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聪明人智慧(人类智慧在于有意识的控制能力)(1)

作家梁晓声说:“教养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不是看他的外貌、财富、地位,而是看他对物质的态度、为人处事的心态、对待别人的言行。物质极简、心态平和、言行收敛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物质简单,精神丰盈。荀子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物质的丰富并不一定能带来人生的快乐,拥有太多,沉迷于欲望,反而容易变成物质的奴隶。

人生一辈子,真的不容易,跌倒起伏,不计其数,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全部。

好多苦楚,无处倾诉,好多难处,无人帮扶,苦了、累了、痛了、委屈了、自己忍住,不能后退,不能放下,不能倒下,想要的生活,未来的幸福,还要靠自己努力去追逐。

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风景;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难处,再苦、再累、再难、都得扛起自己的责任,坚持一步一步走好自己脚下的路。

无论前路有多难走,都不要学无术,不要走错路,以免一步错,步步错。做人要学会制度,无论苦与乐,悲与喜,易与难,都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因为忧愁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不如抛开忧愁,让自己开开心心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人生一辈子,真的很短暂,不要把一些烂事、破事、放在心里纠缠。有些事,要放下;有些人,要忘记。忘不了的,要搁在一边,不为往事忧,不为未来愁,学好自度,才不会被情绪左右。

人生这条路,有太多的跌宕起伏,也有太多的难处,酸甜苦辣咸,就是自己最好的领悟。

人生的这条路、苦乐要自渡,不要为了一些挫折,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前途,所有的成功,都不是易事,大多数的成功,都是用眼泪和汗水浸泡出来的,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风雨之后才能见真正彩虹是一样的。

做人要懂得自度,无论脚下的路通往何处,都要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趟平脚下的路。

人生这条路,谁的路、都不会是一直直直地通向前方,总有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总有不好过的泥泞沟坎,总有说不尽的艰难苦处,道不完的无助辛酸。

人要学会自度,才能向前看,黎明就在眼前,幸福就在向自己召唤。记住,脚下的路再难、也要坚持走下去,经历了风霜雪雨,才有人生的彩虹。人要自度,心要静,万事才顺心。

《插秧诗》中写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真正的聪明人,并非处处占据上风,而是更懂得与人相处时以退为进的智慧,不会着眼当前的一得一失,让自己沉住气,以大格局的心胸看清当前的纷纷扰扰,让自己最终真正有所获,有所得。

强者示弱,以退为进《菜根谭》中有句话:“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越是没有实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越喜欢逞强,处处高调示人、彰显自我的优越感。可是,越是如此,越容易让自己露怯,浅薄示人,惹来祸端。

对于一个真正聪明的人而言的,哪怕技压群雄也不会得意忘形,而是藏起锋芒,低调前行,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方法,也是让自己能够越走越长远的最佳策略。

强者示弱,并非步步后退,也不是处处懦弱,而是与人交往时没必要处处展示自我的优秀,而是有选择性的隐藏或者出击。

当一个人越是强大,越不会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有多强,而是对于不合适、不同行的人以示弱对待,这些人的评价不会抹杀自己的一切,反而会让自己少一些麻烦,让自己用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结交自己喜欢的人。

格局大的人,会放低姿态。太多时候,我们无法看清自己,其实是因为高估了自己,让自己一时间难以看清当下,哪怕遇到真正的问题,也会因为判断失误而错失良机,越过越糟。

相反,当一个人的格局越大,越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绝对不会自视清高,也不会认为自己聪明绝顶、他人一文不值,而是处处谦虚待人、克制律己,以低姿态的方式与人交往,反倒更能赢得他人的信赖。麦熟垂穗,人熟低头。

当一个人越是有大格局,越是不会随意彰显自己的优势,而是不显山不露水般放低姿态,真正了解彼此,方会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这是高人的准备方式,更是一种稳妥的处理方法。

如此,才会不至于让自己太过被动不知所措,也不会因为太过鲁莽而导致失败。越是有大格局的人,越会以低姿态示人,是内心谦卑的使然,更是一个人顶级修养的最好表现。

真正优秀的人,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我在现实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处处高调炫耀的人,反而越是没有多少真才实学。

相反,那些真正肚里有货、才高八斗的人反而刻意低调,从来不会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而四处炫耀,反倒是不显山不露水,不会轻易让人看出来。

但是,如果到了关键时刻或者是需要展示的时候,往往绝对不会含糊,绝对不会拖泥带水。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人而言,自己具备更多的能力绝非是为了向别人刷存在感,而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向任何人去证明自我的优越感。苏轼《贾谊论》中有句话:“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真正优秀的人深谙此道,不管什么时候都会以低调示人,在外人或许看来是弱的一面,只有他自己清楚这是在等待时机,没有必要对外哗众取宠。

当自己心中有了目标之后,也不会大张旗鼓地让所有人知道,而是不动声色地攻城略地,勇往直前。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当一个人变得越来越成熟时,往往越会沉得住气,看得清局面,绝对不会四处乱说一通去造势,而是在沉稳低调之中慢慢蜕变,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示弱,看似是退,其实是进,这是人生一种智慧,更是每个人都要慢慢学会的人生大道理。

人们常说,人的一生,就是独自走过一条很长很长的道路。可这条人生路,并不是一条直线走到尽头的,沿途往往九曲十八弯。

若不懂得适时地拐弯,就容易走进死胡同里,难以继续走下去。懂得拐弯,才能避开路上所有的障碍,一直通往人生目标的道路上。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人生一路开挂,顺风顺水。可生活却总是有太多的不如意,阻碍着我们前行。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有的人会因此产生执念,不撞南墙不回头。

却不知,执念太深,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给路添堵。学会放弃无谓的坚持,合理调整自己前行的方向,才能轻松走向下一段路程。

人生在世,漫漫道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会碰到爱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也会碰到耿耿于怀的爱恨情仇,谁都要经历艰难时刻,谁都要面对困难的洗礼。

“做人做事,一定要学会拐弯!在我们遭遇艰难困苦的时候,逃避无法解决问题,硬碰就会头破血流!我们要懂得灵活变通,找到新的出路。”

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每个人既会有成功的时候,也会有失败的时候,成功时,不要得意忘形;失败时,不要自我放弃。

当我们遭遇人生中的不顺利时,不要轻易地屈服于困难,而是要振作起来,直面挑战,只有自己勇敢地奋斗,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遭遇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在生活中,如果自己只会抱怨命运的不公,那么自己就永远无法走出失败的泥潭。

“真正聪明的人,会懂得改变自己的思路,转变自己的想法,在前路不通的时候,拐个弯!不断地调整方向,不断地寻找机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灵活变通。”

很多人,会因为自己的执着而失去很多的机会。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就没有必要死磕到底;自己没有能力得到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勉强自己。太纠结,只会扰乱自己的心。

人生路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我们的前路也一样,没有规定必须要走哪个渡口。顺利的时候,坚持奋斗;不顺的时候,要懂得拐弯。给自己多一个选择,也就给自己的人生多一份精彩。

前路不通,自己拐个弯。人生在世,没人能够保证自己能够永远在正确的路上行走,没人能够保证自己能够永远不遭遇困难。当自己走错了路,进入了错误的方向,就要懂得自己拐弯!

走进错误的道路,如果不及时拐弯,那么自己就一直错下去。很多人,因为害怕失去面子,就算自己碰得头破血流也要硬闯下去,结果迷失了自我,也弄得自己遍体鳞伤。

“懂得放弃,是人生中的一种智慧。当我们发现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的时候,不要逃避自己的错误,也不要盲目地坚持,而是应该及时修正,适时放弃,这样才能止损。”

适时放弃,并不是自己懦弱,也不是向生活屈服,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果断地放弃错误的道路,勇敢地为自己的方向拐弯,才能让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被白白浪费,

遇到人生的阻碍时,懂得拐弯就是一种聪明。就算有人会嘲笑,就算有人会蔑视,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勇敢走自己的路就好。

心情不痛快,看淡世间事。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几乎没有“容易”二字,每个人都要为了自己的人生而接受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

自己心情的不痛快,有的来自工作上的压力,有的来自生活上的琐事,有的来自家庭中的责任。当所有的烦恼一拥而上的时候,自己真的很容易崩溃。

“虽然心里很不痛快,但是却不敢轻易向别人倾诉。因为人类的情感并不相通,生活中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别人没有经历我们的苦难,就无法真正理解我们。”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自我治愈,我们都要转变自己的心态。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帮我们渡过难关;只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让我们停止内耗。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无法阻止某些事情的发生,我们也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学会看淡一切,唯有放下心中的纠结,才能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人生多苦累,不必太执着。我们的心之所以会感觉到疲倦,都是因为自己想得太多了。想要管的事情太多,想要相处的人太多,就会让自己的精力一直被消耗,没有一个休息放空的时间。

“这人世间的东西,一切都是有定数的。无论我们取得怎样的成功,无论我们遭遇怎样的失败,在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完美解决,就不要强迫自己;很多东西,我们无法顺利得到,就要随缘看淡。

苦累,都是人生的常态;得失,都是命中的注定。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笑对人生,懂得苦中作乐,才是聪明的生活方式。

人生多苦累,不要太执着。放下心中的执念,抛开心中的束缚,给自己拐个弯,让自己的心归零,属于你的东西终究会来到你的身边。

做人,要懂得知足,知足方能常乐。不懂得知足的人,即使给他美好的生活,也会被他浪费掉,而懂得知足的人,即使生活再苦再累,他也能从中找到快乐。

知足,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人这辈子,估计最难做到的,就是知足,因为心中有太多的欲望,而又得不到满足,于是苦苦追求,结果,一直活在自己的欲望当中,不得自拔。

欲望的口子,如果不能够有效控制,就会如洪水猛兽般,将你吞噬,让你迷失自己,失去自我,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悲剧。

人活着要明白,欲望可以有,但要学会清心寡欲,懂得知足。不能让欲望控制了自己,而要自己去控制欲望。多一点知足,少一点欲望,你就会多一份快乐,少一点烦恼。

当你嘴里有吃的,就不要望着锅里的,还想着别人碗里的。你要明白,吃在嘴里的,才是你的幸福,至于锅里和别人碗里的,只是你的欲望罢了。

如果你不懂知足,本属于你嘴里的那份幸福,说不定也会离你而去。知足,是珍惜自己拥有的,把握自己能把握的,而不是尽想着自己没有的。

知止,即知进退,当行则行,当止即止。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做错一些事,走错一些路,其实,当你发现你错了,停下来,就是最好的选择。

错的路,一直走下去,结果一定不会有多美好,大部分都是悲剧,倘若能够停下来,冷静思考,然后换一条路走,说不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风景。

知止,不是放弃,不是认输,更不是认怂,而是认清了现状,明白了自己,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敢于否定以前的自己,重新找一条路,更好的前行。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爱错了人,结果一错再错,最后伤害了自己,委屈了自己,更为难了自己。其实,当你发现你爱错了人,你就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

可是,有些人就是这样,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心还不死,这样的结果,不是遍体鳞伤,就是粉身碎骨。

其实,人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懂得适合而止,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去面对以后的生活,还有以后的人生。

知常,就是懂得用顺其自然的态度,去过随遇而安的生活,一切平平常常,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很自然!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你才能淡然的面对金钱和权势,坦然的面对成功和失败,悠然的享受生活赐予我们的美好。

在我看来,拥有一颗平常心,过着普通的生活,这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所谓世间繁华,不过过眼烟云,当你想开了,看淡了,你就会觉得,还是平平常常最好。

拥有一颗平常心,不高看别人,亦不小瞧别人,不高估自己,亦不小看自己,不羡慕谁,也不向谁炫耀,这才是生活的最好状态。

人生短短几十年,别把自己活得那么累,平平常常,也挺好。其实,当你用心去感受生活,你就能从平常之中,体会到美好。

也许,一时的辉煌,会令人向往,一时的低谷,会让人惆怅,可是生活,终究还是要归于平淡,只有拥有一颗平常心,你才能处高处不傲,处低谷不卑。

知足,方能常乐;知止,才能更好地前行;知常,便能更好的生活!人生只有做到,知足,知止,知常,才能赢得整个人生!

人活着,还是糊涂点好,有些事,看透别说透,有些人,看穿别拆穿,给别人留点余地,给自己留条退路,如此,对大家都好。

人生难得糊涂,我们要学会糊涂,该糊涂的时候糊涂,该清醒的时候清醒,群处时守嘴,独处时守心。做人要明白,糊涂,是一种难得的智慧,拥有这种智慧,我们活着就不会那么累。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路上,我们不仅要学会忍,也要学会退,忍是为了避免祸患,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忍,看似吃亏,但如果忍一时之气,可免百日之忧,为何不忍?退,看似软弱,但如果退一步可进百步,为何不退?

当我们面对利益的时候,要懂得适当的退让,把目光放长远点,如此,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谦虚可以让人飞得更高,低调可以让人走得更远,所以,人活着,一定要谦虚,更要低调,如此,才能更好的为人处世。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一个人,如果不懂得隐藏自己,总是锋芒毕露,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这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因此,做人不要骄傲,不要高调,不要张扬,要学会抱朴守拙,保持谦虚的心态,低调的姿态去与人打交道。

争,比,看似强势,看似厉害,看似光彩,实则不智,实则虚荣;不争,不比,看似弱势,看似愚笨,看似无为,实则是一种大智慧。

做人,不要去争,不要去比,争来争去没意思,比来比去烦自己,不如不争,不如不比。

不争,也有属于你的世界;不比,也有属于你的生活。在你的世界里,在你的生活里,你无需与人较高下,你只需做好自己便可。

做人要懂得,拙,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大智若愚是拙,懂得装傻是拙,难得糊涂是拙,以退为进是拙,谦虚低调是拙,不争不必是拙。

拙,看似笨,实则智,看似呆,实则明。人生路上,我们都要学会守拙,因为,只要你拥有了守拙的智慧,你就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美好。

《大学》:“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先静下来,才能心安,心安才能深思熟虑;思考才能有所得。人生的至乐境界是心静,唯有静下心,方能进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境。

心静则身安,身心俱安则优雅;人静心不浮,静心能豁达安逸。看着春风不喜,看着秋风不悲,看着冬雪不叹,看着夏蝉不烦。在生命的长河中,以仰头看天的心境,辟一块安静的绿地,静下心来默默耕耘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方向不回头,总有一天,你会激发生命潜能,用缤纷鲜艳的生命之花,芬芳自己的岁月。

生活中很值得拥有的一种状态叫做心静,很值得推崇的一种行为叫静心。有句话说得好,心静的人不用静心也能处事不惊,容易慌乱的人只有静心才能看见出路。

所谓心静及静心的状态,就是指心静如水,心无旁骛的感觉。在这种时候,人会感觉自己存在于虚空之中。

静心,是一种修行的过程;心静,只是一种状态,你只是很宁静,一般不会很长久。静心的时候,你的大脑常会对拥有的思维进行沉淀和过滤,所以当人静心之后,都会有所感悟。可以说,静心是一种修炼,心静是静心所达到的状态。

生活是件非常麻烦的过程,兴奋、焦虑、愤愤不平等这种时候多,而安宁、平静、静心的状态往往太少。人生快乐哪里找呢?信仰里有快乐,修行中有快乐,服务里有快乐,静心中有快乐。所有为或有所不为,心态都要平和静定,心无所求,心善终生,心想他人,快乐就无处不在。

心清方能静观,观察方能判断,明断方能行动。所以生活有条有理,不慌不乱,如烹小鲜,庶几可以事事顺利通达,生活快快乐乐,有滋有味。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所以我们需要静心,用豁达释放纠结的过去,用坦然迎接不可知的未来。

心静好做事,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够品味到生活的真正滋味,也才能发现生命的真谛。

不妄想,不妄求。静下心来,意味着不妄想,不妄求。静下心来,枯燥的工作也会变得富有乐趣了。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不能静心,好高婺远,就会生出非分之想。

其结果必然是,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非分之想徒使你受伤。而在你静心做事的时候,机会和幸运会不期而至,快乐和幸福就会悄然向你走来。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既是静心做事的最好印证。

静心做事,其实需要很高的修为。人们容易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以为别人的一切都是好的,以为别人都是幸福的,而只有自己才是不幸的。就像莎士比亚说的:愿自己像人家那样,或前程远大。

或一表人才,或胜友如云广交谊,想有这人的威权,那人的才华,于自己平素最得意的,倒最不满意。如果心浮气躁到如此地步,你不但得不到你没有的东西,还会失去已有的东西。

攀比自卑在意别人的评价是源于对外界过于关注,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或者总是盯着自己的短处,导致自己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应该让内心平静下来,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你内心平静了就会有更多的能量来做对于自己来说有价值的事情,真正投入进去就会很少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也不会再去攀比自卑过于关注外界了

不羡慕,不嫌弃。心灵的强大才是最为强大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羡慕了这人的钱财那人的容貌,不嫌弃地位的卑微低下,不厌恶工作的艰辛平凡,只知道静心把事情做好的人,才是最为高大的人,也是最幸福最成功的人。

把每天都当成是最好的一天,接受所有的安排。遇见的每个人,发生的每件事,都是必然的结果,都是最好的安排。每天都是最新的一天,也是最好的一天,接受,顺应,心静如水,一切安宁。

若把最后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那么我们定会非常努力,非常珍惜,有可能在某些方面会提升,但是若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来过。

那定会少了一些快乐与忧愁,这些也是不可丢失的财富。所以每天都有每天的快乐和经历,每天都是幸福的,所以过好每一天才是最好的。

除了心灵的平和强大之外,要想做的平心静气,还需要注意身体的条件。平时注意多出素食,多出果蔬类食品,少喝酒,不吸烟,多喝茶。另外要多读书,多修行,一定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心平气和、大气雅致的人。

富兰克林说,傻瓜的心,在嘴里;聪明人的嘴,在心里。年少时,谁又不曾是个傻瓜呢,直言直语,常与人争执对错,心里想着为了别人好,总要争理和对错。

殊不知,进入社会和工作后,争执的个性会给自己惹来很多的麻烦和矛盾,尤其是面对上级,争执往往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无论你,是对是错,有理没理。

才发现,真正活的好,有智慧的人,大多都是,笑口常开或者喜怒不形于色的,他们几乎不在小事上与人争执,无论你说的对错。

原来,成年人的成熟,就是要自己心中明白,不是与别人争执挑剔,而是更好的调整自我,对自我提要求。少争执就会活的更好一些。

少与伴侣争执,要说矛盾与争执最多的,莫过于伴侣。关系越亲密,往往事情就越多。有争执很正常,天下没有不闹矛盾,不吵嘴的伴侣,有的反而越吵,感情越好,床头吵架床尾和。

但更多的是,吵架越多,越容易不欢而散,今天为什么晚回我微信,中午为什么一定要吃麻辣烫而不是麻辣香锅,这样的事,都能争执半天,矛盾争执积累多了,总会有一天爆发。

因此,少争执,多一些倾听与包容,这样伴侣关系会更加亲密和轻松一些。但是要拒绝冷暴力,默哀大于心死,无形的沉默往往更令人心痛。

家庭是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氛围对于人的心态、性格影响很大。人们常说,家庭是讲情的地方,而不是讲理的地方。以前我常想,都不讲理了,怎么讲情,

后来才发现,很多事情从讲理上来说,根本没有对错,尤其是婆媳关系这方面,很难讲清楚对错。往往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只是在那里争执和理论,往往只会激化矛盾和情绪。最后搞得两败俱伤,家庭之间的争执,往往导致庭氛围的僵化,极其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发展。

所以,在小事上,真的没必要太较真和争执,少一些麻烦,多一些温情。即使是大事,也要心平气和的好好沟通与交流,多去倾听。

职场大忌就是与领导发生矛盾与争执,千万不要觉得领导心好就不计较,人心隔肚皮,在某些利益面前,领导是不会手软的。

更可怕的是,官大一级压死人,领导就算和你明着来,你也没有还手的力量,在权力与利益面前,对错和讲理是没太大的用处的。

历史上,那些忠心进谏甚至与帝王争执的大臣,即使是对的,被杀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像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这样的,又有几个。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领导面前,还是尽量要防一下,否则搞不好就一切前功尽弃,惹得一身麻烦,还没处说理。

朋友之间发生争执很正常,而且后果往往不会很严重。不像家庭,伴侣,领导之类的,争执会惹得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朋友之间的争执,大不了可以再换,总有适合的,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

但还是尽量要少争执,尤其是真正的朋友与知己,尽量难得糊涂,尽量少说假话,争执计较太多,真的只会疏远相互的关系。

连马克思、恩格斯这样的知己和朋友,都有因为争执而闹矛盾,疏远关系的时候,更不用说大多数人。那些因为争执而疏远的朋友,很多都是很值得珍惜的,千万不要太追究对错,因小失大。

人生在世,尽量少争执。既定事实或者不会有结果的事情,再争执,只会徒添麻烦和痛苦,还无济于事;无关紧要的人的话,你去理论争执,只不过是自我消耗。

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不要唇枪舌战,不要针锋相对,一笑而过,心平气和的面对,不失为更聪明的选择,越有智慧的人,越少与人争执。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对自己负责,让自己活的舒服一些,少一些争执,多一些内心的从容淡定,多一些内心的安宁。

共勉!

作者:青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