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奇山游安徽(环滁皆山的千年绝唱)(1)

滁州西南琅琊山中的醉翁亭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醉翁亭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贬谪滁州,山僧智仙为他所建。欧阳修亲为命名,并撰写了《醉翁亭记》,成为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以“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开篇,简洁有力,为历代文章家所盛赞。

天下第一奇山游安徽(环滁皆山的千年绝唱)(2)

醉翁亭。王诗根/摄

然而,对滁州四周是否皆山,欧阳修死后不久,质疑之声连绵迭起,直至当代。《朱子语类》第一三九卷曰:“欧公文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原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这里虽是赞赏欧阳修善于修改文章,但也反映宋人对欧文“环滁皆山”至少存在两个疑问:环滁皆山吗?环滁有哪些山?朱熹在欧阳修逝世后58年出生,是今天能见到“环滁皆山”聚讼最早的一桩。

明朝郎瑛和清朝何绍基都著文说环滁只西南一面有山。

钱钟书《管锥编》引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欧阳子曰‘环滁皆山也’。余亲至二地,牛山乃一冈石小山,全无土木,恐当时亦难以养木;滁州四望无际,只西有琅琊。不知孟子、欧阳何以云然?”又引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八《王少鹤、白兰岩招集慈仁寺拜欧阳文忠公生日》第六首:“野鸟溪云共往还,《醉翁》一操落人间。如何陵谷多迁变,今日环滁竟少山。”

天下第一奇山游安徽(环滁皆山的千年绝唱)(3)

雨后琅琊山。叶传浩/摄

郎瑛与何绍基是明清两朝的著名学人。郎瑛为考证牛山之木和环滁是否皆山,不惜远途劳顿,亲到两地查看,结果看到的牛山乃一冈石小山,全无土木,恐在孟子时亦难以养木;而滁州四面并不皆山。何绍基在肯定环滁并不皆山的前提下,疑窦丛生:是欧阳修观察失误,还是岁月沧桑,陵谷多变,使宋时之山夷为平地?

天下第一奇山游安徽(环滁皆山的千年绝唱)(4)

经欧阳修亲自审定的山东费县苏唐卿纂书《醉翁亭记》碑拓本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纪实散文,交相使用“目验”和“兴到”两种手法:用“目验”来写实,用“兴到”来抒情,缺一不可。但所写滁州山川的基本事实必须真实,不可向壁虚构。历代对环滁是否皆山的争议,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意见:一是滁州仅西南有山,其余三面为平地,环滁皆山之说不妥;二是虽然滁州之山不能环滁,但作为诗文创作可以虚构。千年以来,环滁皆山的争议一直未停。20世纪80年代,又爆发了一次规模不小的聚讼。

1984年6月《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王俊坤《环滁皆山小议》,就欧阳修《醉翁亭记》首句“环滁皆山”发表议论。认为环滁并非皆山,欧阳修有观察失真、概括失当之谬。当时的媒体数量还较少,《中国青年报》发行500万份,是闻名全国的大报。编者在第一版把它列入“今日本报要目”,此事一时掀起不小的热议。

天下第一奇山游安徽(环滁皆山的千年绝唱)(5)

深秀湖。方纯/摄

因《醉翁亭记》为妇孺皆知的千古名篇,“环滁皆山也”是开篇名句,王文引起热烈反响。就当时环滁地理现状来看,滁州城唯有西南琅琊山,其他几面确实多是平地和起伏不到10米的岗丘。王文所言似不无道理,赞同附和者占压倒多数。不赞同者虽有,但为数居少。王文引起了中国著名作家、安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流先生的注意。江流先生著文引经据典,对王文进行了驳斥。

江文从《朱子语类》记载《醉翁亭记》原稿和修改稿谈起,原稿写滁州四面有哪些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为“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可惜,后来连欧阳修原稿中概括叙述的“凡数十字”都已见不到,难怪引起纷纭聚讼。江流先生特别强调,博学多才的欧阳修,治学态度十分严谨。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单就舆地知识来说,从书本知识到感性知识,他都颇为渊博。他早年参加进士考试一举成名,考试题就是《司空掌舆地之图赋》,曾被主考官晏殊称赞说:“今一场举子,唯他一个人识题!”他当滁州太守后,也并非仅是常到“西南诸峰”之间去流连,实际上是经常深入民间。江文还引述一个典故:滁州城东五里处有一菱溪,他就曾多次前去观察那里的石头,甚至引起群众的怀疑。他曾在诗中记述此事说:“溪边老翁生长见,凝我来视何殷勤。”欧阳修如此认真的“目验”观测,怎么能够连城南、城东和东北方向皆不见山也不顾,凭空诌出“环滁皆山”这一名句来呢?滁州属丘陵地带,所谓“山”实际是岗丘。滁州周围现有数十座山,没有一座超过海拔四百米的。此外,沧桑岁月磨平山峰,改观舆地,降低海拔,也是千年历史沿革的常态之一。

天下第一奇山游安徽(环滁皆山的千年绝唱)(6)

琅琊阁。齐庭功/摄

欧公的《醉翁亭记》既是目验的实录文字,也是兴到的情景交融散文。“环滁皆山”就是欧公对滁州城四周地形认真目验后的概括。

今天否定“环滁皆山”论者,很多不了解古人对山的概念理解与今不同。根据今天地理学的解释,其海拔要高于500米,或者从山脚到山顶的高度要超过600米才能称为山。可无论用500米还是600米的标准,滁州竟没有一座山了。因滁州最高山的北将军峰顶,才海拔399.4米,著名的琅琊山最高峰小丰山才海拔317米。按此标准,“环滁皆山也”当改为“环滁无山也”。如此,那么西南的琅琊山也化为乌有。这也不符合否定“环滁皆山”论者的初衷,他们毕竟还承认滁州只有西南一面有琅琊山。

其次,否定“环滁皆山”者,往往只是简单的“目验”,而对于滁州深厚的舆地沿革文明史缺乏了解。如明代郎瑛,为辩证“环滁皆山”,不惜从家乡杭州来滁实地考察,做学问的精神令人敬佩。但仅从地形上观察仍不得要领。在历史地理中,所记的名山并不只看高度。古代但凡从平地突出高耸的土石,很多被称之为“山”。江流先生列出了环滁有70座山,在文尾加了一个附录,所列环滁四周70座山名。

天下第一奇山游安徽(环滁皆山的千年绝唱)(7)

琅琊山。王诗根/摄

翻查清康熙《滁州志》,记载位于其时滁州(相当于今琅琊、南谯两区)周围的山有80座,位于古代滁州所辖的全椒县有43座、来安县有47座。这些山虽大多高度达不到今天称山的标准,但并不妨碍其为山。其中不乏为正史和方志记载。如滁城西南的琅琊山、州西的曲亭山、西北的清流关山、城北的永阳岭,西北的皇道山,东南的杨风堆,城南的蒋山、龙蟠山。龙蟠山为东西走向,在新世纪滁城扩建时已成为市区。滁城建设防洪工程,从龙蟠山西沿山向东开凿了5公里长的人工河道,以分流琅琊山山洪。人工河道已经建成龙蟠河公园。所述滁城四面这些近山,只有琅琊山、清流关山海拔高300米左右,其余仅高几十米。

滁州四周环绕如此众多的山,足以证实欧阳修观测无误,“环滁皆山也”是欧阳修认真目验后,将审美经验反复推敲而成的琅琊绝唱。

来源:滁州日报西涧周刊,作者:胡中友

天下第一奇山游安徽(环滁皆山的千年绝唱)(8)

天下第一奇山游安徽(环滁皆山的千年绝唱)(9)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初审:贲方舟,复审:刘永江,终审:张继

点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