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眼细砂鸽图解(重庆秘传的三则民间鸽经)(1)

信鸽的培育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也离不开实践经验的印证。

而地区性民间养鸽流传的谚语和俗话,更充满着经验积累的结晶,其中确有真经和价值所在。

这些民间流传,甚至是秘传的“鸽经”。如果收集筛选和分析,去掉那些因流传失真的东西,挖掘那些秘传的重要精华,可能对当今信鸽的培育会有些帮助。

笔者认为民间和地方性流传的养鸽谚语和“鸽经”,乃至养鸽俗语,确有它世代相传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有些与科学生物遗传规律极为吻合,这不能不承认民间“鸽经”有它的经验性和科学性。

笔者就本人所闻重庆地区“养鸽俗话”片段,谈点个人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偏差之处欢迎鸽界指正。

黄眼细砂鸽图解(重庆秘传的三则民间鸽经)(2)

吴淞原舍鸽

(一)顺巢鸽

重庆地区民间养鸽流传的地方“俗话”中,把某人某棚拥有的某一系血统优良鸽群,称之为某一“巢”鸽子。

在信鸽的选配方法上,采用同一系血统或有着血缘关系的鸽子,选择“同质眼砂”类型相互交配(即用黄眼配黄眼、砂眼配砂眼)所产生的子一代鸽,称之为“顺巢鸽”。

这种采用同一血系或有血缘关系,同类型眼砂鸽子交配所产生的“顺巢鸽”既能参赛又能留种。

尤其是竞翔成绩优秀鸽中,选择“顺巢鸽”做种鸽,其价值更高。

重庆鸽友在引进外优种鸽时,或在自己棚中选留种鸽时,是非常重视和珍惜这种“顺巢鸽”的。

重庆有经验和高明的鸽主,甚至能从一羽在握的信鸽眼砂结构分辨出是否是“顺巢鸽”来。

笔者有一趣例:一次本人在重庆石桥铺鸽市选购了两只砂眼雌鸽,准备作抱匠(即保姆)用。

此时有一群鸽友拥着一位养鸽老前辈帮助看鸽,老者看过我所选的两羽鸽后,指着其中一只老“砂眼”雌鸽说:这是只“顺巢鸽”而且是只好鸽子,子代鸽很有放头(指参赛)。

事后我抱着试一下的心理,照着办了,结果其子代,孙代在中程竞翔中归巢率极高,印证了老者的判断,一时被传为佳话。

对“顺巢鸽”的珍惜和重视,浅析起来确有它的经验性的一面,也有它科学性的一面乃至与生物遗传学的规律相一致的一面。

请看“顺巢鸽”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有着同一系血统或有着血统关系的亲鸽相交配所产生的子代鸽。

也就是说它的选配方式是采用的“血缘交配法”,或是“近亲交配法”,而绝非“杂交法”。

因此相对而言“顺巢鸽”是避开了杂交鸽遗传不稳定的这一性状,留作种鸽是有价值的,并且通过竞翔筛选后留种就更为可靠。

同时也由于“顺巢鸽”是“血缘交配”或“近交”后代,能够较为稳定的保持上代亲鸽的优良特性,包括竞翔性能,故“顺巢鸽”又能参赛的根据是可靠的。

由于产生“顺巢鸽”的特定选配方式,在参赛中的成绩,一般情况下只能保持上代亲鸽的竞翔水平,不可能有突破和飞跃。

但要看到下一步,即通过竞翔选拔出来的优秀“顺巢鸽”再与其他外优血统鸽杂交,其后代参赛中成绩有所突破和飞跃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所以说,“顺巢鸽”是一种双面武器,即是你棚中竞翔成绩的保持者,又是你棚中产生新的竞翔鸽的育种者。

有志于信鸽的鸽友,棚中不可没有“顺巢鸽”,但也不可多是“顺巢鸽”。过多的“顺巢鸽”集中于一棚,竞翔水平却难以提高和飞跃。

至于“顺巢鸽”的上代亲鸽为什么要选择“同质眼砂配对”,这一特殊的选配条件也是由于“血缘交配”和“近亲交配”过程中,力求保持优良血系的外部特点一致性的需要,保持“不走样”的需要,也是“血缘交配”中求其“同”的道理。

“顺巢鸽”这句民间养鸽俗话,在流传中也有失真的地方:那就是认为只要是两只同类型眼砂的鸽子相交配所出的子代就是“顺巢鸽”,这是不完整的,会导致产生“杂杂交”的变异和遗传不稳定的结果。

只有“同血系”、“同眼砂”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是完整的,才能体现其特性,造成这种失真的原因不外乎在民间的流传中视作秘诀的“真经”部分隐蔽起来的结果。

评论:(对“顺巢鸽”的作育方式和汪顺兴坚持“同血同质砂”配对的坚持如出一辙,大家可以参考借鉴。)

黄眼细砂鸽图解(重庆秘传的三则民间鸽经)(3)

(二)夹巢鸽

与“顺巢鸽”正好相反,“夹巢鸽”是指在信鸽的选配过程中,采用两路不同血系,不同类型眼砂的鸽子相互交配所产生的子代鸽。

重庆鸽友所指的“夹巢鸽”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其一是尽可能在不同血系的“顺巢鸽”中选择亲鸽,或是至少两只亲鸽中要有一只是“顺巢鸽”。

其二是必须选择不同类型眼砂的鸽子相配,即黄眼配砂眼所出。

实质上“夹巢鸽”的含义,也就是指“杂交鸽”。为了避免造成“杂杂交”,避免杂杂交子代鸽性状不稳定的缺陷出现,所以在两系不同血统的“顺巢鸽”中找亲鸽是符合生物遗传规律的。

选用不同眼砂相配的原因就在于杂交求“异”的规律,取长补短,以求后代鸽有向优良个体突变方面发展的可能。

“夹巢鸽”主要用于参赛,寻求快速、远程、高归巢率等优良特性鸽。

同时也为了印证父母鸽的选配是否得当,供鸽主考察其种鸽的留用价值。

有经验的鸽友和实力雄厚的鸽主,往往棚中拥有两系以上不同血统的优良种鸽,开始往往采用“顺巢鸽”选配法,通过竞翔选拔各系优良赛绩鸽。

第二步就在这些不同血系的“顺巢成绩鸽”中采用“夹巢鸽”选配法,其子代鸽参加竞翔,以求竞翔水平的提高和飞跃,并从参赛成绩拔尖的个体来印证其父母鸽的选配是否得当。

也可以在保持某一系优良“顺巢鸽”的基础上,引进外优鸽进行“夹巢”配对。采用以上方法,寻求竞翔成绩呈螺旋式上升形式,这是鸽友们所期望的。

“夹巢鸽”在民间流传中也有失真的地方,那就是认为只要两只亲鸽是不同类型眼砂,拿来配对,所出的子代鸽就叫“夹巢鸽”。

事实上鸽友们也知道这种配法心中无底,只能作试验用,碰碰运气而已。“夹巢鸽”出优势的基础是建立在两路不同血系的“顺巢鸽”之上的。

重庆大渡口区1988年春季竞翔千公里海晏,冠军鸽得主涂军模同志,他的海晏冠军鸽就是一只“夹巢鸽”。

涂军模同志多年养鸽经验非常丰富,鉴鸽能力很强,其冠军鸽的双亲中有一路血统是过得硬的“顺巢鸽”;另一亲鸽则完全是他鉴鸽选留作种鸽的判断准确所产生的。

笔者和几位鸽友从涂军模处支援的“海晏冠军”胞妹鸽,用她再来配我们手头的“顺巢鸽”,其子代鸽1992年春季参加五百公里风州竞翔,归巢率很高,因其子代鸽年龄仅十个月左右,故未参加七百公里定西竞赛。

黄眼细砂鸽图解(重庆秘传的三则民间鸽经)(4)

三、还血鸽

重庆鸽友习惯称呼父女配,母子配,祖孙配所产生的子代为“还血鸽”。“还血鸽”主要用于留种,实际上是一种对优良血统鸽的复制工作,目的是保种,保留优良血系和铭鸽血统。

“还血鸽”也有它特殊的选配条件:如某一优良铭鸽,在它的子代或孙代鸽中选择经参赛印证竞翔性特好的异性,并选择其眼砂、体形、羽色极为相“同”的个体与其相配所产生的后代,保留体形,眼砂,羽色与亲本相似的优良个体,并待其充分成熟后顺放至三到五百公里后留种。

培育“还血鸽”是一项艰苦和漫长的工作,需要淘汰大量的劣质鸽,如果鸽主缺乏经验或手软,留作种鸽将会带来极大的损失。

以上是笔者以重庆地区民间养鸽俗语中所取的一两个片段为例,肤浅地谈了点个人看法,谬误之处还望鸽界批评。

我国民间养鸽的历史悠久,流传的养鸽谚语和秘传甚多,尤其是地区性“鸽经”很能结合本地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对信鸽的培育有着一定的实用价值。

有兴趣的鸽友和鸽界知名人士如能从中挖掘筛选,介绍给大家,定会受到欢迎。

END

文|曾寿椿


[狗头]感谢阅读!如喜欢本号可添加关注,鼓励请点赞 评论,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

黄眼细砂鸽图解(重庆秘传的三则民间鸽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