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同为朝鲜民族但政治体制不同的大韩民国(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两个政权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三八线的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内为非军事区。习惯上仍称其为三八线。照朝鲜停战协定,三八线两侧的南北朝鲜非军事区宽约4公里、长约248公里。需注意的是:三八线因邻近北纬38度而得名,但不等于北纬38度线。例如由北朝鲜实际控制的开城市,就位于北纬38度以南。

三八线是指哪三条线(1945年9月2日三八线划分)(1)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半岛这个曾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中国的王国受到了日本的统治,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半岛,使它成为一个被征服的省份。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盟国首脑在商议战后国际安排时也谈到了朝鲜的命运。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蒋介石和丘吉尔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对朝鲜问题是这样说的:"我三大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在紧接着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又与斯大林讨论了朝鲜的前途问题。斯大林说他看到了《开罗宣言》,并说朝鲜应该获得独立。他还同意在朝鲜能获得完全独立以前,需要有那么一段准备时间,也许需要40年。

三八线是指哪三条线(1945年9月2日三八线划分)(2)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再次谈到朝鲜问题。2月8日罗斯福与斯大林举行会晤,在两人谈过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以后,罗斯福提出讨论领土托管问题,并向斯大林提出,在朝鲜人民做好自治的准备之前,"朝鲜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和一个中国代表实行托管","托管期愈短愈好"。

大概是鉴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曾拒绝过美国在1944年3月提出的战后对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进行托管的方案,罗斯福认为"没有必要邀请英国参加朝鲜的托管"。斯大林同意托管的方案,但他建议还是应该邀请英国参加托管。于是,战后由中、美、苏、英四国对朝鲜实行临时托管的方案便在雅尔塔会议上确定下来。但会议文件并未具体谈到托管朝鲜的问题,只是在提到对哪些领土将实行托管时说,"这将是有待以后达成协议的事情"。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后,于1945年5月底派特使霍普金斯去见斯大林,斯大林表示没有改变四国托管朝鲜的政策。

三八线是指哪三条线(1945年9月2日三八线划分)(3)

然而,由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引起了远东军事和政治局势的突然变化,于是在四大国尚未就朝鲜的托管问题达成具体协议之前,首先要解决美国和苏联分别在朝鲜半岛对日本军队进行受降以及实行军事占领的问题。这时,便引出了三八线的划分问题。

1945年9月2日,根据盟国协议,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第一号指令中,以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两国军队分别受理驻朝日军的投降事宜和对日开展军事活动的临时分界线,以北为驻朝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半岛南北地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

就这样,三八线作为美苏两国在朝鲜受降和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线便被明确地规定下来。受降命令传到战地时,分兵进击的苏联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运动。但他们一接到关于分界线的命令,就迅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1945年9月8日,首批抵达朝鲜的美国军队第7步兵师在仁川登陆。这是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名副其实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