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郭德纲把他的相声中,某些人不能忍受的内容抛弃掉,是不是就不会再招黑了呢?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反三俗哪三俗(没人反对反三俗)(1)

一个人如骑车剐蹭了一个学生,正常来说这是一起普通交通事故,但如果到了热衷扣帽子的人的嘴里,就能说成残害祖国花朵。

再说一个,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位叫邵篪的官员,在上朝的时候,出了个虚恭。

什么叫出虚恭呢?就是放屁的意思。

邵篪在下面跪着出虚恭,本来皇上也没听见,可却有大臣将此事禀报了宋哲宗。原本宋哲宗这天心情不错,所以也没准备如何邵篪,可这位大臣却说,作为臣子,邵篪这是有暗喻皇上说话如出虚恭之嫌啊。

宋哲宗一听,我靠,这绝对不能忍!于是胡子一乍,把邵篪贬到一个小地方任职去了。

反三俗哪三俗(没人反对反三俗)(2)

以上是两个扣大帽子的例子,如果我们把这个例子再延伸一下,会得到什么启迪呢?

第一位,假设换一个年代,这个帽子还真没准就扣成了,那他的前途也可能就因此而断送了,残害祖国花朵啊,这个罪过可了不得。不过这只是假设,如今这年月,即便有人想这么搞,法律也不会允许的。

那第二位,虽说从历史上来看,邵篪只是庸官一个,但是假如是个有大能耐的人呢,被那位扣大帽子的这么一搞,耽误了人家个人前程不说,对宋朝的江山也是极大的损失不是。

最近看了三某某的一个视频,以一副如同主持《走近科学》似的,神神秘秘地说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内幕”:“反三叔”不是姜昆先生提出来的,是整个文艺界的一次倡导。

其实他说得也不太确切,真相是,提出这个倡议一开始压根也不是仅仅针对文艺界的,至于是什么,大家网上查就好了。

我认为“反三叔”的关键不是谁提的,而是如何运用,运用到什么程度,是否能够公平运用假设的问题。

一个人没有戴口罩,说他违反防疫规定和破坏防疫政策,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可以及时改正,后者的话问题就大了。

前几天孟凡贵先生现身,让许多人了解到了他和郭德纲之间传闻的真相,加上老郭也曾在说书的时候专门就此进行过澄清,这事我估摸着,但凡不是闭着眼做自媒体的人,也不会再胡诌了。

去年鼓曲社开业,杨少华老先生没有现身,网上便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文章,结果这边刚发出来,老爷子一脚踏上了进鼓曲社的台阶。

马志明先生的出现也是如此,被某些人借题发挥,结果没两天,人家也去了。

反三俗哪三俗(没人反对反三俗)(3)

老青年曾在企业做过干事工作,深知干得多毛病多的道理,把这个道理转化到相声人的身上,那就是说得多毛病就多。

他们为什么要拿杨先生马先生当天没有到鼓曲社来说事呢?不管招多少理由,其心底无非就是唱衰别人,造成不利于人家发展的舆论,更直白一点说那就是羡慕嫉妒恨,自己吃不上馒头,就恨不得吃馒头的人都噎死。

最近德云社拍了个话剧,某些人又拿这个说事了。

有的直截了当地说:能有人艺拍得好吗?

有的阴阳怪气地讲:郭德纲又来拯救话剧啦!

有的义愤填膺地呼吁:这么高的票价,就是靠流量赚钱!”

有的一身正气地指出:绝对不允许三叔破坏经典!

有的则是咬牙启齿地咒骂:三叔社能拍出啥好话剧?

各种各样的说辞满天飞,就好像人艺演过的剧别人就不能再碰,就好像人家郭德纲自己说过拯救这个挽救那个似的,就好像人家的高票价是从观众兜里硬掏似的。

恨不得德云社赶紧倒闭了,郭德纲啥也甭干了,跟他们一样待在家里成天琢磨着怎样诅咒比自个儿有能耐的人。

老青年忍不住想问,这是晚上睡不着,磕了多少黄豆喝了几缸子凉水,才把肚子胀气成这样,才如此迫不及待地想痛快痛快啊?

凡是看过郭德纲那本书的朋友都知道,在对待相声的雅俗上,郭德纲也亮出了明确的观点,“反三叔”没有错,错的是“三叔”反“三叔”。

这个观点是他多年前说的,如今的他对于“三叔”,已经闭口不言谈了。

为什么呢?当一个大家庭等着您挣钱吃饭的时候,谁也没空蹲在马路边闲扯蛋玩。

反三俗哪三俗(没人反对反三俗)(4)

十多年过去了,关于“三叔”我觉得似乎可以升华一下了。现在的问题不是“三叔”在不在的问题了,是即便是“三叔”走了,又如何呢?拍话剧被非议不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吗?

直至现在,我们仍然也必须坚定地说“反三叔”真的没有错,但是这世上不仅仅只有一个“三叔”啊,他们的“光辉”历史,我觉得没有必要再重复了吧?

可为啥只可着郭德纲这一个“三叔”反呢,别的“三叔”难道就不是“三叔”了吗?

如此这般,不免令人怀疑,这哪里是“反三叔”,分明就是逮着一个人,先给人家起个“三叔”的名字,然后群殴,这根本就不是在就事论事,而是专门对着一个人而来的。

为什么要这样,难道就因为他是民间艺人,会得多,演得多,规模大,赚钱多吗?

不得不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两样的东西向来不怎么缺,那就是鞋子和帽子。

没有鞋子,有人会给你穿一双,尽管鞋码有点小。没有帽子,有人会给你扣上一顶,哪怕这帽子有点大。

反三俗哪三俗(没人反对反三俗)(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