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论非公有制经济,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邓小平论非公有制经济?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邓小平论非公有制经济(邓小平论非公有制经济)

邓小平论非公有制经济

邓小平论非公有制经济

仁立墨人(原创 写于2004年《领导决策参考》2004年16期)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小平同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理论是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小平同志论非公有制经济,必须与小平同志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必须与小平理论体系结合起来。

一、小平同志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思想

(一)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经济建设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四)判断经济建设成败,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提出了以社会生产力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标准;

(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六)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成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七)经济建设要分三步走,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八)要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允许多种所有制成份存在;

(九)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的、合法的劳动先富起来,不搞平均主义;

(十)经济建设要坚持对外开放。

二、邓小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富民论

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这席话是小平同志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摆脱贫穷、强国富民的致富宣言。他指出了富民的根本途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强国富民的最前提条件,也是确立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条件。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富裕,制度要巩固,最根本的途径和条件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致富的性质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富民政策的总体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也是落脚点。

三、邓小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主要经济思想

1、强国富民思想

小平同志始终把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的改善联系在一起,认为国强是民富的前提,而民富则是国强的归宿。三个有利于就是真实的写照。

2、勤劳致富思想

他多次强调指出:“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勤劳致富是正当的”。“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大家要考虑”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

3、科技致富思想

1985年3月,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高兴地说:“现在山沟里农民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他们未必读过我的讲话。他们从亲自的实践中,懂得了科学技术能够将生产发展起来

,将生活富裕起来。农民把科技人员看成是推动自己摆脱贫困的亲兄弟,称他们是财神爷。‘财神爷’这个词不是我的用语,是农民的发明”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7页) 科技致富的“亲兄弟”和“财神爷”是小平同志对科技致富的最形象的说明。

4、依法致富思想

小平非常重视法制建设,他早就预感到市场经济的特性和可能出现的种种现象,依法致富自然而然地成为他的重要思想之一。

5、共同富裕思想

这是小平同志富民思想的落脚点。1986年他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就明确指出:“我们讲的致富是社会主义的致富,即全民共同致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2页) 他的共同致富包括相互依存的三个方面和环节:第一,“先富”和“共富”的条件,即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富裕起来,然后,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帮助带动贫穷落后的地区和个人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全民的共同富裕。部分先富是共同致富的必经之路,共同致富则是部分先富的必然结果;第二,鼓励勤劳致富必须防止两极分化;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这一思想的归宿。但这是一个极为长期和极为艰巨的任务。

(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邓小平关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思想的不可缺少的科学内涵

一个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这是小平同志设计我国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的根本原则。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时,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了要以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鼓励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在这一点上小平同志的思想有三点很明确:一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应持积极态度;二是为发展中的非公有制经济要科学的定位;三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有正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关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理论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在中华大地开始发展起来。1982年,是否承认“雇工大户”,是否肯定其合法地位,党内外看法有比较大的分歧,但私营企业的出现已不能回避了,这时候经邓小平同志提出,并经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对私营企业采取“看一看”的方针。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对超过上述规定(即:一二个帮工,三、五个学徒的规定)雇请较多帮工的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宜急于取缔,而应因势利导,使其向合作经济发展。经过几年的观察、研究之后,中央对私营经济逐渐加以肯定,中央1987年5号文件一方面去掉了以前的雇工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明确提出:“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的16字方针,但当时党的纲领文件和宪法还没有承认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公开明确地承认私营经济合法存在与发展,并提出党对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是鼓励、保护、引导、坚督和管理。不久,根据党的十三大的建议,1988年召开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改方式,进一步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这与小平同志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1992年春天之后,中国私营经济迅猛发展,与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有着直接的关系。南方谈话不仅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还极其重要的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科学论断,这就为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扫除了理论上和总体上的障碍,十四大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还对私营经济又作了进一步说明。

(四)发展外资经济是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小平同志关于非公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的国家怎样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小平同志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利用外资就是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重大举措之一。他说:“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大的政策,我认为应该坚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98页) 他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要实现三步走,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他高度告诫人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不改革开放就没有出路。对外开放一开始,小平同志就提出:“吸收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甚至包括外国在中国建厂,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补充。”(《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51页) 此后他一再肯定吸收外国资金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积极作用,认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而今天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补充。他对利用外资的利弊得失作了深入分析和全面权衡,断定利用外资加速发展的积极效果要远远超过可能带来的负作用。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重温小平同志关于非公经济的论述,对于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26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03年底,我国个体工商户达到2353万户,从业人员4636万人,注册资金为4187亿元,比改革开放初的1981年分别增长了11.8倍、19.4倍、836.4倍;私营企业达300万户,从业人员4088万人,注册资本为3.5万亿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了32.3倍、24倍、415倍。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5277个,合同外资金额9431.3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14.71亿美元。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70%以上,投资占全社会投资已超过50%,并已成为国家税收、对外贸易的生力军。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快、变化之大, 主要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富民政策,得益于国家在宪法中确立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得益于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没有小平理论的指导,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没有26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就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学习小平同志论非公有制经济,我们要牢记小平同志教导的“总之,一个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时也特别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因为它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必须坚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因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践证明,我们在加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同时,实行鼓励、支持、引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文章来源:《领导决策参考》2004年16期

获北京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论文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