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种类之多,冠盖全球;茶馆名堂之多,绝无仅有;茶馆内涵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今就民国时期的茶馆取名与南京的茶馆概况,稍作叙述。

茶馆古代名称(我国茶馆的取名逸事)(1)

茶馆作为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功能是极其重要的。民国时期,既有专卖粗茶水的野茶馆,亦有卖茶又卖点心酒菜的茶酒馆(北京人称之为荤茶馆);既有说评书唱鼓词的书茶馆,亦有供茶客品茗对弈的棋茶馆;既有供生意人集会牟利、手艺人待雇的清茶馆,亦有供高级流氓聚会议事的茶馆。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光顾的茶客亦是三教九流,上自颐指气使的达官贵人,下至打流混世的小混混,无所不有。茶馆内发生的各类故事,更是千奇百怪。

茶馆古代名称(我国茶馆的取名逸事)(2)

不过,也有不少有一定文化教育修养的店主附会风雅,往往撇开传统文化中招财进宝的俗字,而选用儒雅的字、词作为店名的。例如:来今雨轩茶社、雅园茶社、松风阁、青莲阁、天香阁、宛在轩……真可谓琳琅满目,争奇斗妍。

至于一些文化人开设的茶社,其店名招牌自然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了。上海九江路口小花园附近有一家茶楼,是民国时期书画家俞达夫开的,取名“文明雅集”,四壁悬挂名人字画,环境布置一洗俗尘,茶具清洁雅致,因而所来茶客都是些斯文中人。

茶馆古代名称(我国茶馆的取名逸事)(3)

历史学家卫聚贤,抗战时期在重庆除在大学任教,创办“说文出版社”外,在1943年冬还开了一家茶楼,叫“聚贤楼”,茶客大多是大学教授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像郭沫若就是它的常客。但就“聚贤楼”而言,是不能一目了然知道它就是茶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