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南京条约》1842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年代史?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旧民主主义革命年代史(近代史纲要笔记上)

旧民主主义革命年代史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鸦片战争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1842

3.其他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1.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社会矛盾

中华民族帝国主义人民大众封建主义

3.两大历史任务
  1.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4.中国社会阶级的变化(1)地主阶级(2)农民阶级(3)工人阶级的诞生

中国无产阶级的代表、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4)资产阶级的出现

官僚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 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2. 中国的封建势力称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
  4. 中国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5. 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
  6. 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三.反侵略斗争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3.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1)根本原因

中华民族进行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重要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制约

4.反侵略斗争的失败(1)根本原因

社会制度和腐败

(2)重要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

5.民族意识的觉醒(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学习世界知识

  1. 林则徐:近代世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
  2.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海国图志》
(2)早期的维新思想

不仅向西方学科技,还学政治,经济:郑观应:《盛世危言》

(3)甲午战争后,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1. 康有为在保国会的演说
  2. 严复:写《救亡决论》,喊出“救亡”的口号;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3. 《时局图》揭示中国面临瓜分
  4.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 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的建立及衰亡
  1. 金田起义1851
  2. 定都天京,正式宣告政权建立1853
  3. 军事全盛时期及天京事变1856
  4. 起义失败 1864
2.重要成果(1)《天朝田亩制度》

优点:“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为原则、确立的平均分配土地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缺点:仍是封闭的自然经济,具有空想的性质(没有商品交换、绝对平均),未能付诸实施

(2)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同样未能付诸实施

3.天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 中国旧时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 冲击力孔子儒家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 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4.局限性
  1.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 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不能制定正确的纲领、政策和斗争策略
  3. 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的原则
  4.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5.太平天国起义的主要结论
  1. 农民自身不能负担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洋务运动1.起因

19世纪60年代初,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军(太平天国等)

2.领导力量和主要人物

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指导思想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

4.具体的洋务事业
  1. 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民用工业)
  2. 建立新式海陆军(广东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 北洋水师)
  3. 创办军事学堂(工艺学堂,翻译学堂,军师学堂)
  4. 派遣留学生
5.运动的失败(1)失败的标志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2)失败的原因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质(指导思想封建、目的封建)
  2. 过分依赖西方列强
  3. 洋务企业管理腐朽
6.历史作用及地位
  1.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2. 促进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 开启中国近代教育
  4. 冲击”重本抑末“等错误的传统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领导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2.宣传活动
  1. 公车上书
  2. 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
  3. 严复翻译《天演论》
  4. 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5. 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
3.由此引发的论战

维新派vs守旧派(实质上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第一次交锋)

  1. 要不要变法
  2.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4.运动的重点

争取光绪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

5.百日维新
  1. 温和不彻底改革,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仍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2. 各项新政措施均被废除,仅保留了京师大学堂
6.运动的意义

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7.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客观原因)
  2. 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的软弱性(主观原因)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的破产

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政治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2.选冲活动
  1.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2. 邹容《革命军》
  3.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3.创立第一个革命团体

兴中会,1894,檀香山

4.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成立中国同盟会,1905,日本东京

5.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1. 民族主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没有反帝,反封不彻底”)
  2.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不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3.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没有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6.由此引发的论战:革命派vs改良派
  1.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双方论战观点)
  2.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领导力量

国内反对者

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是否学习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和思想

是否推翻清王朝

太平天国

农民阶级

封建统治者

洋务运动

封建统治者中的洋务派

封建统治者中的守旧派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封建统治者中的守旧派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封建统治者

三.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武昌起义

1911.10.10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态度: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2.中华民国的建立(1)中华民国的性质

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

  1.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政治体制(临时大总统、内阁、法院和参议院)
  3. 国民一律平等,享有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
  4. 以根本大法的性质废除了封建君主制,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3)《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局限性
  1. 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外债,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
  2. 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反而维护地主和封建官僚的资产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
  2.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 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 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1.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建立北洋军阀反动政权(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2.挽回共和的武装斗争
  1. 二次革命、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2.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2. 民族资产阶级的自身弱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坚强的领导力量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新文化运动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封建盲从;优先改造国民性,批判封建礼教,实行文学革命)

2.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阵地
  1. 最早开始于: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上海,1915
  2.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 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的条件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 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有效地改造中国社会
  2. 仅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不可能改造国民性
  3. 许多领导人物使用的还是资产阶级地批判手法
5.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 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2. 第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十月革命性质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3. 深刻揭露了一战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
  4. 把马克思主义明确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二.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北京学生运动

1919.05.04,火烧赵家楼(学生提出拒签巴黎和会,罢免曹汝霖,章宗祥)

3.上海工人运动

北洋政府答应学生条件,并拒签巴黎和约,实现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 是一次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5.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一大1921: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些

  1. 自从有了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 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 当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它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党的二大1922

制定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第一次国共合作
  1.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1924.01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基本一致)突出了反帝和独立,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
3.大革命的兴起及特点
  1. 五卅运动起点
  2. 以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为目标的东征及国民政府的建立
  3. 以推翻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北伐战争,1926.07开始
  4. 空前的群众运动(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
4.大革命的教训
  1. 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2. 无产阶级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满足农民土地要求,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 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4. 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的和组织上的建设、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5.大革命的意义
  1.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2. 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为后来开展土地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
  3.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艰难探索革命的新道路1.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八七会议

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中国革命开始从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兴起转折

  1. 彻底清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 确定了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3. 提出“整顿收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到新的道路”
  4. 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不同点在于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3)人民军队改编

1927年,人民军队首次实现“支部建在连上”制度是在三湾改编

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革命道路的确立过程
  1.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奠定了形成的基础
  2.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初步形成
  3.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正式确立
(2)革命道路的意义
  1. 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05)
  2. 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
  3. 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土地革命

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1. 中国共产党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肯定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力并不符合中国实际,如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
  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实施的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按人口平分土地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1.根据地建设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民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

2.党内的历次“左”倾错误
  1. 瞿秋白“左”倾盲动错误
  2.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3.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打击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势力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土地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在军事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3.“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

造成的损失最大

  1. 毛泽东正确主张被排斥
  2.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及长征的开始
  3. 遵义会议1935.01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及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由幼年走向成熟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及长征的胜利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日本逐步成为军国主义国家2.九一八事变1931、华北事变19353.卢沟桥事变1937及战略进攻阶段4.日本在战略相持阶段对汉奸政权的扶植5.日本侵华战争的失败二.抗日战争的经过1.局部抗战
  1. 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我党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名义1932年对日宣战
  2. 抗日义勇军:中共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
  3. 支援十九路军“一.二八”淞沪抗战
  4. 支持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5. 与发动福建事变的第十九路军合作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 中共“八一宣言”: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2. 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 瓦窑堡会议1935.12: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路线,批评了党内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系统解决党的政治路线的问题
  4. 中共中央放弃“抗日反蒋”的口号,改用“逼蒋抗日”的总方针
  5.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显示百年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结束了国共内战,基本实现国内和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6. 中共提出有条件的四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7. 国民党中央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及蒋介石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937.09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特点
  1. 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2. 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3. 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遇事协商
  4.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对待巩固势力(革命的两面政策):又团结斗争的政策,坚持有、有、有的原则
三.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 在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作用
  2. 在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成为主要抗日作战方式
  3. 游击战还未人民军队进行准备了
四.二战期间历次“国际巨头会议”1.开罗会议

1943,中美英,战后归还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

2.德黑兰会议

1943,美英苏,开辟第二战场,侵犯中国利益

3.雅尔塔会议

1945,美英苏,争取苏对日作战,远东利益分配(侵犯中国利益),建立联合国

4.波茨坦会议

1945,美英苏,战后处置德国和重建欧洲,《波茨坦会告》(中美英,确认《开罗宣言》)

五.延安整风运动(1941-1945)
  1.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
  2. 毛泽东《整顿我们的作风》1942
  3. 延安整风运动的重点是反对教条主义
  4. 延安整风的对象是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和党八股的文风
  5. 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其中教条主义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点
  6. 《实践论》、《矛盾论》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7. 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
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决定因素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2.关键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3.重要法宝

全民族抗战

4.世界方面

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1. 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
  2. 中共中央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3. 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推动并严格履行和平建国的政治协议
二.土地改革运动
  1. 1946年《五四指示》(将减租减息政策变为“耕者有其田”)
  2.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 配合解放战争,以学生运动为先导,工人罢工、教员罢教
  2. 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的反战政策违背了全国人民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国民党政府的专职独裁统治和贪污腐败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国统区的国民经济遭遇深刻危机
四.党的七届二中全会1.毛主席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

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2.主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的中心

五.第一届全国政协
  1. 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承担的。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2.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3.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节全体会议闭幕,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工作胜利完成中国的民主党派能够与我党建立和发展起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原因是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与中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纲领基本一致
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原因
  1. 有了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2.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时代
  3.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有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三件法宝

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