里的样子,按照他本人的解 释,像座山雕这样手下有3000兄弟,却没有相信过任何人的匪首,坐下来看人的时候,就应该是如同困在笼子里一样。

徐克最经典的一部武侠电影 徐克的电影的民族情怀以及武侠情结(4)

那个搞笑的老八,历史上也有原型吗?

土匪中的排名是很有讲究的,像威虎寨这样的大波土匪中,一般都有着严密而完整的组织架构,“四梁八柱”就是土匪组织中的核心力 量。“四梁”分为“里四梁”和“外四梁”,这八种人也被称为“八柱”,而威虎山中的八大金刚就是这八柱,称号大多都源于土匪黑话。在真实的历史中,带着杨 子荣上山的是一位姓孟的工头,与电影中的老八,并不具备对应关系。名号“小铁锁”的老八,非常相信自己带上山的“老九”杨子荣,是一个非常“蠢萌”的人 物,俗称:猪一样的队友。

主创者说:老八的扮演者杨一威,在剧组就是一个调皮的存在。徐克导演的帐篷是没有人敢随便进的,但是杨一威经常将“雪地拉屎开 手枪”的莫名气质带入生活,直接闯进导演的帐篷,让徐克是又无奈又欣赏。杨一威觉得执行导演总是“误报圣旨”,于是常常拿着对讲机,自己直接跟导演交流。 这个小活宝不止在导演面前卖萌,还常常“以小欺大”,搞怪模仿众位哥哥。有一次,杨一威正在学不在场的程思寒走路,程思寒撞见后吆喝他:“老八,你干什么 呢,是不是又学我了?”让杨一威连忙告饶:“四哥,我错了。”(还好他此刻没有直接开枪。)

徐克最经典的一部武侠电影 徐克的电影的民族情怀以及武侠情结(5)

被杀的老四真人也是那么蠢吗?

小说《林海雪原》中,老四的名号来源于土匪黑话,叫“插千”,属于“外四梁”,是队伍中的侦察兵,负责警戒侦察,常常需要乔 装打扮到敌窑中侦查情报。据说历史上的老四,曾经在当时的省会城市的佳木斯游学,是座山雕土匪队伍中最有文化的一个。不过电影中,老四算是被“大材小用” 了,他不仅暗中觊觎座山雕的女人马青莲,还自己委派自己监督马青莲的重任。在历史中,老四是否被座山雕枪毙不得而知,但是真实的历史中,座山雕对待自己的 弟兄也是非常严格。有一次他手下的干儿子糟蹋良家妇女,座山雕觉得辱没名声,叫上周围的土匪头子,一起围观他如何剜掉不听话的手下的眼睛。

主创者说:老四的扮演者程思寒和徐克、张涵予一样,都对《智取》一往情深。1981年,还未进入演艺圈的程思寒在牡丹江海林的 杨子荣烈士陵园下面护坡,当时只有21岁的他去参观陵园时,在那里宣誓:“子荣同志,您安息吧,我们一定向您学习!”没想到30多年后,粉丝程思寒与偶像 杨子荣在大银幕终于相见。老四回忆拍摄被枪杀的那场戏时讲,他“中枪”后立刻倒下,当时地上结着冰,他结结实实地躺倒在了地上,吓傻了其他演员。

徐克最经典的一部武侠电影 徐克的电影的民族情怀以及武侠情结(6)

神秘的203在历史上是谁?

203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原著《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而他的妻子刘波就是“小白鸽”、白茹的原型。曲波在抗战胜利后,率领 小分队进行艰难的剿匪战斗,期间两次负伤,第二次负伤是在辽沈战役中,股动脉受伤加上大腿骨折,情形非常严重。当时,身为曲波妻子的刘波已有五个月的身 孕,冒着极大风险为大出血的曲波输血。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曲波开始创作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林海雪原》,将那些一起走过枪林弹雨的战友们的故事, 用笔纪录了下来。

主创者说:徐克导演打电话邀请林更新来演203时,林更新正在台湾拍《痞子英雄2》。林更新看了剧本之后很喜欢203这个角 色,但是当时《痞子英雄2》还没有拍完,而《智取威虎山》已经准备好开拍了。幸好后来剧组赶进度拍完了他的戏份,而徐克导演也为了他等了几天,不然现在我 们就看不到林更新版本的203了。对于林更新而言,唯一的遗憾就是203小分队夜袭威虎山的路上、踩到地雷的戏份被完全删掉,那场戏拍了一个多星期,十分 辛苦。另外,203与小白鸽是有一段感情戏的,而且是唯一的感情戏,但最终也没有被剪进成片中。

林更新在现场完全不像203那般沉稳精干,不拍戏的时候最喜欢雪地里找乐子,不仅像小学生一样打雪球欺负佟丽娅,还挖了雪坑伪装成陷阱,有人掉下去就站在旁边大笑。

徐克最经典的一部武侠电影 徐克的电影的民族情怀以及武侠情结(7)

马青莲这个女人和座山雕的姨太太们

压寨夫人马青莲是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新加入的角色,座山雕身边并没有这样的女子。事实上真正的东北土匪很少拖家带口的,就算 有压寨夫人,她们也大多是身怀绝技的女土匪。由于山寨里没什么女人,土匪们除了自己撸,就是去逛逛园子找乐子。座山雕有一个三姨太叫“花蝴蝶”,真名王贵 茹,因为从前的丈夫被财主整到监狱里害死,就一怒之下带着兄弟们成为了土匪。历史上的花蝴蝶,于1947年11月在一家烧锅店,被年仅23岁、身怀3个月 身孕的剿匪战士李森击毙。

主创者说:为了演好马青莲这个角色,余男没少受苦。第一天进组,余男就开始试妆,琢磨着脸上到底多白,嘴唇到底多红,才能把这 个“祸害兄弟无数”的飚莽女人演好。徐克导演不停地画样本,余男也不停地试,终于将一个具有神秘魔力的青莲,呈现在大银幕上。余男的戏份都是在北京冬天的 夜晚拍摄的,当一群大老爷们穿着厚厚的大衣时,她却要穿着旗袍和丝袜,为了妖媚的气质,人工制造的冷风还要不停的吹向她。总之,这是一个很冷的马青莲,整 部片拍下来,马青莲已经成为了十万个马青莲(冷笑话)。

徐克最经典的一部武侠电影 徐克的电影的民族情怀以及武侠情结(8)

栾平的身世和生死之谜

栾平是原著《林海雪原》中一个核心反面人物,整部戏的丑角点,全在他身上。真实历史上的栾平,是一名奸险的伪满警察,在土匪之 间扮演着“联络官”的角色。在被203小分队抓捕之后,他还试图蒙混过关,只是没想到已有其他土匪供认,栾平赖皮无能,只得认罪。审讯完后,栾平就被枪毙 了,小说《林海雪原》里面杨子荣和栾平的那场智斗戏,实际上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大概是因为曲波认为,双方都是各自阵营中的佼佼者,希望有一场真正的决斗。 栾平戏份不多,但是惦记的人真不少,刘桦就曾经主动请缨,想演栾平一角。

主创者说:饰演栾平的杜奕衡对自己的这个反面角色十分满意,唯一有点“嫌弃”的就是妆太丑。他第一天定完妆之后收到通知,徐克 对他的造型不太满意,希望他再去试。于是第二天杜奕衡再次来到化妆间准备上妆,看到化妆台上有一张照片,问化妆师:“这演员谁啊?怎么那么丑还拍戏?”化 妆师悠悠地回答:“这是你啊。”杜奕衡瞬间无语。后来他的妆越来越丑,有朋友来探班,与杜奕衡面面相觑,愣是没认出他来,之后大大还嘲笑了他一番。

综合讲解

徐克是介于顽童与天才之间的人物,从他一连串古怪的外号中就可以看出这一

点:徐老怪、胡子、大侠、胖子、姑爷仔……徐克与西方的斯皮尔伯格有许多相象之

处,他们都有着同样惊人的创造力与想像力,并且都带有一种孩童似的顽皮,可以在

四十岁的时候为儿童拍片,也可以交叉着双腿坐在藤椅上接受记者采访。他们从不会

压抑自己,更不会压抑观众,所以他们本质都是浪漫的,都是不拘泥于形式的。但徐

克至今也无法拥有斯皮尔伯格的声誉,从客观上讲,语言障碍是一个关键因素,剩下

的似乎就是技术与资金。

a 从顽童到大师

时代永远向前进,但历史却允许人们向后看,徐克最辉煌的时代,是在香港蛰伏

的二十年间,他创造了从一个顽童到大师的神话。二十年风水轮流转,但如果有人问

起此间谁是香港最有代表性的导演,答案的前三位是:徐克、徐克、徐克。吴宇森拍

出了阳刚硬朗、荡气回肠的《英雄本色》,但不要忘了这片子的监制是徐克、程小东

的《倩女幽魂》缠绵悱恻、风格唯美,开辟了重要的日本市场,他的监制也是徐克。

许鞍华、严浩、谭家明这些新浪潮主将挑起了一场银色革命,但这其中的领头者和最

有影响最有票房号召力的人还是徐克。徐克,生于越南,就学于美国德克萨斯,成长

于香港,三种不同地域的文化冲突在这个顽童的头脑中不断的冲撞,递进,形成他对

文化对人生独特的认知,并把这种认知如实地反映到他后来几部重要的作品中,

(《唐人街的月亮》探讨中美差异,《英雄本色Ⅲ》反映中国人在越南的羁旅情

思)。

最初的徐克是一个只知道用元素来表达理念的顽童,从70年代末的《第一类型危

险》、《地狱无门》到80年代初的《新蜀山剑侠》,他习惯用一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元

素来满足自己和观众的猎奇心理,天才的锋芒总是时隐时现,直到认识了吴宇森,两

个天才碰撞出了夺目的火光,《英雄本色》开创了香港电影新纪元。但吴宇森的风格

唯美阴鸷,悲剧英雄狐独怀旧的心态始终笼罩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他创造的人物都

有一种古龙小说中特有的忧郁与悲怆,而他对人物善恶天性的描述更明显的受到西方

“表现”学说与存在主义的影响,这一点与徐克光明绚丽、气势喷薄的浪漫主义风格

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这对搭挡的分手虽令人扼腕但又在情理之中,分手后吴宇森

大江歌罢掉头西,后来终于以《变脸》中纯粹的唯美主义得到了西人的赞同,而徐克

在港内则终于号令天下,在相继导演了《鬼马智多星》、《我爱夜来香》等一系列媚

俗影片后,1990年徐克找到了感觉,洗练、清新、白描如中国山水画一样的《笑傲

江湖》成为香港电影经典,也让“金庸”这个最具本土文化意味的名字和徐克紧紧相

连,时至今日,谁会忘记黄沾、罗大佑那一嗓子粗豪的“沧海一声笑”呢?从《笑傲

江湖》开始,《东方不败》、《梁祝》、《青蛇》、《黄飞鸿》系列……

徐克开始挖掘出元素以外的东西:人文!他用旧瓶装新酒的形式,把古典风神与

现代人文精神融为一炉,开辟了一个新的片种:新武侠片,或者称为新古典文化片,

他本人则成了缔造这个新品种的当之无愧的大师。

b 出师不利的远征

当有一天徐克终于拥有了以往欠缺的资金与技术,并且消除了语言障碍的时候,

是在1996年以后,好莱坞伸出接纳的手,意味着徐克不会再有纯技术上的桎梏,这

时的徐克已经钵满盘丰威风八面,具备了最好的外在条件。但非常遗憾的是,他失败

了。至少我们这时看到的徐克,已不象从前的徐克,他的作品里缺少了灵动不羁的东

方豪情,随之而起的是俗不可耐的好莱坞模式,从《反击王》(又译《双重火力》)

到《迎头痛击》,徐克的两部西片的成绩远远不如他当年的好哥们儿吴宇森,甚至还

不如凭《重案组》一举成名的“小弟”黄志强。

谈及欧洲电影和美国电影的区别,徐克曾有精辟的论断。他说欧洲电影注重风

格。美国电影注重元素。而就创作意识来讲,徐克自己的电影其实是两者兼而有之,

谁能否认,徐克电影中的元素不是香港电影中最好看的东西,从《蝶变》里光怪迷离

的蝴蝶堡、《新蜀山剑侠》里绚丽辉煌如敦煌壁画般的天外飞仙,到《笑傲江湖》里

浓情泼墨丹青写间的沧海江湖,徐克总是艰难地利用有效的资金拍出最磅薄的动感,

他的每次起步都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而在元素之外。徐克电影最让人难忘并且令好

莱坞大导演科波拉都要刮目相看的东西,就是浓郁的个人风格,是那种东方人特有的

“泼墨大写意”的风格。英雄临风鹤立,渊亭岳峙,煮酒相逢,纵横捭阖,虽千万人

吾往不惧!中国古典文化的侠义精神被天马行空的元素剖析得淋漓尽致,这是徐克电

影中无法替代的特质。但这个特质在技术挂帅的好莱坞流行电影模式中被瓦解了,我

们发现好莱坞的徐克已经开始美国化,他的第一部西片《反击王》里已经只剩下了元

素,而这些元素其实也很不精彩,飞机大炮造不出“沧海一声笑”的境界,范达米和

罗德曼这对搭挡更是糟透了。尽管徐克一再努力试图把一些东方特质融入其中,例如

《反击王》结尾出现熊欣欣(一位长期在《黄飞鸿》系列中担任重要角色但名声不显

著的动作演员),让他用真功夫来对付范达米拙劣的空手道,《迎头痛击》里有非常

西化的中国人王敏德和“小龙女”李若彤,但好莱坞为他框定的模式是如此狭窄,为

他指派的男主角范达米又远不如周润发或李连杰,这位拳脚平庸的动作演员根本就无

法表达清楚徐克的特殊理念,(非常奇怪的是几乎所有香港导演在美开拍的第一部影

片都用此公挑大梁),与其说是范达米坏了一锅粥,还不如是徐克自己被异化了,他

放弃了操纵自如蒂固根深的东方情结,转而考虑如何迎合美国佬的口味,这种选择本

身就是一种失败。

c 好莱坞不是我的家?

在北京拍广告片“大禹治水”的徐克近日接受了记者采访,当谈及到陈凯歌、张

艺谋、王家卫等几位导演时,徐克很中庸地说都很好,因为他们在片中表达的东西都

很符合人性。与他们相比,徐克自己片中表达的东西又是怎样的呢?他没有对记者言

明,但窃以为用“人性”一词已难以尽述,不如说“神性”更为合适。事实证明徐克

多年来一直在挖掘中国人骨子里特有的“神性”,就象寻找一种早已丢失了图腾崇

拜,东方不败、黄飞鸿、青蛇法海,蜀山群侠,这些人半人半神,骨子里是神,形式

上是人,这是徐克对中国人传统文化中具有的巨大魔力的形象概括,是一种通俗化了

的文化反思。徐克本人也近乎半人半神,也常在自己的影片中神经兮兮的突然出现,

与当年的另一位世纪级大师希区柯克极其相似。在《新蜀山剑侠》里他是被洪金定一

脚踢开的老兵,《我爱夜来香》里是令美国人炸平广岛长崎的日本间谍,《双龙会》

中是与高志森、李惠民一起玩牌的看门人,徐克的“神”是一种顽童永远不灭的天

赋,是一种永远不会被成熟社会同化了的禀性,这样的人在好莱坞可否找得到?有,

那就是斯皮尔伯格,但如今的斯皮尔伯格已不是顽童,他开始深沉厚重,拍出了让人

感到压抑的《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思》,终于不再浪漫。其余的人则就相差

更远,科波拉善于写实并且早已老迈,昆廷·塔伦蒂诺感兴趣的只是变形的人,卡梅

隆永远是技术挂帅,奥立弗斯通老是讲那些让人高兴不起来的政治故事,好莱坞充满

的是各式各样的政治故事,唯独缺乏神性,洋溢着东方神性的魔幻天才徐克,又如何

能在好莱坞做到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呢?徐克,香港半岛一座高耸的山峰,面对异域他

乡屡屡飘来的白旗,你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

二十年后再看徐克

在内地,徐克监制的《新龙门客栈》似乎是电视台‘老片重映”的保留节目,每

回播放,收视率总是不错,观众百看不厌。在本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我策划的香港

电影回顾专题定为“香港电影新浪潮——二十年后的回顾”,亦将选映以徐克等人为

代表的香港新潮浪导演的早期作品。偏锋与主流、险怪与平稳,在艺术流派上似乎是

两种对立状态,但往往亦能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发展而汇成新流。徐克气质上属偏险

怪奇一路,却能出入于主流俗世,激起新浪,为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业创新潮流。

七十年代末涌起的新浪潮导演中,徐克在取材与风格上是最急激偏怪的一个。

《蝶变》(1979)的布景布局都有未来科幻味道,却发生在中国武林之中。封闭的

古堡出现新式西方武器,人物造型综合中国侠客、东洋忍者与西方枪手特色,甚至出

现穿牛仔布的侠客与全身盔甲的杀手,是当年流行于西方的重金属漫画作风,中国片

中从未曾有。《地狱无门》(1980)无明确的时空背景,以密探走入荒野食人村串

出一段匪夷所思、恐怖荒诞的故事,格局套自西方类型恐怖片,但又似影射历史上大

动乱时期中人心惶惶,互相猜忌、斗争、残害的情状,而投以极其冷酷的讽刺。《第

一类型危险》(1980)直写当年香港,却是以偏激的观点与手法寓写香港的政治闭

塞、社会矛盾以及普通人的被外来恶势力迫害感。全片弥漫愤怒、孤绝以及被推至顶

点级的爆炸性,是香港电影史上非常罕见的充满控诉、颠覆意识的影片。暴力的使用

具有特殊意义。这三部初期作品都弥漫着偏激、虚无的基调,在港片中是富于挑战与

创新的实验,但不为主流观众所接受。

徐克其后投身“新艺城”阵营,拍出《鬼马智多星》(1981)、《女皇密令》

(1984),遵循娱乐大制作,快密集,搬演奇观与搞笑动作、杂耍,不求内在意

义,但仍多少显露着他一向的黑色幽默与无政府主义特色,是他投身主流接受磨练的

习作。《新蜀山剑侠》(1983)作为个别作品而言是支离破碎的失败作,但对香港

电影工业和对徐克日后的发展而言,却是重要的标记。影片标志着香港向好莱坞新特

技认真取经的一次大规模尝试,也是徐克一伙日后建立自己的视觉特技大本营的起

步。《蜀山》未完成的志愿和未成功的作业在日后的《倩女幽魂》(程小东,

1987)一举完成。也由于获得新技术的支援,徐克的电影工作室才有能力开辟出诸

如《倩女幽魂》、《笑傲江湖》(胡金铨,1990)等视觉上高科技面貌的、七彩缤

纷的武侠片。

在主流中浸淫数年之后,徐克创立电影工作室,比较能全面控制产品的路线与质

素。而他的目光,亦自臆构的古代、未来与强烈不满的现世,转向较为可望而不可

即,却带有浓烈浪漫气息的近代:《上海之夜》(1984)的日本侵华时期,小市民

爱情悲喜剧,以及《刀马旦》(1986)的军阀割据时期,女性与男性斗争活剧。两

片虽属于不同类型,前者温馨、抒情;后者浓密变幻多端而动作激烈,但都有着动乱

的中国背景,亦有着强烈的怀旧怀乡气味,虽然那种缅怀倾向于对中国的迷惑与想像

多于记忆与重认(片中的上海与北京都是想像多于现实的)。毕竟这有助于冲和徐克

的偏激与虚无情绪。这是徐克迄此为止作品系列中,较多笔触写人情世故、男女间感

情的两部,多出一份温情而少了许多暴戾,作法亦较为稳实,是稳中求变之象。

徐克的电影工作室所拍制的影片并非部部成功,亦有相当低潮时期,但努力追溯

传统,以现代技巧加以变化、重组,不久给他闯出一条新路。《上海之夜》可以说是

卅年代上海名作《马路天使》(袁牧之,1937)的变奏,《刀马旦》则写京剧艺人

与军阀的纠缠,是徐克回头向传统学习、汲取营养的发端,亦是开始摆脱西方艺术的

虚无、急激而重认中国电影传统的开始。当然,这种重认并不是回归,而是重访,是

为日后的再出发作好准备。

由于自身的险怪与不羁,徐克自己独立拍制的影片往往太勇于冒险求新而走上偏

锋,反而他与人合作(他出主意与条件,由别人执行,或他作监制由别人导演)的影

片,更能开出新局面。《英雄本色》(吴宇森,1986)、《倩女幽魂》、《笑傲江

湖》正是如此,《英》片合吴宇森的激情与徐克的豪气,创出英雄片新激流;《倩》

片合程小东的动作设计和细腻抒情与徐克的奇诡多变和坚强的特技班底,开出柔刚并

济、宜古宜今的奇诡、浪漫、武打古装片新路。而《笑》片则是继承胡金铨《侠

女》、《忠烈图》、《迎春阁的风波》一路视觉造型的再发展。三片都各有所本,源

自传统,但亦更新传统。

往后的发展,亦可说是这一路源于传统、更新传统,或以现代电影技巧变化传统

题材的再开拓。《笑傲江湖》(1990)、《黄飞鸿》(徐克,1991)、《黄飞鸿

Ⅱ:男儿当自强》(徐克,1992)、《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程小东,

1992)、《新龙门客栈》(李惠民,1992),为武侠片再创主流。这些影片都并非

以风格独特完整、个性活现见胜,反而是旧与新、传统与超越互相冲击、渗透之作,

亦是多种个性与风格互相撞击的成果。徐克在此起的可能是总其成的作用。有评论认

为徐克作为监制个性太强,给予导演太多的干预与影响,但换一角度看,只有这样有

个性的监制,才可给予创作执行者以足够的能量冲击与技术的后援,才能总其成而开

出新路。

评价徐克

可能到目前为止,徐克自己导演或负责监制的作品,都未达艺术上的精纯地步,

很多时候仍不免过份突出技巧,亦往往流于芜杂,但他作为总其成的领导人功不可

没。八九十年代香港商业电影能不断更新面貌,徐克是最重要的推动者

徐克是最魔鬼的导演,拍戏环境的条件最糟糕,而且还很冷,所以也很辛苦,还要配合3D的拍摄效果,很多动作都要连贯地去做,在风、沙、水泥和撒玉米粉的情况下拍摄,真的很辛苦。若果再有机会去选,我还是会接拍徐克的电影,因为他做每样事情都很仔细。陈坤评

徐克的导演方式很不同,他很注重前期跟演员的沟通,等到拍戏的时候,他很少说话,会给演员很大的自由。但是他的不说话有时候会让人摸不透。徐克是一个思维跳跃很快的人,也会有自己的一些专用形容词,有时像小孩子,很可爱,也有自己的坚持和倔强,表达方式与其他人不同。李宇春评

徐克是非常明白我的,也是我最有默契的合作伙伴

《英雄本色》成功离不开徐克的帮助,当时是徐克在投资人面前支持自己拍摄《英雄本色》,很怀念当年的感情,所以想再拍类似于《英雄本色》的电影,不是续集,但是相同的类型

吴宇森评

徐克就是一个机器,不断榨取着演员最新鲜的特质。张雨绮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