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宋慧敏

五六五

宋庠和宋祁是一对亲兄弟,他们的祖先,是周朝时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高祖宋绅是唐朝的御史中丞,因为犯上被革除官职,举家搬迁到开封府雍丘县(今河南省民权县)定居。

宋庠出生前夕,母亲梦到有个穿红衣服的人给她一颗会发光的珠子,温暖荡漾满室生辉堪比中央空调,母亲从梦中醒来顺利生下宋庠。怀小儿子宋祁的时候母亲又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个穿红衣服的人给她一部文选,生下宋祁之后,母亲索性给他起了个乳名叫选哥。据说这个朱衣人是古代司掌科举考试的幸运之神,能够梦到他的人都能金榜题名,“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朱衣点头是每个读书人都渴望的幸运。

爷俩同一天生日朋友圈文案(大宋朋友圈哥俩好)(1)

如果朱衣点头只是传说,史料记载了宋庠哥俩的才华曾经被宰相夏竦点赞,白纸黑字真真切切。宋真宗年间,声名显赫的夏竦镇守安州(今安陆),见到挺拔如春树的宋氏兄弟,惜才之心油然而生,他让兄弟两以窗外的落花为题写小作文,宋庠落笔惊风雨: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楼空到地香。宋祁下笔泣鬼神: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存半面妆。夏竦拍案叫绝连说后生可畏,评价宋庠的诗咏落花不见伤感,风骨秀重是个宰相坯子。弟弟构思精巧,前途不可限量。

无论是即兴之作,还是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甚至剑走偏锋,写文章还是要秉承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歌颂新时代。哪怕无病呻吟两声,都不要写屎尿屁体的诗,脏了别人的眼,污了自己的名。后来,宋庠高中头名状元,夏竦专门发去贺信说自己是预言家。个人感觉,宋氏兄弟之所以能够成功,个人的努力是一方面,母亲和长辈为他们的成长精神上的鼓励和心里暗示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宋家不富裕,但是有爱的孩子就会有自信。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宋氏兄弟的生母在他们年幼时就去世了,父亲续娶了安陆的朱氏。父亲又离开了他们,生活无以为继的两个孩子就跟着继母回到娘家,在安陆外公家完成学业。那年冬至,小伙伴们来找哥俩玩,到了饭点大家没有走的意思,还说天冷得喝两杯暖暖身。

地主没有余粮,外公家徒四壁,宋庠想起祖传的一把长剑的剑鞘上装饰一点银子,就把银子撬下来买酒招待小伙伴,喝到尽兴,宋庠还自嗨说冬至咱吃剑鞘,过年你们来把剑也吃了,满腹的锦绣文章外加万丈豪情合成文武双全。小伙伴们肃然起敬,为他们的格局和胸襟。打不垮他们的,必将使他们更强大。

公元1024年,小镇做题家宋氏二兄弟带着文化自信决定换个地方刷题,赴京参加改变人生的科举考试,那年哥哥28岁,宋祁26岁。他们风餐露宿联袂来到京城,同时通过省考,同时参加殿试。朱衣点头,鱼跃龙门,梦想成真。这一届科考,宋庠和宋祁占尽风流,登上热搜。哥哥宋庠状元及第,弟弟宋祁排名第六,宋氏兄弟风光无两,披红戴花打马御街广而告之的时候,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宋祁心里也是无风三尺浪,州试和省试两场考试哥哥的确都是第一,殿试的《德车结旌赋》,宋庠一紧张出现小失误,肉眼可见。宋祁如有神助,一篇赋文洋洋洒洒文采斐然逻辑缜密,主考官在看的眼睛都直了,宋祁平时写文章都比哥哥好。这次更是超常发挥,文采飞扬。

真相来了。宋氏兄弟参加的这场考试,是宋仁宗登基之后第一场科举考试,少年天子一团稚气,大妈妈刘娥遵照老公宋真宗遗言以及大臣们的建议,垂帘听政临朝称制,事无巨细夜以继日,连个美容觉都不能睡,礼部给他呈上本届考生成绩单的时候,她正在打呵欠,当家长是真累。

名单上宋祁千真万确排在第一,宋庠第六。两位姓宋的考生籍贯父母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年龄。刘娥琢磨一会由国到家,由此及彼,兄友弟恭长幼有序,如果弟弟从起跑线上就超过哥哥,一定不利于家庭和睦,说不准就给和谐社会埋下隐患。于是,刘太后挥笔将宋庠和宋祁的名字漂移一下,宋庠就考了第一名即状元,宋祁变成了第六名,不但与状元擦肩而过,连榜眼和探花都不是。考上状元不是状元,没有考上状元却被平衡成状元,宋氏“双状元”的传说出处就在这里,就在这里啊。

爷俩同一天生日朋友圈文案(大宋朋友圈哥俩好)(2)

命运的轮盘就是这样魔幻,在它那双无影手的操控下,煮熟的鸭子会飞,考上状元也要被让贤,尽管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毕竟不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更何况状元的福利待遇从一开始就甩其他考生八条街,不用下基层锻炼,不用参加基层官员考课。

考课就是考核,与现代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考核制度无二,逐级分类,细化指标,对公务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评定,作为人事升迁调任的依据。京官由磨勘院或审官院分别考课;其僚职州县官则由考课院主持考课工作。高级官员及一些要害部门的人事任免,则由皇帝亲自审批,人员选拔和举荐由中书省和枢密院负责。钦点的状元直接进入高级官员的序列,大宋开国到宋仁宗一朝,有四位头名状元官至宰相,其中就包括宋庠。如果不是搭上刘太后的直通车,宋庠的仕途怕是不会如此顺遂。

宋庠初仕擢大理评事,通判襄州,召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少年轻狂的年代,曾经腹诽身边的领导不过是绣花枕头,年齿渐长,终于明白每一位无论是空降还是一步步从你身边超越,后来居上的领导,都有你不具备的才能和潜质,你们共同的领导个个独具慧眼真知灼见,比如刘太后。宋庠儒雅沉稳,工作认真,规定动作有板有眼,自选动作超长发挥引领示范,深得刘太后激赏,青眼有加,破格升为太子中允,再迁为左正言。宋庠的人生在遇到刘太后后一路开挂,弟弟宋祁起步慢了一点,却也紧随其后,以“红杏尚书”的美誉闻名天下,比起哥哥的四平八稳谨言慎行,弟弟宋祁更懂得生活,美好的人生赶上美好的时代,“二宋”遇上最好的时代。

参考资料:《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 中华书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