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7 17:01·养猪业
当前高产母猪产仔数已经较为理想,种猪育种目标正在从产仔数转移到5天活仔上。生产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初乳和产奶量。
在过去的10年里,母猪的高产率显著增加,总产奶量也随之增加。但是,从每头仔猪可获得的奶水来看,随着产仔数的增加,这一数量正在下降。同时,我们发现了更多的低初生重和弱仔。缺乏初乳和奶水摄入量低会导致仔猪的存活和生长受到影响。高产母猪从出生到断奶之间的死亡率可能高达产活仔的20%。初乳摄入会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一项研究表明,仅摄入少于300克初乳的仔猪在42天时体重比同龄仔猪轻2公斤。为了实现更可持续的生产和改善仔猪健康,我们的重点不再是要更多的活仔,还要确保这些仔猪的存活和生长。奶水质量是此关键。
产奶量高的要素母猪对产奶的要求很高。根据每天产奶量在6到13公斤之间计算,一头高产母猪每年产奶量约为其体重的3倍。为了实现高产奶量,母猪靠2个方面:采食量和动用体脂储备。母猪的多产性也会影响产奶量。CCPA研究中心的一个重要数据库用于对窝均日增重差异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图1)。这些因素包括饲料和营养素摄入量、身体状况和产仔数。
超过三分之一的平均日增重变化是无法解释的,至少是考虑到的因素。对于胎次为四胎或四胎以上的母猪,几乎一半的产奶量变异来源无法解释。
这项研究强调了身体储备的不同,对于母猪来说,背膘、背最长肌的转化更容易,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变异是由这一点解释的,尽管对于胎次超过四胎的母猪来说,背膘、被最长肌的转化下降到十分之一。对于后者来说动员的主要是肌肉,这种分解代谢对母猪的寿命有不利影响。
还研究了哺乳期。似乎在产仔后的第一周,营养和产仔因素本身并不影响仔猪体重的增加。
另一项已发表的研究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产奶量背后的解释因素随着泌乳阶段而变化,其中第一周是最关键的。还有哪些参数可能是这种变化的原因?发现这些养猪业可以找到新的杠杆来改善母猪泌乳力,从而提高新生仔猪的存活和生长。
炎症,无形的敌人CCPA方法是通过体外试验结果和规模猪场取样来研究母猪产仔前后的生理学。在研究的因素中,乳腺炎症是相关指标之一。母猪在产仔和哺乳期间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已得到充分证实。炎症是一种典型的生理现象,有助于消除局部感染,促进黄体溶解和子宫复旧。当这种炎症达到临界水平时,问题就出现了。
CCPA的研究表明,炎症在规模猪场中很普遍,一半的受试动物都有中度或高度的这种应激(图2)。这个标准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的猪场。高繁殖基因母猪的炎症状态较高。
最关键的时期是围产期,分娩后3天结合珠蛋白水平达到峰值。这一阶段非常关键,出生时的身体创伤、感染、消化系统或子宫系统中的细菌毒素以及营养不良会导致过氧化氢的形成和炎症。血清淀粉样蛋白A(一种炎症标志物)的高血浆浓度与一窝平均日增重呈负相关。
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泌乳障碍母猪的促炎细胞因子IL-8水平在泌乳期间升高,而健康母猪的水平保持稳定。急性炎症状态通过影响乳腺发育和乳腺细胞生成影响产奶量。这种情况是导致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点是分娩后第一天的初乳和牛奶产量不足。
CCPA结果强调,血液中高浓度结合珠蛋白和肌肉细胞溶解的母猪死亡率更高。
黄芩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家畜饲料中,大量研究证明了这种分子的抗氧化和抗炎特性。CCPA集团的研发部门选择了贝加尔素,一种从黄芩中提取的黄酮类植物提取物,该研究表明,在泌乳高峰期从母猪身上收集的乳腺上皮细胞在添加到低浓度黄芩链球菌培养基中时具有刺激增殖的作用。通过母猪的一般状态和产仔后直肠温度的降低,也观察到并证实了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表1——基于黄芩的CCPA溶液的试验结果。
试验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种猪来源 |
长大回交长白 |
丹育 |
长大回交长白 |
长大回交长白 |
托配合*丹育 |
托佩克 |
丹育 |
丹育 |
断奶日龄 |
21 |
23 |
28 |
21 |
21 |
26 |
21 |
21 |
断奶 |
= |
0.7 |
= |
= |
0.29 |
= |
1.07 |
= |
断奶重 |
300g |
= |
500g |
150g |
180g |
241g |
= |
280g |
窝重 |
6% |
3% |
6% |
3.70% |
3% |
4% |
8% |
5% |
最近与美国堪萨斯大学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类黄酮可以提高母猪奶水产量。添加黄芩对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活力和抗氧化反应有积极影响。在具有不同基因的实验场和规模猪场中测试了黄芩链球菌的效率。从产仔前5天到断奶期间,在饲料中分布的植物提取物始终能够提高断奶率3–8%,标准品系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更高。
可根据要求提供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