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幼稚而不谨慎,看上去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看着顺眼的人,也有令自己反感的人,即便是圣贤如孔子也不例外。不过,孔子不喜欢的人,并不是根据他个人情感决定,而是由他人的道德言行所决定。因此,孔子认为,令人反感并且一事无成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狂而不直者”。在孔子看来,一个人有些“狂”,那是为人直爽、放旷不羁的表现,属于真性情的外露,并不是件坏事。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个个都是放旷不羁之人,饮酒、纵歌、作诗,独立与世俗之外,虽然不否认他们有才华和文学修为,但是没有好下场,嵇康被腰斩,阮籍假装避世,王戎、山涛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短时间内分崩离析,令人唏嘘。为人直率虽是他们优点,给人感觉豪爽、洒脱;但若为人只有表面上张狂,而没有内心的率直,那这种“狂”就是自大、目中无人的表现,这很难成就自己一番事业。当下社会,很多人,外形漂亮帅气,招招手就能吸引一波人,就觉得自己魅力无限;有些人手里攥着一百万,炫耀自己有一千万,四处吹捧自己;还有些人认识一个科长,却把自己跟市长联系在一起;这种狂妄放旷的行为如跳梁小丑般,活在自己想象中,不知自己很快会被现实打醒。所以这种人是比较令人反感,而且很难有一番作为。


孔子被误解最深的十句话(这三种人最令人反感)(1)


第二种是“侗而不愿”者,一个无知的人并不可怕,但若是一个表面上装作无知,而心里却是一肚子坏水的人,这就很难让人接受了。一般情况下,无知的人大多都是非常老实,胆小怕事。而且,我们也清楚,无知并不是他们的错,只要有着良好的教育,他们一样可以摆脱那份幼稚和天真。从古至今由于无知愚蠢酿成的悲剧太多了,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差点亡国;读书没有用,害得自己一生穷困潦倒。归根究底还是说个人,一个人若是无知而且品性又不好,也不愿意改变自己,那即便用尽各种办法去挽救他,仍无济于事,那么这种人就无药可救了。


孔子被误解最深的十句话(这三种人最令人反感)(2)


第三种是“倥倥而不信者”,这种人看上去十分诚恳,但却一点信誉都不讲,为人十分虚伪,孔子最痛恨的就是这种人。其实,做人讲诚信,这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正所谓,人无信不立,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不但害人还会害己,相信大家从小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大伙,狼真来了,再没有人相信他了,最后的悲剧也是他咎由自取。


孔子被误解最深的十句话(这三种人最令人反感)(3)


​一个人若是有些狂放但正直,无知却厚道,诚恳却可以信任的话,还可以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帮其改正回来,走上仁人君子之道。但若他们表面上显得张狂,内心却毫无正直之念,整个人看上去幼稚、诚恳背地里却极其不老实、也不讲信义,这些都是违反中庸之道的做法,属于恶德。对于这种人无论是谁看见了都会心生厌恶,唯恐避之不及,自己不仅一事无成,还会自食其果,所以孔子才会感慨这种人真是无可救药。

生活在好时代的我们,还是应该有最基本的道德和信仰,做真实的自己,表里如一、诚信为上,做好分内的事,没有过不去的坎,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