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四月上旬在摩洛哥南部地区举办的撒哈拉沙漠马拉松(Marathon Des Sables),是公认世界上最难跑的马拉松赛事,绰号“地狱马拉松”。它要求跑者们在炙热的大沙漠腹地,在逼近50摄氏度的阳光炙烤下,用6天时间完成约251公里赛程,同时,选手们还需背负行囊,跋涉于沙丘、戈壁、盐田、荒山和废弃的城镇之间,接受前所未有的生存意志的考验。
户外探险摄影师马克·吉列曾以跑者和摄影师的身份,连续多年参于这项无比激烈、残酷且危险重重的活动。接下来,他跟我们聊了聊关于“地狱马拉松”的那些事。
选手们迫不及待地离开起跑线。Mark Gillett 图
我曾经在中东地区生活,时常去沙漠里短途探险,说起来,早在二十年前,跑一场撒哈拉沙漠马拉松就已经被我写进人生必做之事清单里了。生活也总是出人意料,2006年,在中年危机的打击下,我一鼓作气的报名参赛,这就是我与“地狱马拉松”的初次邂逅。而在最近的十年里,我几乎每年都会以摄影记者的身份“故地重游”,记录这场地球上最艰苦的跑步赛事。
首先要说的是,“地狱马拉松”绝非浪得虚名,它要求一个人身处世界上最不友好的气候和环境下,完成多个阶段的冒险竞技,而且根据比赛规则,选手需要做到自给自足,即是说,除饮用水外的一切生存所需户外装备均需本人携带——晚上你可以在主办方提供的帐篷里睡觉,但其他的装备和食物都压在你的背上。
背负行囊在沙海中穿行的跑者
我发现,拍摄撒哈沙漠马拉松的进程比亲自跑上一场还要艰难。你必须每天早上5点起床,因为这时候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拆除帐篷、前往下一个宿营点啦。大约下午1点,新的帐篷搭好了,第一批参赛者也纷纷抵达。沙漠宿营本身就是一件壮举,是撒哈沙漠马拉松的特色,让它变成了真正独一无二的赛事。我曾以参赛者和随行摄影师两种身份参与这项活动,就个人亲身经历而言,我必须承认,世界上很少有马拉松赛事会像撒哈沙漠马拉松一样组织得如此高效、细致。
起床后,我最渴望做的事莫过于灌下一杯咖啡,但往往不过20分钟后,我就得抵达参赛者的帐篷,拍照并倾听他们的故事。在等待比赛开始的时间里,紧张与焦虑的气氛越来越浓重,人们向彼此抛出无数问题,多半是关于装备的:食物储备量、背包重量、选了什么鞋……大家互相比较、评价。然而多数人都忘记了,在这宏伟的竞赛计划中,不管是背包还是鞋的品质好坏都不会让选手们距离成功更近一些——在绝情的大自然面,即使一个人武装再充分也会一样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
疾驰的脚步与脚下的黄沙
我跑马拉松时只穿着一条破旧的运动短裤,和一件2.99英镑的棉T恤。哪怕航空服中用到的高级合成纤维衣料放在45摄氏度的天气中一样派不上用场,因为你根本不会大量排汗:汗水在能跟T恤接触之前就已经彻底蒸发了。我觉得最可控的有效因素大概就是你自己的体重(越轻越好),还有你背包的重量(背得越多越好,请为接下来的几天储备足够的卡路里)。
站在起跑线上,我越来越紧张。参赛者们必须早上8点抵达起点,听赛事总监帕特里克·鲍尔发表一番赛前讲话。天气逐渐变热,大家只想赶快出发。帕特里克·鲍尔是这项传奇比赛的幕后功臣。1984年,他首次穿越撒哈拉沙漠,此后就希望能有一项活动,给他人也带去相似的体验。他花了两年时间组织、筹款,终于在1986年,第一届“沙漠马拉松”大赛开幕了,共有186名参赛者。如今,这桩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33届。
半小时的赛前讲话显得极为漫长,终于,起跑线上重新响起音乐声,倒计时也随之开始。一架直升机在技术绝佳的飞行员艾迪操控下,在将近1200名参赛者的头顶盘旋,继而窜向高空。
起跑进入倒计时
终于出发了!251公里的路程铺在脚下,接下来六天时间里,赛跑者们能依靠的只有他们自己。马拉松共分六个阶段,最长的一天需要跑80公里,多数参赛者将之称为“大怪兽日”。
焦虑逐渐化为专注,否则沙漠会把你生吞活剥。途经所见尽是世界上最艰苦、最不友好的自然环境,参赛者们需要跑过小山峦、沙丘、干涸的河床,松软的沙没有尽头,难以避免的沙尘暴又无情地击打着已经疲惫的身躯。
在一段段越来越艰难的赛程之后,参赛者们都会宿营于柏柏尔风格的帐篷之中,通常一间帐篷里住八个人。正是这些夜晚造就了真正的马拉松爱好者:大家讲述白天的故事,照料自己的伤口和水泡,空气中孕育着可能长达一生的友情。
第二天的仪式一如昨日,帕特里克·鲍尔发表赛前讲话,参赛者们仰头看见直升机的机翼旋转飞舞,准备在酷热沙漠中开始新的一天。对于每位参赛者来说,这都是一场绝对艰苦又绝对鼓舞人心的竞技。
一日赛程结束,沙漠里支起无数营帐
www.sidetracked.com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