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解析力

解析力直观的说就是声音的清晰度和细节信息量的表现能力,接触过电脑知识的都知道,屏幕有分辨率一说,如“1280x800”和“1440x900”,这个指标关系到画面的清晰度问题,在摄影领域我们用像素总量来概括这个指标,比如700万和1300万的相机;对于音频器材来说也有类似的说法,我们管它叫解析力或解析度。

发烧音响怎么入门(发烧音响术语解析)(1)

声音解析力好通常表示器材重放失真很小,瞬态响应好,频带宽且均匀,中音有力度, 高音靓而不刺,低音厚而不混,层次感较好。但在眼下并无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只能靠人耳来进行主观评测。

声音力度

力度,指曲谱或音乐表演中音的强度,或音的强弱程度。演奏中力度的控制,要同音乐的内容统一起来,心中有情,自己有所感动,才能发现最美的声音,才能通过力度的变化来表现演奏者对作品的艺术理解和体验。声音有力度通常表示器材重放声较为柔和是对重放声的中、低频而言,中、低频需要有一定的力度,听起来有一定的弹性。

声音丰满度

丰满度是指声音的圆润感和厚度感,丰满的声音给人以余音绕梁、宏亮有力的感觉。与“丰满度”相对应的物理参量是“混响时间”因此“丰满度”又称“混响感”,混响过程的时间结构特点能形成对音质特色的各种印象。一般来说,混响时间长的声音感觉到的丰满程度就高一点,反之丰满程度就差一些。

发烧音响怎么入门(发烧音响术语解析)(2)

声音丰满通常表现为:器材重放声的高、中、低音的比例适当,听起来有一定的活跃度,使听音者好似在演奏现场直接聆听乐队在演奏一样,不干不噪,听感亲切、自然。

声音有层次:器材的重放声能够反映出一个乐队的整体感,使听者体会出哪些部分是高音区、哪些部分是低音区,并能够判断出某个乐器的位置,产生一定的动态范围。

声音发刺:重放声的高频成分较多,听感声音毛粗。产生原因:高频提升过多、失真较大、放大器过载、音箱分频设计不合理。

声音混浊:中、低频的混响时间过长,中、高频声音明亮度较差。产生原因:低 10 频提升过多、放大器存在谐振和互调失真、器材的瞬态响应较差。

发烧音响怎么入门(发烧音响术语解析)(3)

声音有水份:中高频混响足量,频响宽且均匀,声音出得来,有一定的响度和亮度。失真小,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合适。在听觉上感到不干、圆润、有水份。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发干,干涩。

声音柔软:低频段频响展宽,低频、中低频也出得来,高频段无峰值且高频段下降。混响适当,失真小,阻尼好,在听觉上感到柔软舒适。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硬。

声音明亮: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频、中频成份适度,高频段量感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和谐音上较慢的衰变过程,混响适当,失真小,瞬态响应好,听感明朗、活跃。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糊,灰暗。

发烧音响怎么入门(发烧音响术语解析)(4)

声音厚:低频及中低频量感强,特别是200~500Hz声音出得来,高频成份够,声能平均能级较高,混响合适,失真小,声音厚实、有力。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单薄。

声音清晰(清澈): 频响宽且均匀,整个频带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小,混响适度,瞬态响应好,中低频段适度,高频段没有噪声和失真,并能出得来。语言可 11 懂性高,乐队层次分明,声音有清澈见底之感。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模糊,浑沌。

声音结实:中低频段声能平均能级较大,高频及中高频不缺,直达声比例较大,混响声适量,响度高,失真小,声音厚实、明亮。 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空。

发烧音响怎么入门(发烧音响术语解析)(5)

声音脆:中高频及高频成份过多,低频成份不足,整个频带频响不均匀,失真较大,声音单薄、不厚实。

声音发尖:低频量感不足,中高频段(2kHz~6kHz)提升过多,频响分布不均匀,失真大,在听觉上感到刺耳。

声音发闷:低频量感过强,特别是在150Hz左右,且低频段失真较大,瞬态响应不好,高频和中高频成份欠缺,在3kHz~4kHz以上严重衰减,高频混响不足。

声音发飘:声能平均能级较小,响度低,缺少中音,直达声不够,间接声过多, 12 造成声音焦点不实,声像发虚且飘动。

发烧音响怎么入门(发烧音响术语解析)(6)

声音发破(劈):声能密度太大,严重的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以及过载削顶失真都会产生破的感觉,严重的还会伴有“噗噗”的杂声。

声音发哄:低频中频某段夸张,有共振,频响不均匀,混响太长,例如混响使用不当,就会有一种哄哄的“浴室效应”,在300Hz提升过多也会产生哄的感觉,影响清晰度。

铜皮声(或称金属声):中高频某段突出或在谐振峰,频响不均匀,失真大,欠阴尼,瞬态响应不好。质量不好的动圈传声器或高音扬声器,在听觉上常常会感到音质硬,且伴有一种铜皮声,俗称为金属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