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如山倒”这话应用到养蚕上也是很很贴切的,任何蚕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突发前都有一些先兆,只不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随着桑蚕产业规模化的崛起,我们应该在养蚕过程中,对蚕体发出的不良信号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蚕病的种类及名称(蚕病的早期诊断)(1)

※蚕病发生的条件

(1)致病因子的存在是蚕病发生的首要条件,包括生物因子、化学因子和物理因子等。这些因子破坏了蚕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妨碍蚕的正常生理,导致蚕病发生。

(2)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线与气流)。不但影响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影响蚕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而且还影响病原物的生存及致病能力。

(3)蚕本身的生理状况。表现为蚕品种不同、性别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发育状况不同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抵抗能力不同。

※蚕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1)生物因素。微生物寄生蚕体、天敌昆虫侵害蚕体引起发病。

(2)化学因素。农药、有毒气体、有害植物、有害化学元素物质。

(3)物理因素。机械性创伤、极高极低温、强光、日晒、电流。

(4)营养因素。极端饥饿、叶质不良、营养不良等。

※病原体的来源和传播

(1)病原体的来源。病蚕的尸体;病蚕的排泄物(胃液、粪便、蛾尿);病蚕的脱皮物(旧壳、鳞毛、蚕壳);病蛾产下的卵;病蚕接触过的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

(2)病原体的传播。分三个阶段:病原体从染病蚕脱出;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病原体侵入健康蚕体。

病原体的传染路径

(1)经口传染。是传染性蚕病最主要的传染途径。病毒病、猝倒病、微粒子病等的病原体都可以被蚕经口食下而传染致病。

(2)创伤感染。蚕相互抓破体皮或饲养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蚕体创伤,病原物即可从伤口侵入蚕体,导致蚕病发生。如游离态病毒、真菌孢子和细菌等,都能经过伤口侵入蚕体而致病。

(3)接触传染。病原微生物直接穿过体皮侵入蚕体内寄生。真菌孢子附着在蚕体上,当温度湿度适宜时,即可发芽传入体内致病。

(4)胚种传染。微粒子孢子可以通过患病的母蛾所产的卵传到下一代幼虫,使其发病,即为胚种传染。

蚕病的种类及名称(蚕病的早期诊断)(2)

※蚕病的早期预测

【1•看蚕】

(1)看蚕发育情况。同一批收蚁的蚕,如果群体发育大小显著不齐,小蚕体无光泽,体皮松软的是病蚕的先兆。

(2)看蚕体色。一般健康蚕体色青白而有光泽,如发黄无光泽,甚至皮肤出现病斑点的为体弱或已在发病。

(3)看蚕体态。蚕体匀整,尾角翘起为健康蚕,如蚕体环节肿胀或胸部透明发黄,尾部缩小,尾角下垂为病蚕。

(4)看动态。用口轻吹蚕体,个个头胸抬起,反应灵敏,为健康蚕;如反应迟钝或若无其事的表明蚕体不强健。如蚕匍伏不动或隐伏蚕座中,或向蚕座四周卵乱爬的多为体弱蚕或病蚕。

(5)看蚕粪。健康蚕的蚕粪为六角柱状,墨绿色,有一定硬度(在蚕座上滑动沙沙作响),如排软粪,形状不规则(除上簇前)粘于尾部有水泌出,多属体弱病蚕。

(6)看蚕眠、起姿态。眠蚕、起蚕胸部昂起的为健康蚕,如头胸部平伏,尾部细小的为体弱蚕,尾部污染的为体质虚弱蚕。

【2•摸蚕】

大蚕期以手背平触蚕体,凉且结实为健康蚕。

【3•听蚕】

三龄以上健康

蚕病的种类及名称(蚕病的早期诊断)(3)

蚕食桑急,能听到蚕食桑沙沙声。如盛食期食桑不旺,蚕座内残桑较多,食声小,表示蚕体弱或有病。

【4•闻】

蚕室内闻到空气清新,有桑叶清香味一般为蚕健康,若闻到臭腐、浑浊味,表示蚕已有发病,要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