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之上,朝代兴亡更迭皆是司空见惯之事,总结其根由无外乎内忧外患,内部诸侯割据随时都有人想取而代之,外患下狼烟四起民不聊生。内忧外患之下饶是再富强的王朝似乎都不堪一击,风雨中飘零直至陨落。

几千年历史淬炼下更是得出一个结论,治国策上必须增添的“攘外必须安内”一策。然而中国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时代,国内四分五裂,在外战之上仍是无敌的存在,这个王朝就是汉朝,所谓强汉盛唐,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汉朝即使分化再小,依然可独挡一面退强敌。

汉王朝的传奇由汉高祖刘邦创建王朝开始就已奠定基础,随后汉朝历代皇帝励精图治不断的开疆拓土,汉朝的版图不断扩大。在汉朝统治的四百余年里创造几个盛世,文景之治打基础,汉武盛世拓江山,明章之治走巅峰,永元之隆达盛世,这是后世朝代能不能超越的存在。

许是祖辈们太过英勇,即使是东汉末年,汉朝已经走入穷途末路,但遇到外敌来犯,依然强力抗敌绝无退缩可言。这个神奇的朝代,纵然国内四分五裂,依旧在外战上保持自己无敌的存在。

汉初分封王国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王朝国内四分五裂)(1)

一、休养生息谋发展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起,与匈奴之间的大小摩擦不断,然而汉朝建立之初,民生凋敝,国库空虚,社会秩序不稳定,根本不能支持长久的行军作战,汉高祖不得不通过与匈奴和亲来缓和战事,给国家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这种缓和的政策一直持续到文景二帝,他们采取轻摇赋税,与民休息的政策,通过四十多年的努力,使得国家产业恢复、国库充盈,出现了中国文明迈入帝国时代以来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祖辈努力的功效在汉武帝时期开始展现出来,国富民强的盛况给了汉武帝开始征战踏破匈奴、闽越等各方势力的底气,汉朝这个百年来对外看似温顺的猫也逐步展露出自己的獠牙。

汉初分封王国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王朝国内四分五裂)(2)

为避免七王之乱再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分化地方诸侯封地与特权,沉重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实现中央集权。

为充盈国库筹措军费,更是将事关军事民生的冶铁、煮盐等主要产业转由中央集中控制,察举制的推行为朝廷招揽诸多有才之士,为未来汉朝的霸图奠定基础,思想上推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忠君爱国,每走一步必是深谋远虑。

汉初分封王国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王朝国内四分五裂)(3)

董仲舒

二、文成武德创强汉

前有先祖的文治兴国,多年的蛰伏与积累到了汉武帝这代开始反击,崇尚武力以暴制暴。

汉武帝刘彻曾豪言“寇可往,我亦可往!”,霸气凛然,面对匈奴具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汉武帝不再隐忍而选择主动出击,任命卫青、霍去病这两位名将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荡扫匈奴的战役。

汉初分封王国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王朝国内四分五裂)(4)

霍去病

两位将军不辱使命先后收河套地区、河西走廊等地,更是封狼居胥大挫匈奴士气,几百万的匈奴更是灭杀至几十万,强硬的军事将匈奴王庭驱赶至漠南,直接将汉朝北部疆域推至漠北。

后又派兵平定南方闽越国动乱,一时之间汉朝周边大小势力在汉王朝鼎盛的强权之下噤若寒蝉,无人敢来挑战强汉之权威。

汉武帝刘彻这种杀伐果断,具有开拓性的霸气影响无数人,使得汉王朝人民扬眉吐气,汉族人领土意识加强,对于外敌的恐惧削弱,区区蛮夷之地,若敢来犯,虽远必诛,即使王朝再落魄不堪也不容他人践踏。

汉武帝为强汉的开创开了一个好头,打的匈奴四分五裂,逼得数十万匈奴投降,汉朝人国、家一体彻底挺直了腰杆,一雪前耻,从而威震四方,致使外邦对汉朝的军事力量心有余悸,不敢轻易来犯。

无形之中这种强悍霸气形成一种民风,使得汉民族尚武精神的巅峰,在当时汉朝文官也都佩剑,仿佛恨不得同武将一起征战沙场。正如汉元帝时期的大将陈汤所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强汉的霸气养成已成为一种习惯,贯穿了汉朝历史的400年,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后士族子弟就不尚武了,直到五胡乱华北方南下的游牧民族注入了野蛮凶悍的血液辉煌了一把,但依然难复汉朝之时的霸气荣光。

汉初分封王国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王朝国内四分五裂)(5)

三、四分五裂依旧强

时至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外戚干政,中央集权的下放致使群雄割据,社会动乱不堪。在百姓阶层有人趁乱掀起一场源于宗教的黄巾起义,而汉王庭中权,臣董卓更是权倾朝野只手遮天,地方势力军阀争强扩张,还有士族阶层诸如袁绍、曹操等人势力崛起,中原内战乱纷纷。

各地群雄并起,形成割据势力,汉王朝的地位岌岌可危,国内四分五裂,周边各部外敌更是对中原虎视眈眈,企图瓜分汉朝领土。 乌桓趁中原内乱之际,意欲踏足中原趁机获利,被袁绍许以重利与之合作,与东汉武将公孙瓒展开激战。

公孙瓒坚持以武力对决,且越战越勇,完全不输于乌桓的精锐骑兵,乌桓败走。曹操为防虎为患,于公元207年,奇兵制胜大败乌桓,斩杀乌桓王蹋顿等一干首领,收纳其余投降众部,从此乌桓一族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

汉初分封王国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王朝国内四分五裂)(6)

公元185年董卓大败凉州的羌人与匈奴联合起来的起义军,羌人败退,后由马超接手接连重挫匈奴,汉将之威几乎使得匈奴闻风丧胆。

对于湖南、福建一带的山越国,则由军阀孙权智取而收入麾下。作为蜀汉阵营的丞相诸葛亮为平定南中,七擒当地酋长孟获,使得他心悦诚服的俯首称臣。

东汉末年汉王朝在群雄割据下无力支撑分三国,三国争霸常年战事不断烽火不休,三大势力更是各自为据,但无论汉族内部怎么打,对于外族入侵依然是零容忍态度。

强劲的军事力量让外族每次都是惨败而归,纵使汉王朝不复往日荣光,国之领土,汉族之尊严不容践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