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认同了中国的发展道路。然而,在几十年前却不这样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一度面临巨大的挑战,没有人相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够继续下去,只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相信。
时间在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原来对社会主义抱有极大成见的历史相当久远。但是要讨论这段历史,我们就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哈耶克。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但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学者,他对社会主义制度也抱有极大的偏见,究其一生,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告诫人们:远离社会主义,远离计划经济,并把计划经济斥责为“那是一条奴役之路”。
哈耶克的大部分观点体现在其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中,这本享誉世界的著作却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极大的政治性倾向,与此同时书中的观点也出现了不少的逻辑性错误。
封闭从来不会进步,不接受批评的声音也必然会使自己的进步受到阻碍,中国的近代史已经把这个问题说的够清楚了。因此,在今天,哈耶克的观点对我们依然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因此,通过分析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的偏见,来对照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哈耶克所说,我们有则改之,无则贬之,以此希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加稳定,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更加幸福。
纵观《通往奴役之路》,全文充斥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敌视,尤其是对计划经济更是视为猛虎,总结起来书中的观点如下。
第一:自由是人的本质,人们不应该以更多的认为因素去干涉人类自身的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纳粹主义是一样的。(该观点正是我的论文中重点加以驳斥的地方。)
第三:法治是人类社会的最佳治理方式,甚至认为法治是评价一个国家是否民主的唯一标准。
第四:认为计划经济与法治是相悖的,有计划则无法治,有法治则必无计划。
第五:计划经济必然导致极权控制。
第六: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密切相关。
第七:私有财产制度是自由的最重要保障,没有私有财产制就不会有自由。
第八:民主是实现自由的和社会保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本文从批评《通往奴役之路》中的的几处错误观点入手,由于文中的观点过于繁杂,因此,综合考虑再三,最终只选择了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论述,同时指出作者的不合理之处。具体而言,本文论述如下:
第一:在《通往奴役之路》中,作者认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纳粹主义,三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论述这一段的时候,自己的逻辑也出现了混乱,他在没有搞明白三者的概念之前就把社会主义斥为与纳粹主义相同,这实在是过于武断。
第二:计划经济导致极权主义。作者认为计划经济必须需要一个计划组织,那么久而久之,这个组织就会变得日益强大,因为如果它不握有极权,它就无法继续推行计划,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计划经济导致极权主义。
第三:计划与法治相悖。作者认为法治是为每个人设置平等的机会,但是计划毕竟是由人来执行,那么既然是由人来执行,就不可能不会出现偏好。但是这种结果又真的与法治相违背。
以上就是本文所探讨的三个观点。今天的中国并未走向哈耶克所说的这种道路,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经验可循,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哈耶克所说的这种情况,避免中国走向那条可怕的“奴役之路”。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法律说,致力于将法律的思维融入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