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联合国新一轮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右图为左图中甲地自然景观,高大的树木是猴面包树,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1)

  1. 关于甲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全年干旱少雨 B.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C. 干湿季节明显 D. 全年高温多雨

2.6月记者发现德班气温明显高于约翰内斯堡,是因为德班()

A. 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B.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C. 海拔较低,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D. 白昼较长,太阳辐射量较大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2)

3.秦岭()

A. 纵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B. 东西绵延长达160多千米C. 地跨陇、秦、鄂、豫等省 D.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4.与南坡相比,秦岭北坡()

A. 气候垂直分异更明显 B. 坡面面积较小C. 常绿阔叶林分布更广 D. 黄土厚度较薄

5.秦岭的地理意义有()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②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③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6.秦岭物种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 区域闭塞,人迹罕至,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小B. 东西跨度大,河流、湖泊众多,水生生物种类多C. 全年高温,植被茂盛,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D. 地处气候过渡带,山体高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7.渭河平原自古以就来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B. 雨热同期,降水变率大C. 科技发达,工业基础好 D. 水运便利,全年可通航

读图,回答下列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3)

8.图中所示的地理事物是()

A. 针叶 B. 阔叶 C. 茎花 D. 板根

9.影响图中所示地理事物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A.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C.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D. 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读图,完成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4)

10.有关图示天气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B. 乙:降水区域主要在冷气团一侧C. 丙:图示虚线表示的是高压脊 D. 丁:南半球反气旋

11.乙图所示的天气系统( )

A. 可能出现在南半球 B. 只能受地形阻挡形成C. 一般只有冬季出现 D. 降水历时短、强度大

12.谚语“东闪日头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小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5)

13.图中a、b、c、d、e五地中最有可能降水的是( )

A. b地、d地、e地 B. a地、d地、e地 C. a地、b地、d地 D. a地、c地、d地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天气系统控制我国时,可能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②乙天气系统冬季控制我国时会带来寒潮灾害③在春季,A天气系统可能会给北方带来沙尘天气④江南丘陵的绵绵春雨可能与B天气系统有关⑤丁天气系统会给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梅雨天气

A. ②④⑤ B. 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6)

15.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④地转偏向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6.大陆西岸,受c气压带和d风带交替控制所形成的气候类型为

A. 热带草原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17.2008年7月27日台风“凤凰”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下图天气系统与之有关的是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7)

18.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A.abe B. bcd C. cde D. ade

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8)

19.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以及图示季节分别是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 B. 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C. 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 D. 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

20.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气候的共同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B. 气候⑤在北美洲有大面积分布C. ⑥和⑦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大气环流不同D. ①→②→③→④→⑦气候类型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如图,读世界局部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9)

21.此时,北半球被大陆切断的气压带是()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22.图示季节,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自然带差异C.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 地形

图1为某海域某季节洋流分布示意图,图2为该海域沿岸M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10)

23.该海域盛行图示洋流时,M地气候状况在图2中对应的时段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4.M地此时气候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 太阳直射点南移,受东北信风控制B. 副热带高压南移,受盛行西风控制C.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赤道低压控制D.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南季风控制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11)

25.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

A. 极地东风带 B. 盛行西风带 C. 东北信风带 D. 东南信风带

26.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由于( )

A. 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 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C. 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 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下图为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12)

27.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 两种气候类型 B. 三种气候类型 C. 四种气候类型 D. 五种气候类型

28.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13)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14)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15)

高考地理选择题100题(2023年高考地理强化训练)(16)

29.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30.形成图乙气候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因素 B. 大气环流因素C. 下垫面因素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解答】图中甲地约翰内斯堡位于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由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 【分析】本题考查德班气温明显高于约翰内斯堡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解答】根据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德班位于沿海,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作用,约翰内斯堡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A

【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秦岭地理概况,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准确提取地图地理信息和掌握中国区域地理概况。​【解答】A.读图可知秦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故A错误。 B.读图,秦岭东西跨约10°,约在34°N,根据经纬网上距离计算东西绵延约500千米,故B错误。C.读图,秦岭地跨陇、秦、鄂、豫等省,故C正确。 D.读图,秦岭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故D错误。故选C。2. 【分析】本题考查与南坡相比,秦岭北坡的自然地理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秦岭的自然地理特征。【解答】AB.读图可知,秦岭北坡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垂直分异不明显,故 A错误,B正确。C.秦岭北坡位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更广,故C错误。D.秦岭北坡紧邻高徒高原,黄土厚度较厚,故 D错误。​故选B。3. 【分析】本题考查秦岭的界限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秦岭界限意义的相关知识。​【解答】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①④正确;秦岭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秦岭南北都是外流区,②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 【分析】本题考查秦岭物种丰富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影响秦岭物种的因素。​【解答】A.秦岭周边人口分布多,故A错误。B.秦岭主要是陆地物种丰富而非水生生物种类多,故B错误。C.全年高温是热带地区特征,秦岭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地区,故C错误。D.秦岭地处气候过渡带,山体高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因此物种丰富,故D正确。故选D。5. 【分析】本题考查渭河平原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渭河平原的地理特征。​【解答】A.渭河平原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故A正确。 B.降水变率大易出现旱涝灾害,不是有利条件,故B错误。 CD.题目要求是自然条件,不是社会经济条件,故CD错误。​故选A。

8.【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解析】1. 略2. 略

10.【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A.读图分析,甲天气系统过境是气压降低,气温升高,为暖锋过境,故A错误。B.乙图降水区域在暖锋锋前,正常降水主要位于为冷气团一侧,故B正确。C.根据丙图风向判断,风吹向中心,为低压中心,图示虚线表示的是低压槽,故C错误。​​​​​​​D.丁图风吹向中心,且气流为逆时针辐合运动,故北半球气旋,故D错误。​​​​​​​故选B。2.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A.乙图所示天气系统为准静止锋,南北半球都有可能出现,故A正确。B.当冷暖气流势力相当且相遇是就可以形成该天气系统,故B错误。C.准静止锋在不同的季节都有可能出现,故C错误。D.准静止锋控制的天气降水时间长,故D错误。​​​​​​​故选A。3.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谚语“东闪日头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的景象是冷锋天气现象,甲图为暖锋天气,乙图为准静止锋,丙图为锋面气旋,西侧为冷锋天气,丁图为气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解答】丙处为锋面气旋系统,中心为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多降雨,即e为低压中心多降水,另外锋面可能带来降水,冷锋锋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所以bd也有可能为降雨区,有可能降水的包括bde三地,故A正确。故选A。

2.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解答】甲为一高压系统,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①正确;乙天气系统为气旋系统,寒潮是冷锋南下导致的,②错。A为冷锋,在春季会给北方带来沙尘天气,③对。江南丘陵春雨是暖锋形成的,B为暖锋,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由准静止锋造成,丁为气旋系统,⑤错,故D正确。故选D。​​​​​​​

15.【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D

【解析】1.

本题考查三圈环流的成因。三圈环流的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在地转偏向力(形成风带)、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的条件下形成,③④对;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因素,气压带、风带的积极性移动是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不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①②错。综上可知,B对,ACD错。故选B。

2.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读图,c位于北纬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中纬度西风带,受副高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位于30°-40°大陆西岸,C对,ABD错。故选C。

3.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根据题意指,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属于北半球的气旋,中心气压低,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辐合,A对;B为南半球的气旋,C为冷锋,D为暖锋,BCD错。故选A。

4.

本题考查气压带及风带的性质。读图,a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多;b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增温,气流干热,降水少;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干燥气流,降水少;d为中纬度西风带,气流温暖湿润,降水较多;e为极锋,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降水。综上可知,降水较多的是ade,D对,ABC错。故选D。

19.【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解答】​据图可知,甲气压带位于30°N附近,风吹向两侧,所以判断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说明北半球是夏季,B对,ACD错。故选B。2.

【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解答】​据图可知,甲气压带位于30°N附近,风吹向两侧,所以判断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说明北半球是夏季,B对,ACD错。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解答】据图可知,①是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③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高或信风带影响,A错;气候⑤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北美洲不典型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不显著,B错;⑥是温带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属于季风环流,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环流形式不同 ,C对;①—②—③—④一⑦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热量,D错。​​故选C。

21.【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此时北半球被大陆切断的气压带,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获取图文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由图可知,此时盛行偏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海洋是高压,亚欧大陆是低压,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 【分析】本题考查图示季节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由图可知,此时盛行偏南风,亚欧大陆是低压,是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南亚盛行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形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洋流与气候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北印度洋流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图示为北印度洋海域,由图示洋流的流向可知,呈顺时针流向,说明该地吹西南季风,为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M地受西南季风控制带来大量的降水,图2为热带季风气候,丙时段位于夏季,降水较多,与M地气候符合,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要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赤道附近不偏转,到了北半球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该季风主要影响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图示M地主要受西南季风控制,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甲应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盛行西风带,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丁为东北信风带。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盛行西风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2.

【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地中海沿岸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受丙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乙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熟练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解答】读图可知,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②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③④两地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⑤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三种气候类型。B正确,ACD错误。故选B。2.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熟练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解答】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对,ACD错。故选B。

29.【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1. 根据四地的气候资料分析,甲最低月温在0度以下,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①正确;乙的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②正确;丙最低月温在0度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③错误;丁地终年高温,夏季降水尤其多,判断为热带季风气候,在亚洲分布最广,④错误,选C。2. 结合上题分析,图乙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