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世间原著有感(刘静读人世间琐感)(1)

【刘静专栏】

读《人世间》琐感

原创作者|刘静(江苏省徐州市郑集高级中学)

读完了《人世间》,感受很多。一时间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可以说,这真是值得认真拜读的一部作品。现在是公元2022年,今年我36岁,局限于现在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我把自己的一些琐碎感受,整理如下,留作这一时期的记忆。

读人世间原著有感(刘静读人世间琐感)(2)

一、妻子的重要性

郑娟和周母

男人娶媳妇,大概率会找个和自己母亲相似的女人。周母年轻的时候应该也美吧,不然周蓉也没有了美的可能。郑娟是美的。男人喜欢美人,这是基因决定的。

郑娟和周母都属于那种善良,客观,很容易知足的贤妻良母。他们对生活很热爱,对苦难的承受能力也很强,他们给予孩子和丈夫的爱也能化解人世间的痛苦。他们本身就是美好与温暖的化身。

读人世间原著有感(刘静读人世间琐感)(3)

二、亲子相处

父母对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伟大无私的爱。

父母也希望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怕孩子埋怨父母没本事。但是,父母也是无力的,他们也无力得很。

每个孩子的智商,人品也不一样,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出息。换位思考,孩子和父母都是最亲的人,不能互相埋怨。父母不能埋怨孩子没出息,孩子也不能嫌弃父母没本事。最亲近的人,应该互相关爱,相依相偎,不能强迫彼此做超出个人能力的职责的事。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读人世间原著有感(刘静读人世间琐感)(4)

三、夫妻之爱

周秉昆对郑娟的爱,一开始是欲望。慢慢是怜爱,卖了玉镯子,也要让她活下去。他迷恋她,她是他一辈子最幸福的快乐。始于颜值,陷于肉体,忠于人品,责任。

蔡晓光对周蓉的爱,是死心塌地的仰慕。与颜值有关,但更多的是灵魂的吸引力。所以,他等了她十二年,之后,倍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有些人是不能被代替的。关铃们也许有,但周蓉却一生不可取代。

读人世间原著有感(刘静读人世间琐感)(5)

四、人生的苦难:

《人世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每个人的苦难又各不相同。

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家庭,智商,我们的生活有时靠自己力量改变也很难。因为个人总是会受到时代,社会,国家的影响。人在这些力量面前是渺小的。个人命运也与时代、社会、国家休戚与共。这其中,无论外面如何变化,“苦难”是不会变的。

苦难是每个人都必须承受的。

生存的苦难:

底层百姓的吃穿住行。没有工作,没有钱,生病了,小病拖成大病。为生活奔波,出苦力,比如:郑娟的娘,周秉昆和他的朋友们,这也是那一代人经历过的生存苦难。无论哪个时代,生存的苦难都是存在的。如今,人们生存压力很大,生活的苦难,还是相对存在的苦难。

精神的苦难:

郑娟的被强暴,她的失子之痛;

周秉昆的失亲之痛,十二年牢狱之悲;

肖国庆的卧轨,孙赶超妹妹的投江;

汪尔淼的精神病女儿,有病的龚宾;

郝冬梅的终身不孕,周秉义的舆论风评;

周蓉的流亡法国,杜德海的病痛;

冯化成的压抑放纵,金主任的孤独……

每个人的苦难,都是自己无法左右和改变的。人生一世,苦难不可避免,

所以尤其显得幸福感是很宝贵的。我们每个人所能感受到的幸福感又都不一样,所以无论是哪一种幸福感,我们都要谢天谢地,拥有时要倍加珍惜。

读人世间原著有感(刘静读人世间琐感)(6)

五、奋斗

我觉得其实,每个人都在奋斗,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奋斗的概念是宽的,不能用狭义来定义奋斗。所以,每个人只是境遇不同,奋斗的方式不同,效果也有好坏罢了。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否定别人的奋斗。而且,有的人,他的奋斗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因此,要尊重每一个人,因为他们都是奋斗者。

如吕川,周秉义,他们是奋斗的有为者;周秉昆,肖国庆,他们是奋斗的底层百姓。至少在做人上,不能说,谁更成功。他们都是父母的儿子,别人的哥哥,有各种身份。在社会贡献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有大有小,但终究,他们都是奋斗者。

也不能用成功来定义奋斗。成功的概念也是宽泛的。不能说当了大官就是成功,小老百姓,一生平安,健康就不是成功。如果说周秉义是成功的,那也不能说周秉昆就不成功。如果说金主任是成功的,那我觉得周志刚也是成功的。从众生看榜样,榜样比比皆是,每个人都了不起。只要自己内心安适,在自己的生活中奋斗,就是成功的。

读人世间原著有感(刘静读人世间琐感)(7)

六、朋友情

朋友是陪伴我们一起经历生命的人。当时的情谊都是真实的,我觉得,也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成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帮助就帮助。我们帮别人,别人也会帮助我们。绝不可以心如铁石,冷眼旁观。即使帮不了,精神的支持也是一种帮助。真诚地陪伴彼此。以后要是走不下去了,也不要勉强。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不要对朋友有过多的要求。

有些朋友,比如春燕和曹德宝,最亲近的是他们。关键时刻落井下石,最后形同陌路的也是他们。而周秉昆对他们自始至终都是真心实意地好。对这种朋友的离去也不必悲伤。也不用纠结怀念过去和他们的种种。认识到走不下去了,就不一起走了。和互相珍惜的人一起走下去就行。

读人世间原著有感(刘静读人世间琐感)(8)

七、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是自私,也是自我。

比如冯化成,周玥。他们就是实用主义者,他们的选择从实际出发,都是为了自己。他们在成为实用主义者之前,都把那个有感情的自己埋葬了。此后的选择,与别人无关,只顾自己。他们活得很现实,现实到,孤独又强大。

郝冬梅选择在周秉义去世之后再婚。这是她对自己余生的选择。前半生过得中规中矩,退休后愤世嫉俗。她穿高跟鞋,貂皮大衣,丈夫是“红二代”的富商。这也曾经是周秉义觉得自己永远融不进去的圈子里的人。我觉得郝冬梅选择周秉义,过朴素低调的生活。她后来的选择,是符合她出身的一种补偿心理。所以,理解别人的选择,是自私,也是自我。

八、时代车轮下照见自

我们每个都是被时代推着走的。其实自己也选择不了什么,在时代面前,个人是无力的。好在,有好有坏,不可能全坏,也不可能全好。老天爷自自然然地保持着中和,让人能过下去。

读人世间原著有感(刘静读人世间琐感)(9)

九、得失

缘分是很奇妙的。得失,有得有失,有失有得。缘分在一失一得之间,人与人也在一得一失之间。

周秉昆舍了家传的玉镯子,得了郑娟的一生相伴。没有舍也就没有得。一切的命运安排,在舍得之间。

读人世间原著有感(刘静读人世间琐感)(10)

十、周志刚刚强的死

周志刚,他刚强了一辈子。朴实,吃苦耐劳,不愿麻烦别人,正直无私。他对儿女的教育,身教言教都有。他靠自己奋斗,没有见过周秉义的岳母。没有跟着有本事的儿女享过福。他的死,也是刚强的,没有麻烦儿女,死的很刚强。这种死法是刚强的人,也是有福气的人。

读人世间原著有感(刘静读人世间琐感)(11)

十一、周蓉的进步,美丽

周蓉是个好命的女人。她的幸运与她的才华有关,与她的性格有关,当然也与她不断进步,从未放弃身材与美貌有关。

周蓉为了自己的爱,去贵州和冯化成生活了十年。她是为了自己的爱,能忍受身体的苦,但精神是满足的。她这十年里,身材依旧苗条,美貌依旧,还考上了北大。如果,这十年,她没考上大学,身材走样,估计冯化成和蔡晓光都不会是书里写的那样了。法国十二年,她也还是不断进步,无论从样貌还是学识,都是始终严于律己。五十多岁,回国后,能和蔡晓光过上后来的生活,我觉得和思想上始终进步,老天对她身材样貌的眷顾,都密不可分。

回国后,告别过去的光环,认清现实,适时地放下身段去做民办教师,这也是周蓉的魅力。这也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因为要告别过去,认清现在,还要用勇力去实行。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结语:

人生是匆匆的,多少人事,多少情分,多少苦难,多少幸福,都是说不尽,道不明的。珍惜拥有,善待自己,做一个正直善良的普通人,也是可以的。

读人世间原著有感(刘静读人世间琐感)(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