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

2月4日,

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

立春有何意义?

它与农事、气象方面有什么紧密联系?

2月3日,

广西气象服务中心的

气象专家李长伦为我们揭秘。

立春后24节气的变化(广西专家为你解读二十四节气之首)(1)

2月3日,南宁宾阳县一村民家门前贴上了“金虎送福”,迎接虎年新春的到来。

01

几经变革的季节划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104年,汉朝制定《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并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李长伦表示,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都是从天文角度划分的,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以前的四节,最早是以物候来划分的。所谓的物候,主要是指自然界中植物生长、动物活动变化等情况。如黄河边的柳树什么时候发芽,那什么时候就是春天。

立春后24节气的变化(广西专家为你解读二十四节气之首)(2)

2月3日,宾阳凤凰湖公园,游人在“画中行”。

由于物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天文学为基础,这种方法虽然比靠物候来划分有进步,但也有局限性——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区域的情况不一样。

现在,四季划分又多了一种:以气候学标准来划分,即观测气温数据,连续5天滑动温度在10℃以上,就算是进入春季了。李长伦表示,从气候学上划分四季更有说服力。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如今“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02

春季孩儿脸,翻脸比翻书快

立春固定是每年2月4日或5日,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立春就是春季开始的意思。刘熙所著《释名》中说:“春,蠢也,动而生也。”即万物蠢动,春意盎然之意,预示着寒冬已过,春天来到。

李长伦表示,气候学上常以候均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与古代所说的立春含义不同。我区立春后各地气温逐渐回升,桂中一般在11~12℃,桂南一般在12~14℃,但气温不稳定,降雨量比之前有所增加。

立春后24节气的变化(广西专家为你解读二十四节气之首)(3)

在阴冷的小雨中,宾阳南街古镇如同一幅幅“油画”。

立春期间,冷暖气流交锋,容易形成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此外温差也很大。

今年的立春,广西的气候特征与往年基本一样。今年由于高空槽比较活跃,它与地面冷空气配合,给我区带来了较多的阴雨天气,降雨也比常年偏多。

立春后24节气的变化(广西专家为你解读二十四节气之首)(4)

2月3日,市民带着小孩在广场玩“火红飞机”,寓意新年红红火火。

据气象中心预测,2月份,桂北和桂中的降雨量偏多2~4成,桂南偏多1~2成,平均气温桂东偏低0.1℃~0.5℃,桂西偏低0.5℃~1℃。降雨时段主要出现在2月6日~11日以及18日~26日。气象专家表示,这期间不排除会打响今年的第一声春雷。

03

立春后看准时机播种

立春既是一个重大节日,也是一个古老的节气。

古时候,天子要在立春日这天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据《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统治者在这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对于广西来说,立春后,各地的农事活动就要开始了。在桂南和左右江河谷地区,人们要抓好早稻旱育稀植秧及其他防寒秧播种。

在民俗方面,广西民俗学专家王光荣表示,立春期间,不少农村会举行开犁仪式,有的地方会举办打土仪式,这样到下一个节气就可以播种。有的少数民族地区还会举办斗牛斗马活动,因为立春是在农闲时期,既可以进行娱乐,又不会影响生产。

南国早报记者 阮萃/文 何定坚/图

来源: 南国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