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连日来,奉贤2600多个党支部、290多名“双联双进”干部、53000多名党员在村居、企业、楼宇抗疫一线……他们披上“红马甲”,争做“先锋队”,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趟趟穿着件“红马甲”
他们有名字吗?68岁的陈莲芳见过一位,但她说:“不知道名字,只记得趟趟来,都是穿着件红马甲。”
最近,因防疫需要,许多市民“宅在家”。陈莲芳所在小区——奉贤区奉浦街道九华苑,居住了850多名老年人。“老年人一早一晚要下楼动动腿,定期还要剪头发,俺伲希望小区里厢可以解决呀。”这是陈莲芳的心愿,也是她第一次见“红马甲”时说的话。
没过几天,陈莲芳发现,从自家楼栋到最近的小区健身点间,铺了一条青石板小路,来回只需2分钟。不仅如此,其他楼栋也做了这样的设置,方便老人就近锻炼。看似省去的是“绕路”的不方便,实在拆掉的是老人内心的忧虑,“政府号召俺伲(我们)不要乱跑,所以下楼锻炼,当然是越近越好。对老年人来说,不仅是提供方便,还减少了风险。”陈莲芳说,这样一来,最大限度满足了需求,“很开心,好想知道谁做的,想当面感谢他。”
90岁的姚永福,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长期和老伴儿王洪英两人居住。他说,他俩遇到的大难事就是理发,“我这个腿走不动,她眼睛又不太好。往常理发我们不出门的,自己随便剪一剪,应付应付。”
“是不是其他人也这样?”姚永福对理发的“习以为常”,引起“红马甲”的重视,并扩大走访区域、倾听更多心声。“常态化疫情防控,不能忘了热心为您服务。”随即,“红马甲”们以奉浦五居党群服务站为阵地,发挥民政力量,动员市场资源,推出了“双月爱心理发”服务,即由就近一家爱心理发店为90周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到店或上门理发服务,理发所需费用由民政协调托底。如今,在奉浦街道九华苑,受益老人达200多人。
王洪英已享受过这个服务:“比我自己剪得好多了,整个人看上去精神了不少。”姚永福则开玩笑说:“居委干部说他们是‘双联双进’干部。可我看来,都是一群娃娃,但还不一般,虽然年轻,办事却好着呢。”
“红马甲”足迹遍布全区
金汇镇,区内重点网格化、切块式核酸筛查区域,也有一群“红马甲”,主动上阵,倾力付出。在齐贤学校的临时核酸检测点,10名教师主动穿上“红马甲”,投入到现场的工作中。短短一个多小时,服务的检测人数就达到1200人。
“红马甲”所守护的,不仅仅是乡亲们,还有“新奉贤人”。在海湾旅游区,这里的28名“叮咚买菜”骑手也有困难,“有的小区需要我们提供48小时的核酸检测证明,不知道去哪里可以就近做,长期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安徽小伙陈华庚坦言。骑手的心愿,“红马甲”来完成。就在前几天,海湾旅游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专门为骑手开设了核酸检测绿色的通道,为骑手们免费提供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I跑贤城”党建服务联盟还由点及面,协调了所有区内的免费核酸检测点,就近就便为全区4000多名骑手提供服务。
乡村也有“红马甲”的身影。在西渡街道五宅村,有一支特殊的“红马甲”队伍,他们由村民组长、老党员、老同志组成,平均年龄都在65岁左右。老党员褚玉欢,每次村里需要志愿者,他从未缺席。还有一名老党员,平日都不敢走夜路,但听说村里有确诊病例,她二话不说就出门报名了志愿者。工作期间,连村里准备的客饭也不吃一盒,说“留给需要的同志”。村干部沈波告诉记者:“作为村干部,我们都很感动。”
“马甲红”照亮“志愿红”
党员走在群众前面,群众紧紧跟着党员。
一名京东快递小哥,他的工作地点在奉贤区庄行镇东风村,平时往村里跑得勤。村里的村民他都熟悉,村里的情况他也了解。在这样特殊的时期,他主动跑到村委会,参加东风村核酸检测点的志愿工作。
金海街道住着200多名外国人。网格化、切块式核酸筛查中,语言带来了障碍。擅长英语的市民小杜,主动披上“红马甲”,承担起外国人士核酸检测的工作,并通过社交软件将核酸报告发送给他们。
金汇镇百曲村,居委干部褚晓霜的手机总是不停响起。“还需要志愿者吗?我可以。”“我也可以。”“我下了班可以来的。”村民们不时发来“抗疫微信”,让她眼睛发酸,“真的没想到,村民们那么热情。”
目前,奉贤区区级机关干部增援村居一线累计已达4300余人次,在职党员参与疫情防控111500余人次。同时,组建了街镇层面青年突击队共1040人;组建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组建的青年突击队共2000人,近千家“两新”组织、5000余名“两新”党员参与一线防疫。
“不是不怕,我是党员必须上!”“家里也有孩子,也有老人,可我心里还有老百姓啊……”“我很想我的亲人,所以更要努力守住现在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更早的回家。”……挺身而出的人们用行动解释了“先锋队”新内涵,走出一条基层党建新路。
栏目主编:黄勇娣 文字编辑:胡幸阳 题图来源:奉贤区
来源:作者:胡幸阳 孙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