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猪拱白菜”是目前最热门的网络话题之一。

这个话题无疑中年群体是讨论的主力军,相比娱乐八卦、买房卖房甚至重大政策,这样一个涉及孩子、高考、思想意识的话题,无疑代入感更强、参与门槛更低、可表达的内容更多。

于是,网络上似乎形成了明确的阵营,各自观点鲜明、针锋相对。

如何向别人呈现自己的传播学思维(土猪拱白菜一场经典的传播学案例)(1)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这不过是一场包含了传播学经典理论的实操案例。

议题设置:传播学的目的,从本质上并非想要决定受众如何想,而是希望受众讨论什么。

“土猪拱白菜”这一话题显然不会有最终的答案,而这个话题至少在短时间内会成为热搜,对于内容产出者来说,议题设置目的已完全达到,甚至超出预期。

把关人:“把关人”原本指传播者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呈现出想要让受众看到的信息(即“你看到的只是想让你看到的”)。

而在这个案例中则更多是对传播内容、时间、渠道的选择。

一场10分钟的演讲,被重点剪辑传播的是那句“乡下的土猪,也要拱了城市里的白菜”。

通俗,内容指向却容易有多重解读,还有潜意识里的阶级划分配合演讲所必须的煽动性的夸张表情动作和场下观众行为烘托;

如何向别人呈现自己的传播学思维(土猪拱白菜一场经典的传播学案例)(2)

图片来源网络

高考前(每年固定的热点时期)、很多人心中和实际上的人生上升通道,且相对已是最优最公平的方式、著名高考高产学校的学霸;第一“战场”选在最热门的短视频渠道而非节目自身平台(但是可以引流)。操作确实专业。

如何向别人呈现自己的传播学思维(土猪拱白菜一场经典的传播学案例)(3)

图片来源网络

信息茧房: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如何向别人呈现自己的传播学思维(土猪拱白菜一场经典的传播学案例)(4)

图片来源网络

同样,人们更习惯去寻找和关注与自己观点相同的内容,来更确认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相对的,就会有意无意地排斥意见相左的内容。在大数据算法时代,互联网内容的内容推送更加重了信息茧房的趋势。

知识鸿沟: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普及和泛滥,每个人每个阶层的人基本上都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但对信息的鉴别和过滤能力,人们是有差异甚至很多人是不具备的。在短期内,两极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如何向别人呈现自己的传播学思维(土猪拱白菜一场经典的传播学案例)(5)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许多看似立场鲜明、有理有据的论调,或许只是为了蹭流量(当然并非指所有参与其中的人)。

在单向传播的时候,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子弹理论”依然具备较强的效力。

意见领袖:KOL(Key Opinion Leader),在如今网红遍地的时代,已不用多解释。在很大程度上,KOL和议题设置如影随形。

沉默的螺旋:

概念就是之前提到的“信息茧房”,只是在如今人人皆可发言的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进化成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当一种观点不断发声,而其他观点没有表达时,无论发声的观点是否客观、正确,都将成为主流,产生舆论导向乃至舆论审判(甚至谣言也是如此)。

如何向别人呈现自己的传播学思维(土猪拱白菜一场经典的传播学案例)(6)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不同的声音的碰撞才能产生舆论场。对于传播而言,舆论场的碰撞越激烈,传播效果自然越大。

当然,还有很多传播学、新闻学的理论在其中,促成了这个话题被“拱”上热门。

这与中年有什么关系?

到了所谓的“不惑之年”,如果还没看透这场传播秀,或许可以庆幸自己“还年轻”。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将尽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