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1)

小时候读《最后一课》,全然不解其中的普法战争和爱国主义,只记住了小说中的一句话:“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因为那时,我家邻居罗老师也养了一群鸽子。我想,罗老师的这些鸽子与用德国活或者法国话唱歌的鸽子,有什么不同呢?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2)

由于罗老师的鸽子成天叽叽咕咕地叫似乎很惹人烦,小伙伴中调皮的男孩子们商议要找个机会把鸽子偷出来炖了吃。果然在一个月黑风不高之夜,家长们都去参加什么学习了,我正在自家的床上睡得迷迷糊糊,却被小伙伴摇醒了拉去吃鸽子。

近些年,出现了许多对都德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的质疑。质疑的焦点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割让给普鲁士后,普鲁士当局并没有对这一地区进行奴化教育,因为普鲁士人用不着。很长时期以来在这一地区定居的,90%以上是说德国话的德国人,而并不是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人人以法语为骄傲以不能说法语而痛苦。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3)

反而是二战后,阿尔萨斯地区最终归属法国,政府驱逐了许多定居此地多年的德国人,要求学校上课一律用法语,严格禁止使用德语方言之一的阿尔萨斯语。直到2008年,法国国民大会仍提议将阿尔萨斯语和布列塔尼语等地方方言同列法国的文化遗产,但法国参议院最终没有通过这项提议。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4)

所以有人认为,自1912年由胡适首次翻译进中国,100多年里长期入选我国中学语文课本的《最后一课》,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还严重歪曲事实。

科尔马城,曾经是上莱茵的首府和大阿尔萨斯地区的重镇。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5)

我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追问事实真相,历史太过复杂纠结。都德的故事,也许只是法德两国多年恩怨情仇中一朵小小的水花。

当我行走在《最后一课》故事发生地、被称为法国最浪漫小城的科尔马郊里郊外时,除了记忆深处那鸽子肉的美味,看到的是无边的沉静、美丽与和平。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6)

科尔马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7)

建城于9世纪的科尔马,满大街的建筑却是德国特色的木筋屋。墙身直、斜、横的木条,让即使最普通的小屋也显得漂亮而充满风情。木条拼出的如魔方又如七巧板般的各种颜色,则显然随主人的喜好任意变换着。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8)

运河蜿延缠绕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港湾河汊里飘飘荡荡的平底小船,又劲吹威尼斯风。因而游走其间,仿佛把德、法、意三个国家一次就玩遍了。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9)

小城数次在维京人、法国人和德国人之间易手,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却奇怪地没有被战争毁灭。现在城市的建筑,有许多是16世纪的,比如那些漂亮又有特色的木筋屋。17、18世纪的街道和房屋,更是多不胜数。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10)

1863年,在科尔马一座中世纪房子的墙下,发现了黑死病期间犹太人埋藏在这里的大量宝藏。在所有宝藏被登记造册前,其中一些已被偷偷售出。现在这些财宝存于克卢尼博物馆。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11)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12)

这批财宝包括大量的银币,银餐具,和各种金银珠宝首饰。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13)

科尔马最有名的建筑之一是人头屋。这座建于1609年的葡萄酒交易中心,立于14世纪就有的街道旁。人头屋外墙面的装饰是105个各种姿态各种表情的人头像,据说其中不少是以麻疯病人头像为原型设计的。麻疯病人的头像为什么有装饰意义,却无文字记载,也许纯粹是设计师个人的特殊偏好。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14)

人头屋现在已改为一家四星级酒店和餐厅。安排行程时曾想在这家酒店住一晚,但,预订已满。于是特意为午餐在这里订了张桌子,聊补遗憾。这里的鱼子酱和焗蜗牛,堪称双绝。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15)

人头屋顶的青铜雕像,与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设计者同是雕塑家巴尔托迪。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16)

小城当年的防御工事已不多见,唯剩两座建于18世纪的城堡。欧洲的城堡和欧洲的教堂一样,基本千人一面。有时候看城堡或教堂,更多地是去看里面的博物馆,或者,登高览尽全城全镇的景色。

德国文艺之城海德堡(都德的最后一课撒了弥天大谎)(17)

这两座城堡相对而立,城堡之间正好有一条小路。科尔马的游客不算太多,黄昏时分,更是难见人影。

夕阳之中,我们在这古色古香的城堡小路上,缓缓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