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变成新空间(新老建筑居民文化相融共生)(1)

火烧营村的荷塘旁边,就是白墙黛瓦的荷府民宿。

夏日,火烧营村荷塘蛙鸣,飞鸟啁啾。临近中午,王松平老人手拎饭盒,掀开老年食堂的门帘。

“今儿吃啥啊?”“哟,正念叨您呢!”刚进门,王松平就和打饭的姑娘聊起来,感觉亲如一家。菜花炒五花肉、凉拌黄瓜荤素搭配,小米粥煮得软烂,大馒头、米饭蒸得雪白,都对老年人的口味。快速打完饭,王松平捧着饭奔家去了。而这一顿饭,才花了两块钱。

城里常见的老年食堂开到了小山村,还物美价廉,怎么回事儿?这一切都要从“共生”说起。

火烧营村位于延庆区康庄镇西北部,距离世园公园仅5公里,村子不大,0.58平方公里,104户。2019年,趁着世园会的东风,村里引进了精品民宿——荷府,这座山野小村探索起了“共生社区”。

流转村民闲置房屋,翻建成白墙黛瓦的民宿小院,荷府热热闹闹迎客了。村里老人多,民宿20多位员工吃饭没地儿,民宿主袁野和村委会一合计,开办起老年餐桌:由村委会免费提供场地,荷府员工做大厨,民宿农庄直供食材,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一顿饭只需掏2块钱。“疫情期间不堂食,但还能吃到方便实惠的热乎饭,舒坦!”王松平老人赞道。3年来,老年餐桌运营顺利,荷府员工住在村委会宿舍,与村里人处得像自家人一样。

“现代的民宿院和老村子建筑共存,村里的资源和外来力量聚合起来,我们村和民宿的‘共生’就这样一点点开始了。”火烧营村党支部书记王桥海回忆。

吸引精品民宿落户,火烧营村靠的是别具一格的天然美。“2017年第一次来村里,我就被小村的‘氛围感’吸引了,红砖、灰瓦、绿树、鸟语,特别是小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设计师出身的袁野,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倚栏观荷”的诗意生活场景,“荷府”之名也由此而来。

在村里越久,“共生”越深。袁野和同事们相继为乡情村史陈列室、荷塘景观提升、村域立面提升和绿化改造等免费出设计方案,与镇、村两级一起调查研究,推动一个个惠民项目落地。乡情村史陈列室里,收藏了村里数十件老物件,为村庄留下文化记忆;村口立起了“火烧营村”的大石头标识,破旧墙变身漂亮的文化墙,松、柳、月季等绿树繁花环绕。

最有名气的当数景观提升后的荷塘,夏天可在新建的亭子、栈道边赏荷,冬天荷府民宿请来浇冰师,荷塘变身1500平方米的天然大冰场,远近村民、四方游客纵情驰骋。逢年过节,一拨拨游客来到村里,除了吃住玩,还与村里的孩子们交朋友,一起放花灯、写生、拍艺术照,尽享山野之乐。

民宿主也享受到了这片肥沃的土地、朴实的乡民们带来的馈赠。距离荷府1公里,袁野和村里合作建起了120亩的共享农庄。一栋栋整齐的塑料大棚里,生菜、小白菜、鱼腥草等几十种蔬菜瓜果生机盎然。疫情之下,50岁的王春英和乡亲们正忙着打包,将蔬菜包通过冷链物流直送农庄客户家。顶花带刺的黄瓜、鲜红滚圆的西红柿、嫩绿饱满的穿心莲、散发着清香味儿的茼蒿……个顶个的水灵。“疫情前游客多,都来园子里自己摘,现在我们打包寄也一样,都是咱农家菜,健康有机。”曾经在外打零工的农妇王春英成了农庄的小组长,“干的还是庄稼地里的活儿,挣的钱也不少,知足!”像王春英一样,10余位火烧营和周边村庄村民在共享农庄就了业。

“尊重村民意愿、乡村肌理,引入新的民宿业态、现代生活方式,实现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等一系列共生,这是荷府和火烧营建设‘共生社区’的重要思路。”袁野认为,民宿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在村庄投资,而是要跟当地村民共同成长、生活,形成一个共生、共振、共荣的社区,不断将民宿和乡村推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共生”还在走向深入。眼下,在荷府2号院,乡村艺术馆正在建设中,袁野畅想着未来这里将是一个集乡村文化、咖啡、花店、书店、轻食等为一体的乡村疗愈空间,村民、游客都能找到归属感。与火烧营村一样,延庆区已在八达岭镇石峡村和岔道村、四海镇大吉祥村、张山营镇后黑龙庙村、刘斌堡乡姚官岭村等6个民宿特色村培育“共生社区”,为更多村庄发展赋能。村子变美了,村民获得感强了,城里人在这里看山望水忆乡愁,“共生”画卷将如夏日荷花一样绚烂。

记者手记

构建乡村发展共同体

共营老年餐桌、共同提升环境、共谋村庄发展……在“共生”中,人与环境、村民与游客、村集体与企业集结成紧密的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火烧营村的发展活力不断被激发。

在荷府民宿和共享农庄等带动下,火烧营村村集体每年增收4.5万元,村合作社增收26万元。不光钱袋子鼓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面貌也在潜移默化地提升。乡情村史陈列室、益民书屋、数字放映厅、文化站、乡村艺术馆……文化设施比城里有的社区还丰富,在村居住农户85%以上争创“文明户”。

北京是大城市、大郊区,作为民俗旅游大区的延庆,是一个多元融合的聚集地,这为培养“共生社区”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在“共生”中,村集体、合作社、村民、企业等如同一滴滴不同颜色的墨水,不断靠近乃至相融,最终绽放出独一无二的色彩。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共生社区”或许能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李瑶

流程编辑:郭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