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是以铜与锡为主的合金,是古代人首次用智慧改变矿石属性,使得人类对自然探索能力的大幅提升,加速了文明的进程,国家的兴起。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世界性文明的象征,如今出土最早的青铜器是六千多年前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中国最早则是四千年前的夏朝,至铁器大量使用的西汉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青铜器出现虽然晚于世界其他地方,但使用之规模,器型种类之多,铸造工艺之精美,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可比拟的。所以有“世界青铜看中国”之说。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1)

逨盉

世界青铜看中国,中国青铜看宝鸡。

宝鸡素有“青铜之都”和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宝鸡出青铜器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曾被大清朝誉为满清“青铜四大国宝”的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四件宝贝全部是出土于宝鸡。如今散氏盘和毛公鼎被老蒋带到了台北博物馆,这两件宝贝稳坐镇馆之宝位置。虢季子白盘和大盂鼎在北京,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2)

中为大克鼎的仿品

与当时大盂鼎齐名的还有西周大克鼎,及七件整套小克鼎也是出土于宝鸡。大克鼎是大贵族膳夫克用于祭祀他祖父的重器。内有290字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重要文献,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职官、礼仪、土地制度等都有极为重大的意义。铭文中的年号,于历史学家准确确定西周时期的历史年代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可惜,此鼎现在上海博物馆。不过没关系,宝鸡地下有的是宝贝。随着宝鸡市的开发建设动作频繁,不时有国宝级的青铜器出土来惊艳世人。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3)

逨鼎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收藏了历年从宝鸡出土的宝贝,分门别类的展示了大批有代表性的文物。馆里的讲解通常都有一句很自豪的告知:馆里所有橱窗的宝贝全是真品!博物馆建在中华石鼓园中。位于宝鸡市石嘴头村,石嘴头村是出土青铜器的大户,最近的几年村子开发建设时就先后出土了三批价值很高的文物,其中青铜器就有375件,如此大规模的珍贵文物现世,顿成考古界的盛事,轰动世界。所以宝鸡每次大兴土木时,考古界的专家们都眼巴巴的盯着,宝鸡也从不负众人所望。比如修建高铁南站时,就挖出了战国墓葬,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及玉器。前段时间又传出那附近发现西周,战国墓葬群,出土数百件很具价值的青铜及其他文物。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4)

石嘴头村曾有过几件让考古专家呕血的趣事:有村民用青铜器做夜壶,考古老专家发现那又骚又臭的宝贝时,心疼的脸都绿了,不知费了多少力才清除宝贝上的尿碱。还有说某村民欲将一青铜器卖给收破烂的,结果人家嫌铜质不纯,给价不高,这笔生意还没做成。就连镇馆之宝“何尊”也有被三十元钱出售,后又被政府同价追回的经历。所以中国青铜看宝鸡,名付其实!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5)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6)

石鼓阁

中华石鼓园

青铜器博物馆建在中华石鼓园内,这石鼓园也是大有来历。这里因出土十个石鼓而闻名天下。石鼓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十个花岗岩材质的石鼓每个重约一吨,在每个石鼓上面都镌刻 “石鼓文”(大篆) 。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之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自明清以来,一字抵万金,创下中国文物史上的奇迹。被誉为“中国最具教研价值的九大文物”之一。堪称顶级国宝,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7)

青铜器博物馆建筑,获得鲁班奖

出了这级别的宝物,石鼓山自具一种昂扬之气。石鼓阁便建在山顶,仿秦汉建筑风格,颇有虎踞周秦,雄顾陈仓之势。此建筑荣获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百项经典工程奖”,号称西北第一阁。园中的青铜器博物院工程因设计造型独特,极具文化内涵而荣获2012-2013年度全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这两项奖都是很具分量的国家级大奖,很好的说明了中华石鼓园外观的价值。馆藏的逾万件宝贝,使得中华石鼓园不但外貌姿容端丽,而且秀外慧中,俨然成为宝鸡最具价值的景点。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8)

青铜器与周礼

中国自古便自z自诩“礼仪之邦”,礼为国家的制度,仪为国家的法度。礼仪是等级秩序,也是西周宗法制度的又一大体现。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礼”的范畴,潜移默化地规范人们的行为,这就是周代的礼制。制礼作乐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从此,中国文化从神守时代发展到社稷守时代。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9)

青铜器是周礼形式的展现,整套的祭祀,日常行止,殉葬,森严的等级制度,都能从青铜器的使用,从王到士族,按照不同的等级,乐器使用的件数,大小套依级次增减,陪葬青铜器件数,大小,种类也是依身份有严格的规定,不可有半点越制。便是饮食,哪个等级用什么容器,可食哪些肉类都是半点不能出错。比如鼎最初是烹煮食物的炊具,到周时,周礼形成,鼎就成为祭祀用的礼器。也是等级,身份的象征,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严格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也逐渐成为了权力的象征。从使用青铜器的规格,便能一目了然主人的身份地位。所以在宝鸡发现的许多西周葬坑,只须看一下陪葬品,考古专家们就能清楚的判断墓主人的生平。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10)

因此青铜器便分了食器、水器,酒器,乐器,兵器,礼器,六大类,而礼器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类型。用以祭祀,行巫术,记载重大事件,颂扬先王、先祖的功德,随主人陪葬等。

青铜器的铭文书法价值

青铜器的文物价值,体现在造型独特,器物精美,使用者的显贵身份,出土的稀少,干系着重大历史事件,及器物上的铭文记述的史学研究价值等。铭文是青铜器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如两件嚣型,工艺,年代等皆相同的青铜器,其铭文数量就决定了哪件价值胜出。国宝级的器物上都有相当数量的铭文,比如何尊,内有122字,散氏盘有文字357字,而毛公鼎更有499字之多,是文字最多的青铜器,也因此,从清朝至今都是身价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11)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12)

清四大青铜器国宝,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毛公鼎

铭文现如今最直观的离普通人最近的作用是拓成字帖,供书法爱好者临摩学习,所以那些有铭文的青铜器自出土始,会被千万遍的反复拓印,器物表面被拓的油光明亮,半点不象埋在地下两千多年的东西,倒象家用的烙饼锅。虢季子白盘,盘底111字,铭文给人的整体感觉应归于清丽一路,韵味风神流荡,从容不迫,优游闲适。但细观文字,其线条却是极富变化。部分字的字口稍有漫漶渗蚀,使笔画产生了类似刻画的情趣。或欹侧,或谲诡,其中的变化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在清朝时曾轰动一时,一张铭文拓片就价值五两纹银,是真正意义的洛阳氏贵了。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13)

而散氏盘铭文的最大审美特征在于一个“拙”字,拙朴、拙实、拙厚、拙劲,线条的厚实与短锋形态,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美。粗放豪犷,凝重含蓄,朴茂豪迈。其线质是能将稚拙与老辣、恣肆与稳健、粗犷与内蕴极为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欹正相生、自由活泼的艺术美感。既凝重遒美,又不失潇洒畅达。散氏盘铭文的魅力一直是书法界久盛不衰。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14)

每一件青铜器都有一段跌宕动人的故事

当然铭文并不仅仅只是书法爱好者的字帖法本,更是纪录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铸造器物来龙去脉,这些宝贵的铭文可以用来印证史籍或弥补史籍的不足。比如散氏盘铭文19行、357字。内容为土地转让,记述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助力不少。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15)

又如虢季子白盘铭文是记载了西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5年),西伐戎人的一件战事。那时西北游牧人猃狁猖獗,屡屡犯境,因此族善弓马骑射,奇袭常常一击而中,便是不胜,也能掉转马头,全身而退,令西周公非常头痛。虢季子白即虢公,奉命出战,大败猃狁,荣立奇功,周王为子白设宴庆功,并赐金,赏弓马之物。那时的金即青铜,青铜与盐一样,为国家管控,除了王上制成青铜饼赏赐有功之人外,臣下是不能私有的。虢季子白遂制青铜作盘,并刻录战事以为纪念。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16)

早期出土的青铜器的经历也是惊心动魄的,就说这虢季子白盘,清道光年间出土于宝鸡虢川司,被县令徐燮所得,后辗转到了护王手中,因有太平天国战乱,到清同治时期,不知所踪。有天晚上,直隶提督的淮军将领刘铭传夜读时忽闻金属碰撞声,寻声到马房,发现了被当做马槽的白盘,刘铭传见多识广,自然对此盘珍视异常。这宝贝却给他一家四代带了极大的麻烦。清吏,军阀,日寇、国民党官吏纷纷索取。刘家人不得不把盘埋于深土,举家出逸。直到中国解放,刘家第四代子孙,才将之挖出,献给国家。白盘如此,其他清朝出土的青铜宝贝也都有类似经历,但难得刘家四代执著的保护,所以那些宝贝的下落也不相同,有的甚至流落到国外。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17)

宝鸡青铜看何尊,何尊里面有“中国”。

世界青铜看中国,中国青铜看宝鸡,宝鸡青铜看何尊,何尊里面有“中国”。何尊之所以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除了其精美造型和来历不凡外,还有一个是国人最想好奇探究的原因“中国”。我们国家古称华夏,九州,中土,如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众所周知,中国二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可是在何尊的铭文中却赫然出现“中国”这个词。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国称谓。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18)

何尊

何尊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唯王初壅,宅于成周.....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铭文记载了 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二字作为词出现最早的文字记载,这当然是中国人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19)

何尊内的铭文,122字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20)

何尊铭文中的“中国”二字

何尊还是第一个出现“德”字的器物。何尊之前的器物,无论青铜器还是甲骨文,都是”德“字无心。或是“得”字。而何尊上及之后的铭文,德字便了心,一个字的演化,也从侧面证明了周王朝以德治国的理念。所以这何尊做为宝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名至实归。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21)

青铜器的制作,”模范“一词原来起源于此

在青铜器博物馆内专有一个版块,用塑像的形式非常形象的说明了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包括范铸法,失蜡法,浑铸法三种。范铸法是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图案、铭文,阴干后再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为青铜成品。”模范“一词便缘于此。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22)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失蜡法通常用于铸造那些外形非常复杂的青铜器。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23)

浑铸法的器物一次浇铸成形的铸造方式,称为浑铸法。器形过大或形状过于复杂,需要将整个器物分为数件分别翻范浇铸,最后拼接成一个整体,这种铸造方法称为分铸法。铸造多个较小物件时,还会将多个铸范层叠装在一起,由一个浇口浇注铜水,一次铸成多件器物,这种工艺称为叠铸法。叠铸法多用于铸造钱币等小型器物,出现于春秋时期,到汉代时逐渐流行,器物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名至实归的青铜器之都)(24)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还包括铜镜文物展厅和玉器文物展厅,也皆是出土在宝鸡的文物。囿于篇幅,不做祥述,有兴趣的朋友,可自去品鉴。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青铜器博物馆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还提到了...

推荐景点:

中华石鼓园

景区无门票,青铜器博物馆须持本人身份证换票。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霜凌 发布:2019.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