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春秋战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周王朝约摸八百载的历史故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春秋战国为什么属于东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春秋战国为什么属于东周(为什么周朝分西周与东周)

春秋战国为什么属于东周

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春秋战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周王朝约摸八百载的历史故事。

  周王朝的统治从公元前1046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56年,一共经历大约800个春秋,其中770年西周灭亡而后东周诞生,而东周又被史学家划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那么春秋和战国时又该怎么来划分的呢?

  01春秋和战国从何时开始划分?

  春秋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历经294年。

  战国是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历经254年。

  春秋和战国的区分年限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看法,有三种看法,是迄今为止为普遍被认同的观点。

1、一部分人觉得公元前475年为战国开始的原因,是因为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当中有一篇《六国年表》。这篇记载的是东周时期的日历,第一年就是公元前475年,所以以这个为分界点比较获得大众的认可。

  毕竟司马迁的《史记》记录得非常详尽与仔细,而且这本书的文学地位无可撼动,用他的“日历”来作为时间轴来区分春秋战国是再合适不过了。

  2、以公元前453年为战国开始。是因为韩、赵、魏这把晋国瓜分了的既得利益者合伙打败了智氏,彻底瓜分光了晋国的土地与城池,形成了三大势力。虽然没有正式建国称侯,也没有分封,但是他们却是已经客观存在了。

  3、以公元前403年为战国开始的时间。原因是这一年周王无奈之下加封了韩、赵、魏三个国家,三个势力正式成为诸侯国。而且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认为战国是从此时开始的。

  我觉得,以公元前403年为分界点更加好,也更好区分。公元前403年以后,战国七雄才算是正式形成,而春秋时期也彻底地成为了过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战国”时代。

  02要把东周分春秋和战国是为什么?

  春秋和战国合称为东周,那么为什么史学家必须把两段时间给区分开来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春秋时期积累的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科技革新在战国有了一个大的进步,这是一个累积到断层式爆发的阶段,时间的积累使得这些方面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区分开更加方便去研究和归类。

  比方说,在打仗方式上,春秋时期以“礼仪”为主,不但贵族带兵打架之前要先进行友好交流,而且不论最后的结果是输还是赢,双方都会“以礼相待”,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文明得很,哪像现在,计谋,全是计谋。

春秋时期的战争目的虽然是解决矛盾、抢夺地盘,但是主要目的还是“以德服人”。不然孔子周游列国却毛事没有,素质高啊。甚至出现过君王送客数百里、敌人帮助自己修战车轱辘、抓住对方将领后敬佩他的为人而释放的“奇葩”事件。在今天看来是很难理解。

  02为什么要把东周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和战国加起来就是东周,那么为什么史学家非要把两段时间分开呢?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在春秋时期积累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变革在战国有了一个大爆发,这是一个积累到断层式爆发的阶段,所以区分开更加容易研究和归类。

  比如,战争方式上,春秋时期以“礼仪”为主,不但贵族带兵打架之前要先进行沟通,而且不论打仗的结果是输还是赢,双方都会“以礼相待”,握手而去。春秋时期的战争目的虽然是解决矛盾、争抢地盘,但是主旨还是“以德服人”。甚至出现过君王送客数百里、敌人帮助自己修战车轱辘、抓住对方将领后敬佩为人而释放的“奇葩”故事。

  说得通俗一点,春秋就是“礼仪廉耻”,战国就是“礼崩乐坏”。03周朝为什么分为西周和东周

  说到这里,那么也顺便说一下周朝为什么也要分开。周朝的建立是武王伐纣,周武王带领贵族们消灭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这个故事就是《封神榜》的原型。而周朝建立以后,周武王要请他们吃肉了该,毕竟人家也是出了不少力的,虽然不能像神话故事里一样给一个神位,但是也要给他们一些地位。所以后来就有了士、大夫、诸侯、天子这一系列的等级制度。

  所以,周王朝分封了大大小小一百来个诸侯国,而且都有自己的军队,每年只需要送点东西给都城就好了,周天子于各诸侯之间没有任何的权力。

  逐渐地,周天子代代相传,天子的权力却逐渐消失。周王渐渐地成为了一个礼制的“形象代言人”,而背后实在是早就没有了周武王那时的权力和威望了。毕竟谁也管不了谁,前期还是文明人,到了后期大家就是比比谁的拳头更硬了。

  周王朝从公元前1046年开始建立朝代,到公元前771年发生重大变故。诸侯故意引狄戎部落攻打周王城(陕西兴平),当时的周幽王和他的小儿子被杀。周幽王就是“烽火戏诸侯”的男主角,而他为了宠爱他的爱妃不仅废了太子,还因为“戏弄”诸侯而被外族侵略者所杀。

  后来其他诸侯来勤王,把已经被废的王太子再次扶正,这就是周平王姬宜臼。周平王姬宜臼为了躲避戎狄袭击,不想睹物思人,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迁都到了河南洛阳,自此史称东周。

  西周和东周的划分不但因为都城进行了迁移,而且也是周朝的天子彻底沦为“名存实亡”的一个面子工程的信号。 

04比较有名的几个小故事很能反映出周王到底有多弱鸡。

  1、公元前607年,楚庄王去攻打戎狄,经过周朝王城的时候,非常神气地询问当时的周王使者:“你们王城存的鼎到底有多重?使者赶忙说:鼎代表的是天子威严,怎么能用重量衡量呢?周王在城内一言不发,楚庄王大笑之后潇洒离去。

  这就是成语“问鼎中原”的典故。

  2、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派兵狠狠攻打了韩国,顺便威慑了周王城。他与孟悦比赛举大鼎,意外被砸断腿,当场去世。这个鼎也就是在当时是周朝代表天下的礼器,而周武王举起的就是代表秦国先祖故地的“雍鼎”。说明一下秦王的行为是有目的的,不要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待一个统治者的行为。

  这就是成语“举鼎绝膑”的典故。

  3、公元前256年,秦国渐渐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国力越来越强大,秦国的强大让王室与其余诸侯感受到了威胁,所以楚王和当时的周王,号召其余诸侯一起去打秦国。可是周王没钱啊,怎么办只能承诺好处向商人们借钱,好不容易征兵几千人。谁知道集合的日期到了,却没有人来。几千人的吃穿用度太费钱了,肯定是到不了函谷关的,到时候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想了想索性就不打了,所以周王只好让士兵就地解散。

  商人听说周王突然不打秦国了,大家伙都不干了,纷纷堵在周王的府邸的门前叫骂,每天讨债。周王没办法只好跑到城中的一个木头高台上躲着。

这就是“债台高筑”成语的由来。

 周朝分成西周东周预示着着周朝开始走向了衰败。东周划分为春秋和战国又代表着“礼崩乐坏”和“实力为王”。春秋和战国的划分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时间节点,更是整个历史、整个时期的典中点,是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