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去年11月RCEP签署后,各地开足马力、铆足干劲,全力以赴开展项目招引工作,项目洽谈、签约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局面,但也有个别地方忽视自身条件和产业规律,就项目谈项目、为项目而项目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招引实施项目,要弄懂产业属性和发展规律,防止头脑发热”,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招引重大项目的几点建议?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招引重大项目的几点建议(新华时论项目招引也要)

招引重大项目的几点建议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去年11月RCEP签署后,各地开足马力、铆足干劲,全力以赴开展项目招引工作,项目洽谈、签约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局面,但也有个别地方忽视自身条件和产业规律,就项目谈项目、为项目而项目。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招引实施项目,要弄懂产业属性和发展规律,防止头脑发热”,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应该说,在招引项目上,各地总体上是好的、健康的,但“头脑发热,不尊重产业属性和发展规律”也不是空穴来风。比如,有的地方为了账面上好看,引进一些“块头大”可效益却不高的项目,为了项目落地,还搭进去很多政策、财税资源,等到项目落地了才发现,除了账面上好看,并无更多收益,而付出的是地方的发展空间和相关资源。再如,有的地方为了完成项目招引目标,不顾自身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搞“来的都是客”“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等“客”来了、“菜”上了,却不是水土不服、难以为继,即便项目侥幸成功了,地方的产业特色与优势却被冲淡甚至消除了。又如,有的地方热衷于追“新”逐“热”,玩“噱头”、炒“概念”,区块链热就招引区块链,芯片热就招引芯片,一哄而上很快又一哄而下,结果往往虎头蛇尾,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造成很大浪费。这些现象虽然是局部的、个别的,但也提醒我们:招引项目,一定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不能头脑发热,不能盲目“高大上”,而要“接地气”。 经济发展,项目为本。对地方来说,谁都希望多一些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但是招引项目也要尊重规律。起码来说,要做到“几看”:看自身资源禀赋,一个地方没有多少剩余劳动力,如果把服装、鞋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引过来,招工就会遭遇很大的挑战;一个地方区域优势不佳,教育和人才比较薄弱,想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愿望就很难实现,招引来了,如何留住高新技术人才也是个麻烦事;看自身产业基础,当年昆山的创业者们“拆开笔记本电脑抓招商”,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做好补链、强链、延链的文章,取得很大的成果,相反,完全没有产业基础,从零开始引进一个产业,就往往困难得多;看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是相对的,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自身优势,把优势发掘到极致,根据优势引进产业,就是“接地气”,相反,不顾自身区位优势盲目招引产业,如此好高骛远则往往难以成功。 招引项目要“接地气”,要实事求是,道理不难懂,但一些地方做起来却屡屡“变味”“走样”,有各种原因。这其中,有的是个别干部政绩观不正,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盲目追求“数字政绩”,只管眼前数字漂亮,不顾将来发展好坏;有的是个别干部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对产业属性、行业状况和发展规律没有足够的了解,或对引进项目的可行性、前景、长短期效应等分析不够,且缺乏应有的鉴别力和风险意识;还有的是观念陈旧,盲目追求项目的“大”“重”,总是以昨天陈旧的思维对待今天崭新的问题。诸如此类,均要求有关部门在项目招引中,加大对干部的引导、激励和监管。 前不久,山东滨州通过深入梳理自身产业链图谱,优化完善“三图三库”,在短短28天之内与深圳15家电子信息企业集体签约。我省扬中市根据自身产业优势,把招商重点收缩聚焦到上海南京苏州等重点地区,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溢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经验启示我们,项目招引接了“地气”,顺应了地方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尊重了产业属性与发展规律,就能事半功倍,力小而功大,把项目招引“大文章”做得更好更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