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羊毛坐垫(34羊毛坐垫第一村)(1)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丁丰林 文 吴国强 摄影

刚刚过去的这个“双十一”,李永强通过自己的网上店铺,卖出去将近200套汽车坐垫。现在的他对这个销量还感到满意,但如果放在三年前,在他所在的村子里,一天卖出去200套的业绩实在不值一提。

李永强是武陟县圪垱店乡圪垱店村人。在2014年以前,圪垱店是一个叫响全国的名字,全国80%以上的羊毛汽车坐垫都产自这个村子,那时候村民只用坐在家里等,每天的订单就源源不断。但2014年后,曾经红火的羊毛坐垫产业陷入困境,村里的工厂几乎全关停,多数村民都“停产失业”。

实际上,从1980年代开始,圪垱店的羊毛产业就多次面临过困境,每一次村民都能设法化解。在这一次的困境到来后,圪垱店人已经在做破局的尝试。

真正的羊毛坐垫(34羊毛坐垫第一村)(2)

曾因羊毛而富,又因羊毛而困

三年前的圪垱店村,情形和现在完全不同。

“那时候,每年从5、6月份开始一直到年底,村里到处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客商,主街两边家家户户的门面房上,挂的都是羊毛汽车坐垫的招牌,可以说每一家店里都挤满了人。”圪垱店村的村主任李合光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11月5日,记者来到圪垱店村时,街道上是一片冷清,见不到一名订货的客商,临街的不少门店虽然还挂着羊毛坐垫的牌子,但店里已经转做了百货商店和小吃店等。村民曹女士家在2014年之前,一直从事羊毛坐垫的加工,一年也卖出去几千套,现在尽管门口还挂着褪色的招牌,但家里的货架早已空了,爱人也转行外出务工。

李合光介绍说,圪垱店村有居民两千多户,一万多人。在最红火的时候,全村有一多半家庭都从事羊毛坐垫的加工,而且村民们都有品牌意识,每一家都有自己注册的品牌,有些品牌像九牧羊、温舒等,都发展成了叫响全国的大牌子。在最高峰时,全国80%以上的羊毛坐垫都是这里生产的。每年的6月份,郑州会举办羊毛汽车坐垫的展会,届时全国各地的客商都会来圪垱店村下订单,村民们根本不用出去跑销售,只要在家里等着,业务就源源不断。

“那些年,普通家户每年挣个四五十万,都是正常的。陷入困境是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主要有两个原因。”圪垱店村党支部第一副书记孔有恩介绍说,第一个原因,是羊毛的加工环节,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圪垱店村长期从事这一行业,村民在迅速致富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破坏的代价。另一个原因就是羊毛坐垫市场需求量的大幅下滑。“羊毛汽车坐垫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暖效果好,但随着汽车技术的革新,汽车座椅电加热的功能已经很普及,羊毛坐垫不时兴了,市场上现在对四季坐垫的需求成为主流。”孔有恩说,在这两个原因的作用下,客商也不来了,订单越来越少,村里的工厂几乎全部关停,多数村民都“停产失业”了。

真正的羊毛坐垫(34羊毛坐垫第一村)(3)

产品转型,靠拢电商,圪垱店村主动蜕变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遇到危机了,过去这三十多年,我们已经遇到过好几次了。”孔有恩向记者介绍说,圪垱店村的羊毛产业兴起于1980年代,最早是从做皮衣开始的。“那时候皮衣最时兴,村里的人都从事老羊皮皮衣的加工生产,进入1990年代以后,皮衣不时兴了,生产的皮衣卖不出去,不少企业都积压了存货,面临倒闭。但是大家很快注意到,沙发家具在那时候开始走红了,全村上下立即转入到羊毛沙发坐垫的生产中。”

一次产品转型,让圪垱店化解了第一次危机。到了2000年前后,沙发坐垫也逐渐被淘汰了,圪垱店村再一次进行了产品转型。“汽车越来越普及,大家马上开始生产羊毛汽车坐垫,等于说又一次化解了危机。”孔有恩说,在他看来,圪垱店村人的骨子里有着“与时俱进”的“基因”,在这一次的困境来临后,圪垱店人很快就开始尝试化解。

今年只有30岁出头的李哲,他的父亲是圪垱店村第一代羊毛产业开拓者,享誉市场的“九牧羊”的牌子,就是他们家的。现在李哲已经逐步接手家里工厂的经营,从去年开始,他就将工厂的重心转到了汽车四季坐垫的生产上。“四季坐垫的生产,是用涤纶丝作原料,不使用羊毛,这就解决了羊毛坐垫加工带来的污染问题。”李哲说,虽然已经开始转向,但因为没有江浙地区起步早,市场开拓难度大,现在一年的销量才只有两三千套,不过销量的整体趋势是在一直上升的。

“我们也制定了一些思路,一个是指导村民再次转向,从单一的汽车羊毛坐垫生产,转向整套的汽车装饰用品生产,跟着市场的风向走,同时对一些小工厂进行资源整合。再一个就是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积极向互联网销售靠拢。”李合光说,近两年来,曾经挤破门槛的批发商不往这儿来了,以前等人上门的日子也没有了,一些活络的村民都转变了意识,主动走出去,特别是借助互联网来拓展销售渠道。

真正的羊毛坐垫(34羊毛坐垫第一村)(4)

李永强是1986年人,在村里是小字辈,但他却是圪垱店村的“电商第一人”。早在2011年,村里人还都坐在家里等客商时,李永强就建起了自己的网上店铺。

那一年,李永强刚从学校毕业,也想从事羊毛坐垫生意,但是他却“连门都进不去”。“最开始我也想走批发的路子,但是市场上做这一行的,都有长期合作的品牌,新品牌很难被接受,我跑了很多市场,根本打不开销路。”李永强说,他其实是在无奈之下,才转向了网络渠道,在几家电商平台上建起了网上商铺,他自己也不生产,而是把村里别人家工厂的产品在商铺里展示,如果有人要买,他就去相应的工厂下订单生产,然后通过物流发货。

几年下来,李永强通过网上店铺,不光在国内建起了销售渠道,还常把坐垫销往国外去。再后来,传统的批发渠道遭遇了大幅下滑,但李永强在网络上的销量还在一直往上走。从去年开始,村里有好几户家庭也开始建起网上店铺销售了。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当天,李永强在自己的网上店铺里开展了一个“买十送一”的活动,一天的预销量有将近200套,比平时翻了好几倍,

通过接李永强的订单生产,曹可伽也踏进了互联网销售的门槛。也是80后的曹可伽,从2015年开始从父亲的手里接下了家里工厂的经营,一边生产四季坐垫,一边消化羊毛坐垫的库存。一年下来,销量能达到两三万套,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互联网销售的。虽然在父亲的眼里,还是认为网上开店铺没有参加展会来得实在,但是作为80后的他坚持认为:“将来肯定是互联网销售更火,因为这是大的趋势。”

来源:大河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