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到“小树不修不直流,孩子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育儿俗语,说明了惩罚教育在育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孩子有这4种行为要及时管教(孩子有这3个恶习)(1)

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只有1到2个孩子,棍棒教育越来越少,但并不代表已经完全消失了。上个月环球时报就报道了一位湖南的小女孩,就因为不听话,被妈妈打一耳光。后来,女儿总是会听到“嗡嗡”的声音,经过医生检查,孩子的鼓膜出现破损,幸亏医治及时,才保住了孩子的听力。

孩子有这4种行为要及时管教(孩子有这3个恶习)(2)

面对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父母苦口婆心地讲了很多道理,孩子却充耳不闻。父母气上心头,身不由己打了孩子也在情理之中。但父母应该知道,打孩子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调皮的孩子是需要管教,但是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不全在孩子。

当孩子犯错后,父母只是一味的纵容,孩子的行为就会越来越猖獗,久而久之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坏孩子。孩子有些错误的行为,父母如果不及时制止,结果就是你舍不得打孩子,就会有人替你打,且后果不可预估。

当孩子有下面3个恶习时,父母不得不出手

孩子有这4种行为要及时管教(孩子有这3个恶习)(3)

1、推卸责任

有些孩子一旦闯祸以后,就开始怨天怨地怨空气,就是不找自己的原因。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毫无责任感。如果父母总是心慈手软,苦口婆心的说教,孩子还是屡教不改。这时候父母就应该给他一点教训了,这个坏习惯是绝对不能迁就的。

父母在教训完孩子后,要让孩子知道:犯错不可怕,敢于承担责任才是好孩子。爸爸妈妈打你,不是因为你犯错了,而是因为你推卸责任。

2、对危险物品充满好奇

小孩子对什么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看见什么都要摸一摸,看一看,甚至会玩一些危险物品,例如:刀子、插座、打火机等。当孩子总是玩这些危险物品,且屡教不改,父母是该考虑通过体罚,让他长长记性了。

3、动不动就摔东西

有些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和家人娇生惯养,一不顺心就有摔东西的坏习惯。孩子摔东西的目的有两种,一是通过摔东西发泄自己的不满,二是想把旧东西摔坏,买一个新的。

孩子无论是出于哪种目的摔东西,这种行为都是不可原谅的。如果这种行为父母不及时纠正,长大后心情不好就摔东西,很容易伤人伤己。

孩子有这4种行为要及时管教(孩子有这3个恶习)(4)

孩子调皮,父母是可以给点小惩戒的,这5种情况一定不要打

1、孩子3岁之前,父母不要打孩子。

2、父母暴怒的时候,不要打孩子。

3、有外人在场,父母不要打孩子。

4、孩子不知道错,不要打孩子。

打孩子也有技巧,孩子这4个部位,父母再生气也不能打

1、头部

父母生气时,经常伸手就给孩子头上来一巴掌。头部是我们人类重要器官,神经传输的中心,父母总是打孩子脑袋,很有可能导致孩子脑震荡以及其他风险。

2、屁股

孩子有这4种行为要及时管教(孩子有这3个恶习)(5)

头部不能打,屁股上肉多,打两下没有问题吧。这是很多家长的一个误区,屁股虽说肉多,但这里的细胞也是相当丰富的,很有可能导致孩子组织挫伤,血液循环不畅,严重时还会出现严重的肾脏疾病。

3、后背

儿童后背的肌肉和脊柱还在发育,对内脏的保护能力还不足。父母如果用力过猛,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内脏受伤,或者脊柱受损。

4、耳朵

孩子有这4种行为要及时管教(孩子有这3个恶习)(6)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不听话,最喜欢做的就是拧耳朵了。其实耳朵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结实,父母用力过大,也有可能导致耳道拉伤、鼓膜受损,影响孩子听力。

父母应该如何打孩子,才不会伤到孩子,还能让他长记性

1、选择合适的工具

孩子有这4种行为要及时管教(孩子有这3个恶习)(7)

打孩子最好选一些材质不太硬的工具。例如报纸、杂志等,既能起到惩戒的作用,也不会打出问题。

2、转移被打目标

还有一个办法,既可以起到惩戒的目的,又可以让孩子不手疼。父母不妨找一个替代品,比如孩子的玩具,让孩子知道不听话的后果,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3、注意频率

父母教育孩子,难免会利用惩戒的手段,但不宜太频繁。有些手段用的多了,就失去了威慑作用。惩戒手段只适合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才可以偶尔使用。这样才能通过小惩戒,起到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