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宫参观过的朋友们一定发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偌大的紫禁城中竟然没有“方便之所”。那么,生活在清朝的皇帝、嫔妃、太监、宫女是如何解决如厕问题的呢?
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清朝宫人是如何方便的。
之所以紫禁城中未设置厕所,是因为当时的皇宫流行使用便器,对于这个东西,《西京杂记》卷四中说道:“ 汉朝以玉为虎子,以为便器。”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简傲》中也有说道:“ 谢万在兄前,欲起索便器。”
在清朝,例如:恭桶、便盆等,都是清宫里比较流行的如厕用具。平日里这些如厕用具被存放在“净房”之中,与生活区域隔离,待需要使用时再取出。恭桶与便盆从表面上没有太大差别,但是,清代宫人使用这两种如厕工具时却非常讲究。
恭桶专门用于小便,而便盆则专门用于大便。由于,便盆的臭味较大,所以,太监们通常会在其中装满炭灰,借此除臭。虽然,皇帝和嫔妃也需要使用恭桶和便盆方便,但是,他们使用的恭桶和便盆却有另一种称呼,叫“官房”。
不同于宫人使用的如厕用具,后宫会专门安排太监保管“官房”,每当皇帝或嫔妃需要如厕时,会事先命人通知保管“官房”的太监取来如厕用具,平时,“官房”并不会被摆放在寝宫中。当然,其余宫人的如厕用具就没有这么讲究了。
皇帝的马桶,也就是“官房”,虽然,没达到镶玉镀金的程度,但也是非常考究的。根据现存的“官房”来看,这种御用的如厕工具,大体可分为:椭圆形和长方形两种。制作“官房”的材料较多,多为木、锡或陶瓷。
通常,木制的“官房”是长方形的,在“官房”主体外安装了木质框架,框架上挖出椭圆形的开口,在开口处再铺设一层软垫,开口上方有特质的木盖。这种木质“官房”类似抽屉,在使用之前需要将盖板抽出。
当然,木质“官房”通常有渗漏的缺点,所以,大多木“官房”中又被工匠制作了一层锡制内里,这样就可以解决污物渗漏的问题。锡制的“官房”则与木质“官房”有很大的不同,锡制“官房”多为椭圆形,在开口处加盖木盖,在木盖上又安装了打开盖子的按钮。
一般这种锡制“官房”要与专门用于如厕的“便凳”搭配使用。“便凳”的前端开出椭圆形的凹槽,如厕时将锡制“官房”摆在凹槽下。因为“便凳”设有靠背,且通体包有软衬,所以,从舒适度上来看锡制“官房”要强于木质“官房”。
“便凳”的舒适度与现代的沙发不遑多让,只是与现在的马桶相比,“便凳”并不具备冲水功能罢了。
那么,在清代皇宫中,做工最考究的便器是皇帝的吗?
并非如此,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的便器才是清宫中最豪华的。都知道,在纸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古人擦屁股用的是木片。后来,有了纸有钱人擦屁股自然就用纸了,到了清朝慈禧太后这里,擦屁股自然更是要用在纸,且的特制的纸,但是,怎么用谁来用,却是非常有讲究的。
根据一些个老太监的回忆:每当老佛爷想如厕,就会说:“哀家要传宫房啦,小的们快来伺候。”一听到这句话,三个宫女便会赶紧准备各项事宜,一个去传管理“官房”的太监,一个去取“便凳”铺盖等物,一个去拿御用的厕纸。
据说,慈禧的“官房”是用珍贵的檀木雕刻的,从外表上来看就像一只大壁虎,壁虎的四脚就是便盆的腿,壁虎鼓着的肚子就是“官房”的盆屉。壁虎便盆设计最巧妙的地方就是,壁虎的下颌与尾巴分别是前后把手,分别用于存放厕纸和打开木盖。
由于慈禧的地位特殊,所以她的“官房”也与其他宫人的不同,壁虎便盆中并未准备炭灰,而是装满晒干的松香碎末。管理“官房”的太监在将便器送到老佛爷面前时,需在头上垫一层绣着云龙的黄布,将“官房”顶在脑袋上送入太后的寝宫,在请安之后将“官房”送给宫女。
在慈禧方便过后,宫女们齐声说一声:“老佛爷吉祥。”然后,再将“官房”取出,交给太监,太监再将“官房”顶在脑袋上取走清洗,在填入新的松香碎末后,等待下一次使用。虽说,慈禧太后如厕十分讲究,但是,普通宫人的如厕流程就简单得多。
通常司掌各宫的太监宫女都有各自的净室,里面摆放着恭桶、便盆、灰槽等如厕设施,每当宫人如厕后要自行将现场清理干净,以方便后来人如厕。净室的构造与现在的卫生间相仿,都是面积较小的卫生间,主屋通往净室通常有一条不足一米宽的夹道,夹道的地面上铺设油布。
自溥仪逊位后,紫禁城中的这些如厕用具全部被清理出去统一存放,而净室则成了空屋子。由于皇宫的净室整洁干净,与其他房屋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后人在进入故宫参观时,当然不会知道净室的作用了。
参考资料:
【《西京杂记》、《世说新语·简傲》、《慈禧秘史》、《北京往事》、《慈禧的马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