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很长时间里,日本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强烈影响,但是日本的封建文化在许多方面却更像欧洲的封建文化。日本封建制度和欧洲封建制度一样,主要的美德是忠诚,因为整个制度依赖于个人忠诚的纽带。当然,忠诚实际上是这两种制度中最薄弱的环节,日本和欧洲中世纪的故事中充斥着变节和叛国的案例。在以罗马法为背景的欧洲,主-藩关系被视为相互的和契约的,是法为主的。而在日本,东亚儒文化圈的体制并不太重视法律,相反更重视道德,即法律服从统治者的道德意识,因为他的统治权理论上是建立在他卓越的智慧和道德之上的。因此,主藩关系被视为一个无限和绝对忠诚的一方的附庸,而不仅仅是一个法律合同之间的两个独立个体。

日本封建思想(日本特色的封建主义及武士阶级)(1)

这些战士被称为武士的“奴仆”,他们非常强调勇敢、荣誉、自律和对死亡的坚忍接受的军事美德。由于缺乏任何禁止自杀的宗教禁令,他们通常在失败中自杀,而不是在被捕时接受酷刑和可能的羞辱。用令人毛骨悚然、极其痛苦的方法切开自己的腹部自杀成为一种仪式,用来展示意志力和维护自己的荣誉。

尽管如此,家族血统和荣誉在中世纪的日本社会仍然非常重要,因为继承决定了权力和威望以及财产所有权。家庭连续性自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日本人避免了西方世袭制度的许多问题,允许一个男人从他的儿子中挑选最适合继承他的职位的一个,并且在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下使用收养。女儿的丈夫,年轻的亲戚,甚至一些完全无关的人都可以被收养为完全可以接受的继承人。虽然遗产已不再是日本社会的基石,但这种收养方式仍然很普遍。

日本封建思想(日本特色的封建主义及武士阶级)(2)

日本封建社会与欧洲封建社会在其他两个方面有不同之处。在日本,没有一种骑士风尚把女人奉为浪漫的崇拜对象,仿佛她们是脆弱的、低人一等的人。日本武士希望他们的女人能像他们一样坚强,接受出于忠诚或家庭的自我毁灭。日本武士,虽然剑士和西方武士一样,没有西方封建贵族对学问和文雅艺术的蔑视。他们以自己的书法和诗艺而自豪。或许,朝廷文化与各省兴起的武士社会长期共存,使得一种文化与一种文化之间的艺术和态度有了更充分的转变。

日本和欧洲都是在无法维持更集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情况下使用了封建的方式来维持统治。西方虽然曾经有罗马帝国,但中世纪的领导人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来重建罗马帝国那样的繁荣。他们无法组织和负担一支常备的军队,而且还缺乏一个独立的官僚机构,这种机构往往可以跨越地区社会和语言群体。日本人以中国的皇室制度为例,曾短暂尝试过类似的官僚主义制度,利用儒家思想来促进适当的政治态度,但显然他们并没有成功。

日本封建思想(日本特色的封建主义及武士阶级)(3)

在西欧和日本,封建主义都是高度军国主义的,中世纪的西方和日本都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异常频繁和激烈的内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封建忠诚和互相敌对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总结了一系列长期阻碍更稳定的中央集权政府发展的精英军事美德,这些价值观包括身体勇气、个人或家庭联盟、忠诚、仪式化战斗,以及对农民、商人等非战士群体的蔑视。

在这两种情况下,军事光环都在封建时代幸存下来。在17世纪初最严重的内战过后,日本在控制武士阶级方面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在西方,封建主义的武士伦理坚持着一个突出的信念,即国家的中心目的是发动战争,从而为军事领导人提供展示实力的机会。但是封建主义的遗产不仅仅是军事。领导人或精英群体之间的个人联系作为政治活动的基础的思想继续影响着西方和日本的政治生活和制度。

日本封建思想(日本特色的封建主义及武士阶级)(4)

日本和西方封建社会的特点也不尽相同。西方封建主义比日本更强调契约观念。虽然欧洲武士精英成员承认彼此的联系,但封建的忠诚是通过谈判达成的合同来实现的,在这些合同中,当事各方明确保证各自将从联盟中获得好处。日本的封建制度更多地依赖于团体和个人的忠诚,而这种忠诚并没有得到合同协议的确认。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西方封建制度最明显的遗产就是议会制度,在议会制度中,个人贵族(以及城镇居民和神职人员)可以联合起来捍卫他们明确界定的对抗中央君主的合法利益。在日本,封建主义的遗产涉及一个制度化程度较低的群体意识。这种做法鼓励个人作为集体决策小组的一部分发挥作用,最终可以与国家挂钩。尽管在这两种情况下,封建主义都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政治风格和价值观,并与后来的集权倾向相结合,但这些风格和价值观本身并不相同。

日本的权力和欧洲国家的权力一样集中。尽管大多数地方贵族都对天皇口惠,但日本崎岖的地形使得天皇很难完全的控制地方贵族,这使得日本的地方贵族比欧洲贵族要强大得多。其次,尽管日本的次等贵族(武士)在宗教上忠于他们的地方领主,但领主并没有给他们土地来拥有,武士从他们的地方领主那里获得的收入,取决于领主的土地上的产出。

日本封建思想(日本特色的封建主义及武士阶级)(5)

虽然武士可能有仆人,但他们在土地上的工作方式与在欧洲不同。在欧洲,骑士们有农奴,他们从贵族那里得到的土地将由农奴照料。欧洲和日本封建政府的法律结构明显不同。欧洲的法律体系以罗马法和日耳曼法以及天主教为基础,而日本的法律体系则以中国的儒家法律和佛教为基础。由于这些差异,欧洲和日本的封建制度在不同时期得到了发展。

日本的封建时期从12世纪一直持续到19世纪。在这一时期,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最高的是皇帝,尽管他几乎没有实权。日本由幕府统治,幕府是一个几乎完全控制的军事领袖。最成功的是德川幕府,从1603年到1868年统治日本。

在日本,真正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掌握在幕府手中。就像在欧洲一样,幕府也把土地分给了他的忠臣,他们被称为大名。大名随后把土地给了他们的武士,武士。日本武士按照一种叫做武士道的行为准则生活,这种行为准则甚至比欧洲更为严格。一个丢脸的武士被要求表演剖腹,以维护他的家庭荣誉。

日本封建思想(日本特色的封建主义及武士阶级)(6)

封建主义在日本的发展略迟于欧洲(分别是12世纪和9世纪)。这一拖延可能是由于日本的孤立和缺乏外国入侵。然而,这两种制度都以强烈的法律态度开始,并强调附庸者的义务,旨在确保前者在持续不断的战争中的效忠。虽然日本有一个皇帝,然而这个皇帝的意义和权力只是象征性的和精神性的,而不是真正的军事或政治性的。虽然日本人尊崇他们的天皇,将其视为与神和过去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但事实是,真正的法律、税收和军事权力的权力来自军事精英大名的剑。大名家族(军阀)在拥有大量土地的基础上掌握着地方权力,他们的私人军事力量由忠诚的武士(战士)组成。

所以说,日本是一个二元政治体制。皇帝是社会的精神领袖,实际权力掌握在封建领袖大名手中。在这一长期的军事统治期间,一个氏族定期能够建立对其他氏族的军事统治,并从皇帝那里获得幕府的称号。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幕府统治下,仍然没有一个真正的国家。虽然幕府军事领导人可以要求税收和地方领导人(大名)提供有限的军事支持,但这些幕府没有通过国家军队或通过集中的法律和官僚控制直接控制民众。地方军阀大名保留了他们的地方控制权。

日本封建思想(日本特色的封建主义及武士阶级)(7)

几个世纪以来,日本一直深陷这种分裂、封建的局面。日本分裂成几十个以军事为基础的私营实体,遭受几乎持续不断的暴力和有限的经济增长的代价。中央统一的缺失阻碍了日本参与更广泛亚洲关系的能力,阻碍了日本与亚洲大陆大国韩国和中国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