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初中文言文孙权劝学课后基础训练?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中文言文孙权劝学课后基础训练(网课专题复习1.七下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孙权劝学课后基础训练

一、读懂字音,看准字形,读出节奏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注释:

①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②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③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④今:现在。⑤当涂:当道,当权。⑥掌事:掌管政事。⑦辞:推托。⑧以:用。⑨务:事务。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原文:权日:“孤/岂(qǐ)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注释: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④为:成为。⑤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⑥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⑦但:只,只是。⑧当:应当。⑨涉猎:粗略地阅读。⑩见:了解。⑪往事:指历史。⑫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⑬孰:谁。⑭若:比得上。⑮以为:认为。⑯益:好处。⑰乃:于是,就。⑱始:开始。⑲就:从事。

翻译: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原文: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日:“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②过:经过。③论议:讨论,评议。④惊:惊奇。⑤今者:如今,现在。⑥才略:才干和谋略。⑦非复:不再是。复,再。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原文: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 )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相待:看待。⑤何:为什么。⑥见事:知晓事情。⑦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⑧遂:于是,就。⑨拜:拜访,拜见。⑩别:告别。

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二、文学常识

1、作者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汉族,世称涑(sù)水先生。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宝元年间中进士。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著作有《资治通鉴》《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2、本文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资,帮助。治,治理。通,贯通。鉴,借鉴。)该书以政治、 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3、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三、古今异义

  1. 以军中多务

古:推托 今:文辞,言辞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名称

  1. 但当涉猎

古:只是 今:转折连接词,但是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研究 今:治理

  1. 见往事耳

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

  1. 孤常读书

古: 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独台,孤独

四、一词多义

当:

(1)当涂掌事——掌管

(2)但当涉猎——应当

以:

(1)以军中多务——用

(2)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组成认为

见:

(1)见往事耳——了解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五、揣摩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6.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七、相关习题

1.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①“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探讨)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4.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7.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④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⑥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七、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八、理解默写

(1)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鲁肃赞扬吕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7)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