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后主秦叔宝因荒淫无道一味追求享乐而亡国的历史,曾引发无数后人的悲痛感伤。然而虽有此先例,却依然有很多君王沉迷于歌舞声色,不理朝政,终至亡国。杜牧在《泊秦淮》中便是运用了此典故来感伤时事。

秦淮边的奢靡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自古以来都是皇室显贵们观赏歌舞、纵情声色的娱乐场所,灯红酒绿、淫歌艳曲不绝于耳,作者正是路过此地,触景生情,才写下了这首诗。

金陵秦淮诗(荒淫亡国的感怀哀歌)(1)

开篇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统领全文,给读者描绘了一种幽静淡雅的水边夜色。看似清冷孤寂,这便为后文抒发感伤心情埋下了伏笔。而“夜泊秦淮近酒家”则为上一句点出了时间及地点,和后文存在着很强的逻辑关系。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可以说是全诗的中心,运用南朝陈后主的典故,写明作者站在秦淮河边回忆往事,于婉转的乐曲声中,勾画出亡国的凄凉景象。两种氛围的强烈对比,更能凸显诗人的无限感叹。

金陵秦淮诗(荒淫亡国的感怀哀歌)(2)

千疮百孔的唐朝

若要究其为何会写下这首诗,还要追溯到当时的历史背景。

杜牧一向颇为关心政治,而他所处的唐王朝,统治者昏庸无能,藩镇割据局面混乱,再加上为政者只知享乐不理朝政,便不免激发作者对政治无限的慨叹。社会危机四伏却不知悔改,歌女不懂朝政也罢,连当权者都弃国家于不顾,徒留像杜牧这样的有志之士苦苦哀伤。

金陵秦淮诗(荒淫亡国的感怀哀歌)(3)

这首诗可以说是当时仁人志士和知识分子对国家大事深刻担忧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反映了达官贵人们用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充空虚灵魂的真实现状,而这也正是晚唐逐渐走向衰败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