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1)

1934年阅兵时的特勃-3机群

1932年2月,首批特勃-3轰炸机开始装备红军空军,在当年的劳动节阅兵中首次亮相,从此之后成为了每年这个时节的压轴大戏,伴随着地面T-35坦克轰鸣着飞过红场,这成为了当时强大红色空中力量的象征。而最威风的一次,莫过于1934年的劳动节,这一年特勃-3机群出动了全部装备数量的一半-250架,集体编队飞过红场,其遮天蔽日的景象令现场的人惊叹不已。

该型飞机装载了4台МФ-34ФРН发动机,单台功率900马力,翼展41.8米,机长25.1米,机高8.5米,起飞重量18.87吨。最大平飞速度300公里/小时,升限8000米,乘员4人,装备4挺7.62毫米ДА机枪(后改为ШКАС型),载弹量3吨。1930年当年该型飞机生产了150架,到1939年共生产了818架。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2)

1936年演习中的特勃-3轰炸机

就在特勃-3轰炸机装备部队后不久的1932年3月23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通过《关于工农红军空军组织原则》,强调必需建立强大的重型轰炸兵团。1933年,在重型轰炸航空兵旅(笔者注:1932年苏联空军有10个重型轰炸航空兵旅)的基础上建立了5个独立的重型轰炸航空兵军,每个航空兵军有2-4个航空兵旅,每个航空兵军有飞机120-150架,每个轰炸航空兵旅有飞机40-50架。苏军的第一个重型轰炸航空兵军建立于1933年8月18日,而到了1935年已拥有400架特勃-3轰炸机。

1936年的《工农红军空军独立作战暂行条例》指出,为了实施空中战役,不仅要动用前线航空兵,而且还可动用统帅部预备队所属的空军集团军。而争夺制空权,首先是应该粉碎敌航空兵的突击力量。认为袭击深远纵深的敌航空兵,消灭大的空军基地、训练中心,摧毁和消灭航空工业目标,则应使用远程航空兵。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3)

宣传照-特勃-3轰炸机上部炮塔的2名机枪手

为此,1936年2月-1938年6月,红军组建了3个特别使命集团军(АРМИЯ ОСОБОГО НАЭНАЧЕИЯ - АОН),计划每个集团军辖2个重型轰炸航空兵旅、1个轻型轰炸航空兵旅和1个歼击航空兵旅。装备飞机340-360架(重型轰炸机特勃-3与德勃-3型150-170架、斯勃高速轰炸机40架、伊-3或伊-5歼击机40架、P-6远程侦察机约40架等),下辖2个轰炸航空兵旅、数个歼击航空兵大队和1个战略空中侦察团。苏联空军的特别使命集团军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重型轰炸机部队。按照空军定义,特别使命集团军是能独立完成大型战役战略任务的部队。

以下将各特别使命集团军及其主要指挥员做一简单介绍

特别使命第1集团军:1936年1月8日根据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第001号命令以在欧洲的重型轰炸机部队为基础组建。下辖航空兵第27旅(下辖远程航空兵第21、53团,每团5个航空兵大队)、航空兵第13旅(下辖快速轰炸航空兵41团和远程航空兵第6团,每团5个航空兵大队)。历任司令为军级指挥官赫里平(В.В. Хрипин),师级指挥官霍利祖诺夫(B.C.Хользунов),旅级指挥官别列茨基(Е.М.Белецкий)。

1939年1月装备飞机265架(37架特勃-3与59架德勃-3大型轰炸机、110架斯勃高速轰炸机、59架伊-16歼击机)。1939年10月20日编制有5141人和装备飞机876架。下辖航空兵第27旅(驻地莫尼诺,下辖远程航空兵第21、53团-每团5个航空兵大队以及航空兵第9基地)、航空兵第13旅(驻地加里宁,下辖快速轰炸航空兵41团-每团5个航空兵大队以及航空兵第24基地)、远程航空兵第6团(驻地伊万诺沃,5个航空兵大队以及空军第12基地)

1940年11月5日与其他两个特别使命集团军共同组建统帅部远程轰炸航空兵。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4)

爱尔-6侦察机

赫里平全名瓦西里-弗拉基米洛维奇-赫里平(Василий –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Хрипин) 1893年2月出生,1916年毕业于加特契纳航空学校,7月5日获得“军事飞行员”称号。1918年2月加入红军,国内战争历任歼击航空兵大队长、集团军空军指挥官、方面军空军参谋长等职。1922-1925年历任空军作战训练部部长、1925年毕业于伏龙芝空军军事学院, 1926年9月-1933年3月历任空军战术办公室主任、空军作战情报管理局局长、空军总监等职,1933年3月-1934年11月任空军参谋长,1934年11月任空军总局副局长及副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11月20日晋升军级指挥官,1936年2月-1937年11月组建苏联重型轰炸机部队特别使命集团军后主管远程航空兵。先后获得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各一枚。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5)

赫里平

霍利祖诺夫全名维克托-斯捷帕诺维奇-霍利祖诺夫(Виктор Степанович Хользунов) 1905年1月31日出生,1918年加入红军, 1928年成为飞行员,1933年茹科夫斯基高级航空培训课程学习,1936年毕业于利佩茨克高等战术飞行学校。1936-1937年5月参加西班牙内战,1937年5月任轰炸航空兵旅旅长,1937年6月27日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37年7月4日晋升旅级指挥官。1937年11月任特别使命第1集团军师级指挥官,1938年10月7日成为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成员。1939年7月28日在飞行训练中失事牺牲,之后在1939年10月16日被追授金星奖章, 先后获得1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旗勋章。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6)

霍利祖诺夫

别列茨基全名叶夫根尼-米哈伊洛维奇-别列茨基(Евген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Белецкий),1905年8月2日出生,1931年11月任航空兵大队长,1936年12月任航空兵第114旅旅长,1938年8月任歼击航空兵第58旅旅长,1939年12月任特别使命第1集团军司令,1940年2月任列宁格勒军区空军副司令,1940年6月4日晋升空军少将,7月任空军歼击航空兵作战训练部部长,1941年3月任北高加索军区歼击航空兵第73师师长。战争爆发后任西方面军第19集团军空军司令,9月任独立第51集团军空军司令,1942年7月任歼击航空兵第1军(1943年2月为近卫歼击航空兵第1军)军长,1943年3月17日晋升空军中将,1945年5月-1946年4月任空军第16集团军副司令,1949年12月任民航总局副局长。1959年退役,1984年6月7日去世。先后获得1枚列宁勋章、3枚红旗勋章、1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1枚二级库图佐夫勋章、1枚二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红星勋章等。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7)

别列茨基

特别使命第2集团军:1937年3月15日在远东特别军区空军基础上组建,下辖航空兵第64旅(下辖远程航空兵第7和第42团,每团5个航空兵大队)、航空兵第30旅(下辖快速轰炸航空兵第51和第45团,每团5个航空兵大队)。历任司令为军级指挥官伊加乌涅斯(Ф.А.Ингауниси),师级指挥官普罗斯库罗夫(И. И. Проскуров),旅级指挥官杰尼索夫(С.П.Денисов),军级指挥官什卢欣(П.С.Шелухин)。1939年1月装备飞机228架(18架特勃-3与53架德勃-3大型轰炸机、116架斯勃高速轰炸机、29架伊-16歼击机、12架P-6侦察机)。

1939年10月20日编制4933人。下辖航空兵第64旅(驻地沃罗涅日,下辖远程航空兵第7和第42团-每团5个航空兵大队以及空军第112基地)、航空兵第30旅(驻地库尔斯克,下辖快速轰炸航空兵第51团,共5个航空兵大队以及空军第137基地)、快速轰炸航空兵第45团(驻地奥列尔,辖5个航空兵大队以及空军第141基地)

1940年11月5日与其他两个特别使命集团军共同组建统帅部远程轰炸航空兵。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8)

1936年11月的斯勃轰炸机群

伊加乌涅斯全名菲利克斯-安托诺维奇-伊加乌涅斯(Феликс Антонович Ингаунис) 1894年出生,1915年参加一战,1918年5月加入红军,内战中历任航空兵正队长、支队长和骑兵第2集团军航空兵主管。1920-1924年历任集团军和军区空军主管、航空兵大队长。1924年红军军事学院高级课程班学习。1930-1934年参加了多次长途飞行,1934年任白俄罗斯军区空军副司令,1935年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1935年-1937年1月任基辅军区空军副司令,1937年1月任远东红旗特别集团军空军司令,1937年3月-11月任特别使命第2集团军司令。先后获得1枚列宁勋章、1枚红旗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9)

伊加乌涅斯

普罗斯库罗夫全名伊万-约希夫维奇-普罗斯库罗夫(Иван Иосифович Проскуров) 1907年2月18日出生,1931年4月加入红军,1933年3月斯大林格勒军事飞行员学校毕业。1934-1935年任重型轰炸航空兵中队长、大队长。1936年9月-1937年6月参加了西班牙内战。1937年6月21日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并晋升少校。1937年7月任轰炸航空兵第54旅旅长,1938年2月22日晋升旅级指挥官,1938年5月-1939年4月任特别使命第2集团军指挥官,1939年2月9日晋升师级指挥官。1939年4月14日-1940年7月11日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及红军情报总局局长,1940年6月4日晋升为空军中将。1940年9月任远东军区空军司令,10月-1941年4月任空军副司令主管远程航空兵,1941年5月任第7集团军空军司令,战争爆发后1941年6月27日被捕,10月28日被枪决,1954年5月15日平反。先后获得1枚列宁勋章、1枚红旗勋章和2枚红星勋章。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10)

1937年的普罗斯库罗夫

杰尼索夫全名谢尔盖-帕洛科菲耶维奇-杰尼索夫(Сергей Прокофьевич Денисов) 1909年12月12日(12月25日)出生,1929年10月加入红军,1931年成为飞行员。1936年11月-1937年4月参加西班牙内战,作战飞行200多次,由于来源和数据不同,战绩为个人击落3-13架,共同击落4-6架。1937年4月回国后任航空兵团团长,1937年7月4日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37年8月任歼击航空兵第142旅旅长,1938年2月22日晋升旅级指挥官军衔,1938年4月任特别使命第2集团军指挥官。1939年初总参高级指挥官课程学习,5月参加诺门坎(哈勒钦河)战役,指挥歼击航空兵第56旅,8月8日晋升师级指挥官军衔。1939年9月任第7集团军空军司令,因在苏芬战争中突破曼纳林防线的战功,1940年3月21日第二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这也是苏联二战前第五位两次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同时也是战前最后一位两次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同一天晋升军级指挥官军衔。1940年4月任外高加索军区空军司令,1940年6月4日晋升空军中将。

战争爆发后1941年8月-1942年11月任卡钦军事航空学校校长,1943年2月-12月任空军第16集团军歼击航空兵第293师师长 。1944年2月任空军总参谋部空军编队和作战训练局战术训练第4处副处长,1947年4月总参军事航空学院任职。1947年11月因病退役,1971年6月6日去世。先后获得1枚列宁勋章、2枚红旗勋章、1枚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1枚红星勋章和1枚蒙古人民共和国红旗勋章等。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11)

1940年6月的空军中将杰尼索夫

什卢欣全名彼得-谢苗诺维奇-什卢欣(Пётр Семёнович Шелухин) 1894年10月18日出生,1919年莫斯科航空学校毕业,内战中任航空兵中队长、支队长。战争结束后任航空兵大队长、歼击航空兵第15旅旅长、远东军区空军司令,1935年11月21日晋升师指挥官,1938年2月22日晋升军级指挥官。1939年9月-1940年5月任特别使命第2集团军司令,1940年6月4日晋升空军少将。战争爆发时任南方面军空军司令,1942-1946年任西伯利亚军区空军司令,1944年2月4日晋升空军中将。1947年退役,1983年5月26日去世。先后获得1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旗勋章。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12)

什卢欣

特别使命第3集团军:1938年5月以北高加索军区空军组建,下辖航空兵第3旅(下辖重型轰炸航空兵第1团和远程航空兵第12团,分别辖4个和5个航空兵大队)、航空兵第7旅(下辖远程航空兵第11和第8团,每团5个航空兵大队),司令为布托林(Т.И.Буторин)。1939年1月装备飞机216架(109架特勃-3与15架德勃-3大型轰炸机、60架伊-16歼击机、32架P-6侦察机)。

1939年10月20日编制5504人,下辖航空兵第3旅(驻地罗斯托夫-顿河,下辖重型轰炸航空兵第1团-辖4个航空兵大队以及空军第12基地)、远程航空兵第12团(驻地新切尔卡斯克,辖5个航空兵大队以及航空兵第7基地)、航空兵第7旅(驻地扎波罗热,辖远程航空兵第11和第8团,每团5个航空兵大队以及空军第16基地)

1940年11月5日与其他两个特别使命集团军共同组建统帅部远程轰炸航空兵。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13)

轰炸机携带的ФАВ-100炸弹

布托林全名季霍恩-伊万诺维奇-布托林(Тихон Иванович Буторин)1896年7月27日出生,1915年参加一战。1918年8月加入红军,内战中历任排长、连长和团长。1920年-1931年11月历任营长、团长。1931年11月任航空兵第11旅副旅长,1932年4月毕业于茹科夫斯基空军军事学院。1932年4月-1935年1月任航空兵大队长,1937年11月任重型轰炸航空兵第5旅旅长兼军事委员,1938年5月-1940年5月任特别使命第3集团军司令。1940年5月任阿尔汉格尔斯克军区空军司令,1940年6月4日晋升空军少将,当年完成总参军事学院的学习。1941年7月任第43集团军空军司令,1941年12月-1942年11月茹科夫斯基空军军事学院战术系教授,1942年11月-1945年10月任步兵军副军长、军长。1946年2月退役,1958年5月25日去世。先后获得1枚列宁勋章、3枚红旗勋章和1枚二级库图佐夫勋章。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14)

布托林

更新换代

30年代末,苏联空军的远程轰炸机进行了进一步的型号更新。佩特利亚科夫飞机设计局制造出了四引擎远程重型轰炸机特勃TБ-7(安特-41),伊留申设计局在原先德勃-3基础上研制设计出德勃-3Ф,而叶尔莫拉耶夫设计局研制的德勃-240双引擎远程轰炸机。这三型飞机都在1939-1940年间投入批量生产。1941-1942年,苏联飞机型号命名体系进行了调整,特勃-7(安特-41)、德勃-3Ф与德勃-240分别重新命名为佩Пe-8、伊尔-4和叶尔EP-2,它们也构成了二战期间苏联远程轰炸机的基本机型。

德勃-3和伊尔-4

德勃-3双引擎远程轰炸机主要结构是30年代流行的钢管构架机身覆以蒙皮的结构。该机有若干型号,在后期德勃-3Ф下线后,前期型即统一改称德勃-3,后期生产的改为伊尔-4。

德勃-3型飞机在1936-1939年期间一共制造了1528架,1939年全部换装了Виш-3可变桨距螺旋桨,性能有所改进。该机翼展 21.44米,机长 14.22米,机高4.1米,机翼面积 65.6平方米。正常起飞重量 7.45吨,最大起飞重量 9.45吨。 最大平飞速度 439公里小时(4900米高空),升限 9600米,航程 3800公里。 装备3挺7.62毫米 ШКАС机枪(后期型改为2挺 7.62毫米 ШКАС机枪和1挺12.7毫米 УБ机枪)和一门 20毫米航炮,最大载弹量 2.5吨。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15)

1937年首批德勃-3

伊尔-4和它的前辈德勃-3在外型相似,除了头部的领航员舱外。但是伊尔-4是一架在内部结构和制造工艺上都完全不同的飞机,钢管构架承力结构已改为机身整体承力结构,所有结构变得简单和容易制造,质量也好控制。

飞机装备两台M-88B活塞发动机,单台功率1100马力。飞机翼展21.44米,机长 14.76米,机高 4.10米,机翼面积 66.7平方米。正常起飞重量 9.47吨,最大起飞重量 11.57吨。飞机最大平飞速度 422公里/小时(6800米高空),升限 8900米,航程 3800公里。飞机成员4人,装备2挺ШКАС型7.62毫米机枪和1挺УБ型12.7毫米机枪,载弹1-1.5吨,总生产量5256架。

伊尔-4非常可靠和坚固,经常在超过最大负荷和最大航程的条件下,深入敌人后方执行轰炸任务,是公认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中型轰炸机之一,它在卫国战争时期是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的主要装备。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16)

伊尔-4轰炸机

叶尔-2

1939年苏联成立了第240飞机设计局,负责人是叶莫拉耶夫,新的设计局在钢-7飞机(意大利人罗伯托.L.巴蒂尼设计)基础上研制了ПС-89高速客机。 而就在这次飞行前的8月20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决定以ПС-89高速客机为基础研制德勃-240远程轰炸机。

叶莫拉耶夫几乎原封未动地采用了钢-7的机翼,采用了倒海鸥翼、双发、双垂尾、前三点起落架、全金属的设计结构。新机于1940年5月14日首飞成功,性能良好,验收检测工作于当年9月份进行。不到一个月,飞机投入量产。1940年12月9日,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变更了苏联飞机命名规则,飞机编号由总设计师姓的第一个音打头,因而德勃-240被重新命名为叶尔-2。

该机装备2台M-105活塞发动机,单台功率1100马力。翼展23米,机长16.4米,机翼面积72平方米;正常起飞重量 12.52吨,最大起飞重量 14.15吨。最大平飞速度 437公里/小时(4000米高空),升限 7700米,航程 4000公里。装备2挺ШКАС型7.62毫米机枪和1挺УБ型12.7毫米机枪,最大载弹量1.6吨,机组成员4人。

不过直到战争爆发前夕,远程航空兵还没有装备1架叶尔-2轰炸机,此时沃罗涅日第18工厂一共生产了71架,完成总装21架。完成总装的21架,10架在进行工厂试飞,1架在进行部队试飞,还有10架在优化改进。该型飞机在战后1946年开始退役,共生产了462架。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17)

叶尔-2轰炸机

佩-8

1934年,苏联飞机设计大师图波列夫计划在安特-40( 即斯勃系列快速轰炸机)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四发重轰炸机,命名为安特-42。然而1937年随着图波列夫在大清洗中入狱,该机的研制工作被转移到佩特利亚科夫设计局进行。

然而这型飞机从一开始就因缺乏强力而且可靠的发动机而使研制进度一拖再拖。该型飞机初期使用AM-35A/AM-35B柴油发动机,但性能不可靠。在AM-35A发动机停产后,1940年开始使用M-82和M-82ФH星形气冷发动机。这两款发动机提供了佩-8稳定的表现,但是飞机在航程上却大幅度缩短。决定更换发动机后,特勃-7于1941年被赋予佩-8正式编号。该机在1940年5月公开展示,到1940年10月,一共生产了93架。

佩-8投产后,仅装备在少数部队,即特别轰炸航空兵第432团以及补充用的特别轰炸航空兵第433团。之后,这两个单位分别被改编为轰炸航空兵第746以及第890团。由于苏联军方对重轰炸机一直兴趣不大,佩-8未能继续发展。战后,剩下的30余架佩-8一直用到50年代末。

该机动力采用4台M-82发动机,单台功率1700马力。翼展39.10米,机长23.6米,机高6.2米,机翼面积188.6平方米。正常起飞重量 27.2吨,最大起飞重量 36吨;最大平飞速度 422公里/小时(5600米高空),升限9500米,航程5800公里。武器装备是两挺7.62毫米机枪,两挺УБ型12.7毫米机枪,两门ШВАК型20毫米机炮,总载弹量4吨,机组成员11人。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18)

佩-8轰炸机

战火洗礼

在1938年苏日哈桑湖冲突中,战役初期苏军共出动了250架飞机,而空军特别使命第1集团军装备的特勃-3型飞机也出动了60架参战。这场冲突中,轰炸航空兵团第一次得到了实战经验,尤其是大编队(27-36架飞机)出动轰炸敌方部队的效果。

在1939年哈勒钦河战役中,特勃-3轰炸机主要用来运输人员和物资,还有就是对日军进行夜间轰炸袭扰。据统计,苏军特勃-3轰炸机夜间空行动共出动166架次,空袭高度1400-1500米。这次冲突,苏军特勃-3轰炸机损失2架(作战损失1架)。

苏芬战争中,特别使命第1集团军悉数参战,该集团军当时装备214架德勃-3和54架特勃-3轰炸机。此后,特别使命第2集团军的部分部队也加入战争。

苏军当时的《红星报》不吝笔墨地描述了这支强大的部队,“1939年 11月30日凌晨3时,特别使命第1集团军的莫尼诺、加里宁和伊万诺沃等机场,飞机发动机在咆哮着。1小时后,一架接一架的特勃、德勃与斯勃轰炸机离开机库。每个轰炸机机组人员在自己的航路图上都标明了具体目标。他们在战前集会时庄严发誓,敌方目标每天都会遭到轰炸!直到它们毁灭!同时,要求他们严禁轰炸居民定居点,如果违反,整个机组成员-驾驶员、导航员、机械师等都会受到政府的制裁。

它们完成集结后,如同之前参加五一节游行一样,沿着莫斯科-列宁格勒铁路线向北飞行。歼击航空兵第59旅的2个歼击航空兵团将在列宁格勒加入它们的编队中。

望着机翼下白雪覆盖的森林和田野,指挥这支超过300架轰炸机巨大编队的指挥官们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信心。。。”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19)

苏军轰炸机准备起飞

可惜事与愿违,在这场战争中,苏军一共损失789架飞机-空战被击落285架、被地面炮火击落314架、在地面被毁105架、事故损失85架。芬兰参战254架飞机,损失109架-空战被击落42架、被误射和事故损失67架。特别使命集团军损失情况为一共损失14架特勃-3(非作战损失1架)、74架德勃-3(非作战损失18架)和36架斯勃轰炸机(非作战损失12架)。

苏军在这场战争中也得到了一些启迪,航空兵在我军突破敌固守防线时,能实施火力支援;航空兵可以协同战场上的步兵、装甲兵作战;轰炸机突击战役后方目标可采用的方式;昼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对敌连续突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对于特别使命集团军来说,战争经验表明组织编制过于笨重且难以指挥。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20)

苏军轰炸机群

成为远程轰炸航空兵

1940年11月5日特别使命集团军解散,在其编成内的重型轰炸机团基础上,建立了统帅部远程轰炸航空兵(ДА-Дальняя Авиация)。编成中有5个航空兵军和3个独立航空师和1个独立航空兵团,航空军驻地分别在诺夫哥罗德、奥廖尔、斯摩棱斯克、扎波罗热和哈巴罗夫斯克,番号依次为远程轰炸航空兵第1-5军,共装备了2184架轰炸机,型号主要为伊尔-4(德勃-3Ф)、德勃-3和佩-8(德勃-7)。 按照编制,每个远程轰炸航空兵军编有2个远程轰炸航空兵师,每个师下属3-4个航空兵团,每个团4-5个大队,40架飞机;同时,还计划给每个远程轰炸航空兵军配备了1个歼击航空兵师用于保护机场安全。

1936年9月,红军组织了规模巨大的航空兵演习。参加演习的有特别使命集团军AOH和军区空军飞机共达到700架,演习中红军得出如下结论:如果敌军航空兵活动半径大、机动能力强,抗击这样的敌航空兵,应同时在几个方面军范围内,由统帅部统一指挥。此后的1937年8月空军联合大演习,演练了反击敌航空兵对陆军和后方目标的密集袭击,确定了消灭机场和空中敌机的方法,检验了空军各级指挥员及其司令部组织指挥作战的能力。而之后1938年2-3月的冬季空军联合大演习,也反复验证了这些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战前苏军空军在理论上阐述了争夺制空权的正确概念,也明确了远程航空兵在其中的作用,确定了关于在战略、战役和战术范围内的组织和实施原则。然而,对于组织和实施消灭敌航空兵的空中战役,反击敌航空兵突然的密集突击等问题,都没有进行细致的研究。许多观点,只是限于理论讨论,未经过日常演习的实践检验。而且,对于提高航空兵部队的战斗准备,以及分散驻扎的问题,虽然在理论上提出了正确的要求,但未能有力的贯彻实施。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21)

30年代的阅兵场面,轰炸机群与坦克群同时出现

而随着苏军远程轰炸航空兵的发展,它在执行独立战役战略任务时的使用样式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并得到了进一步促进。在1936年出版的《工农红军空军独立作战暂行条例》中就指出,要组织实施各种独立的空中战役,目的是:破坏敌人的军事工业中心和行政中心;切断铁路、海上、江河和公路运输;粉碎海域、港口和海军基地内的海军;消灭航空兵集团和完成其他的战役战略任务。上述战役既可由远程轰炸航空兵单独进行,也可协同方面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濒海方向)共同实施。

然而,苏军在远程航空兵的建设上还是满足于数量上和一些指标和数量上的领先。

1939年,苏军空军共有3个集团军38个航空兵旅和115个航空兵团。由于对于重型轰炸航空兵作用估计过高,苏军轰炸航空兵比重达到51%,重型与中型轰炸机航空兵旅占了航空兵兵团总数一半以上。在整个30年代,虽然苏联的重型轰炸机曾打破了几项载重世界纪录,但这些记录仅仅表明苏联的重型轰炸机载弹量很大。但是,轰炸机的任务不仅仅是运载炸弹,而更重要的是将炸弹迅速投到目标,可惜当时苏联的重型轰炸机却飞得太慢且航程不够。还有一点就是如何确保空军生存的问题,尚未得到足够详细的研究。

二战苏联最厉害的轰炸机(谁说苏联不重视战略轰炸)(22)

1939年海报-强大的苏联空军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