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钏全集古装(剧说有戏武家坡)(1)

王宝钏全集古装(剧说有戏武家坡)(2)

作者:吴诗湄,在校大学生,喜欢听戏的95后,对戏曲和古典文学有着谜一样的热爱。去剧院感受现场演出是一定要实现的心愿,能够穿上戏服登台表演是可能实现不了的愿望。

王宝钏全集古装(剧说有戏武家坡)(3)

摄影 大鹏jackie

十八年前的彩楼上,相府千金王宝钏的绣球打中了花郎汉薛平贵。从此脱下了绫罗绸缎,辞别了画栋雕梁,相府三小姐成了武家坡寒窑的王三姐。

摄影 大鹏jackie

十八年足够久了,一生中又能有几个十八年。婴孩长成少年,而当初的翩翩少年已挂上五绺长髯。漫长的时间间隔就好像是一层风霜,任是蒙在谁的脸上都不免有些凄怆。

刘禹锡有两首诗写的都是游玄都观事,但前后间隔却长达十四年之久。《游玄都观》中说:“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十年前刘禹锡被贬朗州,十年后重游玄都观,已是桃树千株,争妍斗艳。不久又被贬连州,十四年后回京,作《再游玄都观》:“百亩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当年夭桃不再,如今遍地青苔。虽然读来大有痛快淋漓扬眉吐气之感,当中却又暗含了这前后二十四年间的多少起伏辛酸。故地重回总免不了万千感慨。纵然几经草木枯荣,人事变迁,想起当年种种情景犹在眼前,喜乐悲欢涌上心头,而光阴不待,溯往及今恍如一场大梦。

王宝钏全集古装(剧说有戏武家坡)(4)

摄影 大鹏jackie

王宝钏应该是男人心中妇女的楷模。不仅为了丈夫舍弃富贵,斩断亲情,更是十八年寒窑苦等。武家坡前薛平贵试探忠贞,威逼利诱、调笑戏耍,三姐不为所动。演到这里,不知是要褒扬王宝钏的忠贞不二,还是要讽刺薛平贵的自私多疑。

那一日驾坐银安殿,

宾鸿大雁口吐人言。

手持金弓银弹打,

打下半幅血罗衫。

打开罗衫从头看,

才知道寒窑受苦的王宝钏。

王宝钏全集古装(剧说有戏武家坡)(5)

摄影 大鹏jackie

终于相认,吐出实情,却原来还要依靠能口吐人言的宾鸿大雁捎去半幅血罗衫。如果没有这通灵的大雁,这半幅血罗衫也许就被风吹去,埋没草间了。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诗经·伯兮》中一位妻子思念在外征战的丈夫,“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丈夫走后她不曾梳妆,头发乱如蓬草。并不是没有膏沐来梳洗修饰,只是不知道装扮起来让谁去看啊。

寒窑王三姐似乎比这位女子还要不如,贫穷的寒窑里没有菱花镜,何况“膏沐”。如果有,不知道王宝钏会不会因为没有个“悦己者”而不上妆台。看不到容颜变换,也觉不出时光流转,所有的心思都在盼望与等待中。《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思妇诗,其中一句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十八年日夜盼望,朝思暮想,重逢时已不是当初少年夫妻。临水相照,如梦初醒,一句“十八载老了王宝钏”,唱得人心头酸楚。王宝钏的青春岁月仿佛在这照水的倏忽一瞬间,忽然地就荡然无存了。

王宝钏全集古装(剧说有戏武家坡)(6)

摄影 大鹏jackie

发迹的薛平贵进得寒窑,高坐堂前。十八年前留下“十担干柴,八斗老米”的安家度用让他甚是得意,俨然一个有担当的落落伟丈夫。真是与晋惠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一般无二。

“慢说是吃,就是数,也把它数完了”,三姐说罢,恍然大悟的薛平贵就好像银安殿里度一日,武家坡前十八年一般惊诧。

王宝钏全集古装(剧说有戏武家坡)(7)

摄影 大鹏jackie

十八年等来这样一个丈夫,王宝钏还是双膝一跪,讨要封号。也许世间还是多有王宝钏,少有杜十娘。


中华戏曲征稿

征集各类戏曲相关的“人物”、“剧评”、“现场探班”或其他特别策划的原创稿件。要求:①内容准确,不存在知识性或真实性问题。②文章和所涉及的图片没有版权问题。③投稿时写明作者、图片来源等信息。投稿邮箱:aixi_ren@163.com

欢迎关注【中华戏曲】微信公众号,搜索【zhonghuaxiqu】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